非平等對賭(11.27)
最近這幾年,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公司,總會經歷一些事情,吃一些虧,也上一些當,雖然都不是什麼大的損失,但是足以讓自己明白和想通一些道理,也是印證了吃一塹長一智的說法。做任何買賣,無礙乎是各區所需,雙方互利,最終才能夠長久。但是一個買賣或合作,雖然是雙方受益,但是如果不是風險共擔,那麼就很難真正將雙方綁在一條船上,使得雙方都能夠為了最終的利益而努力,否則就是利益俱損,這才是一個合理的交易原則,否則就是我標題說的非對稱性對賭。
非對稱性對賭最大的特點總結起來就是,對於合作成功能夠雙方獲利,但是合作失敗對方卻不承受風險和損失,這就是典型的非對稱對賭。 即對方沒有任何壓力,即使合作沒有成功,或者專案最終失敗也沒有任何損失。船是你的船,遇到風浪船沉了我卻還能在岸上看戲。
很早我們就看到一個無風險套利的故事,說的是算命先生。這個算命先生專門幫你預測生男還是生女,算對了收錢,算錯了錢如數退還。看起來好像合情合理,但是從概率學的角度簡單來說,這真是太好的一本萬利的營生。你看1000個人,至少就能夠有500個人的收益,這個智商稅收的讓人無話可說。
上面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非對稱對賭,那麼什麼才是合理的呢?那就應該是預測錯了給的錢雙倍奉還,如果真是這個規則,所有的算命先生估計都得改行了。
在原來將Scrum敏捷方法論的時候,我們也經常會說到一個故事。
一天,一頭豬和一隻雞在路上散步,雞看了一下豬說: 我們一起看家餐廳如何。豬回頭看了一下雞說:“好主意,那你準備給餐館賣什麼呢?”雞想了想說賣火腿和雞蛋怎麼樣?”豬說:“不開了,我全身投入(火腿是一次性資源),而你(雞蛋是可再生的)只是參與而已”。
而這個故事也剛好說了這種非對稱對賭關係,乙方是全身心投入一旦失敗可能命都沒有了,而另外乙方卻只是參與而已,即使失敗了也能夠岸上觀火,這種合作要想取得成功只能夠靠天意和運氣。
我們現在公司是創業型小公司,也經常遇到這種非平等對賭的例子,雖然談不上吃太多虧,但是也是吸取了不少的經驗和教訓,以不斷警示自己。
首先拿科研專案申報來說,我們經常會接到到很多機構的電話,幫你申報各類科研專案,合作條件也很簡單,申報沒有成功不收費,但是如果申報成功了要收取專案申請經費的30%乃至更多作為合作費用或關係打點費用。這就是典型的非平等對賭,這個例子和前面講的算命先生完全是一個道理。因為我們最終發現這些機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關係和門道,他們只是把所有和申報技術領域相關的企業全部通知了一個遍,都去幫你申報,從概率角度也總有幾個中了,從而從中獲利。即使申報不成功,對方也沒有任何損失。
那麼你可能認為你自己也沒有啥損失啊,但是一細想,你發現你損失了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時間和申報資源投入,損失了其它的機會成本。這些損失細算起來也相當大。
公司有時候經常會做一些產品化的小產品,或者運營性質的應用,那麼我們又經常會遇到各種合作機構或個人尋求合作,說自己有通天的關係,可以幫忙進行推廣,而且說起來很好,前期不要錢,但是推廣出去後需要佔公司或產品多少股份。這又是一種典型的非對稱對賭,其關鍵點就是即使沒有推廣出去,對方也沒有任何的損失,而推廣出去了卻能夠極大的獲利。
類似一些大專案招標,你找關係去疏通,關係人總能夠說在裡面幫了多少忙,但是最終究竟是憑藉關係中的,還是你自己公司和產品能力中的還真說不清楚,而最終的結果卻是多付出了不小的市場費用。國內這個市場,在很多人眼裡就是一個關係市場,而這個關係又讓人捉摸不透,也總有些人能夠真正看重這點和大多數人的心理,而鑽空子從中獲利。
而這種現象本質上體現的則是我們對市場和規則的擔憂,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你總是想去花錢買安心,那就有人去掙你這份心理的錢。前兩條今日頭條還發了一個新聞,在重慶專門搗毀了一個公司,打著各種上層關係的名號做各種投機倒把的事情,而且規模居然做到好幾千萬,令人瞠目結舌。
中國式關係和投機取巧,毀掉的是最基本的市場法則和商業契約。
任何規則在建立後,總是有人喜歡走捷徑和走後門,去尋求各種關係疏通,這不僅僅是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基本法則,更加重要的就是讓各種投機倒把之人有了可乘之機。我們雖然經常都在說不讓老實人吃虧,但是實際上你看到的情況確是你越老實,越無法生存,誠信只存在於你的字典裡面。
請記住,合作的前提不僅僅是利益共享,更加重要的是風險共擔,任何不願意出真金白銀的合作伙伴都不是好的合作,都可能是海市蜃樓般美麗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