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推薦度】做使用者分析只會搞需求?是不是少了點什麼?
使用者分析能力對產品小白來說重要程度僅次於優先找份產品工作,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好的產品永遠是在使用者的需求裡生長出來的,但卓越的產品必然優於使用者的變化。
在大型企業做一次使用者分析耗時耗力,而且也有專門負責的部門去執行,怎麼都輪不到自己動手。對於小型公司,從使用者分析、需求分析到整塊丟交給自己的時候才發現無力承擔,工作量龐大不能專注於使用者分析的領域。雖然工作內容決定自己能接觸到並且實踐到什麼樣的程度,以現在網際網路的發達程度,也能不斷依靠業餘時間進行閱讀和思考補足缺少的工作能力。
對於使用者分析,都逃不開需求兩個字,如何獲得更加準確的使用者需求確實很重要,但在獲取使用者需求的路上,你是否足夠了解使用者?你是否能夠分辨需求?你是否瞭解分析時的注意事項?如果使用者分析僅僅只是為了獲取需求,可能有種只看棋子不看棋局的意味了。更何況在做使用者分析時,也不是完全為需求服務的,可能你需要尋找運營增長上的突破點而做使用者分析,也可能是為產品方案拿出可為佐證的資料,又或者在自己的專案覆盤時做使用者分析不斷拆解業務方案的根源等等,這些都是在不同的問題中通用的方法技能——使用者分析。文章主要講解分析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其次是我們什麼時候做使用者分析?如何做使用者分析?接下來一一回答。

1)為什麼要做使用者分析?
第一增強我們對需求的判斷能力;瞭解他們的行為、需求,他們的痛點,他們為什麼這麼做,瞭解他們的想法後去按病抓藥治療。我們只有準確判斷出來這個人生了什麼病,才能精確的使用藥品對症下藥。
第二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待產品;當我們瞭解使用者的時候,經常問自己他們現在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他們想要這款產品麼?我們那些地方做的有問題?使用者到底在抱怨什麼?換一種身份看才能更懂產品,之前有不少優秀的產品大牛比較厲害的技能之一是一秒切換白痴狀態,足以說明同理心較強。(關於同理心,小白不太理解的可以上優酷搜尋“同理心的力量”用動畫教你如何一秒切換。)

2)什麼時候需要做使用者分析?
1.尋找種子使用者時。
不瞭解自己的產品的服務物件如何才能準確找到他們所在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使用者就像是打井不知道這口井下面能不能打著水一樣。做使用者分析不僅能幫助找到使用者的活躍領域,還能針對他們的痛點提出有針對性一件的運營方案。
2.提升使用者增長數量時。
當我們為業務需求提升使用者增長量時也會對使用者進行分析,用資料定義使用者型別,找出可以突破的使用者型別為制定產品方案。之前高三零班有討論關於阿里88vip推出的方案,負責人講述通過消費者調研,得出設計會員卡設計的原則。這裡也是關於產品功能需求時的應用場景。
3.提升使用者體驗時
提升體驗時更聚焦在使用者行為所導致的結果上。我們使用不同的調研方法得出使用者在產品的互動流程中體驗有缺。這裡提出來的都是工作中較為頻繁的應用場景。

3)如何做使用者調研?
1.調研的流程
第一步:確立調研思路:包括研究目的、現存問題、研究內容、樣本設計、資料調取。
其中研究的目的最為重要,直接導致工作的結果輸出質量。現存問題可通過使用者問題反饋以及自己使用後的體驗等進行收集。研究的內容應該圍繞著問題進行,我們在設計樣本時需要注意的相應事項,以及研究過程中的突發情況等等。
第二步:通過現有的調研方法進行調研
瞭解不同的調研方法的利弊以及作用,能幫助我們快速找到合適的調研方法。
第三步:梳理現有結果
在調研後需要整理現有手裡的資料資訊。

2.使用者調研方法
1)使用者訪談
日常生活中聊天時的資訊獲取一般,日常較為常用,使用頻繁度較高,但是這裡的使用者訪談並不是瞎聊,跟聊天時一樣想到哪裡說哪裡,而是有針對性的訪談,通過直接對話來收集資訊的研究活動,可以發現和理解人的感情、慾望、鬥爭、喜悅和意見的好方法。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第一直接;直接感受,直接對話收集。
2)觀察法
觀察法也叫情景訪問,也叫實地調研,適用於觀察人們當前如何解決問題。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觀察使用者;2.傾聽;3.收集;4.解讀;相應其中最難的一點則是解讀,但是觀察法後其實也可以進行相應的詢問以便更好的解決疑惑點。

3)定量研究之體驗抽樣
體驗抽樣,一種戰略層上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用一定的數量表達出某一種情況的程度。體驗型抽樣非常適合用來發現一些未被滿足的需求。 方法關 鍵 是一天或一週中反覆、隨機地問參與者一個同樣的問題,這種節奏型和重複效能夠增強你的發現的有效性,並且能夠讓你從中歸納出一個模式。 優勢點: 第一 深入洞察使用者的需求:能夠讓你窺見使用者的生活和現狀,並發現他們的客觀需求。
第二提供有理有據的功能特色。
第三激發靈感。
4)定量研究之問卷調查
這一類使用的較為廣泛了,短時間內完成大量樣本的資料收集工作。為了統計和調查所用,以設問的方式表述問題,發放到使用者的手中進行填寫正對內容進行分析。
5)定量研究之A/Btest

主要是兩種或多種方案需要進行選擇時採用這種方法,在同一時間段內分別讓相似的使用者群租隨機訪問方案,通過後臺的資料分析和比較,從而得出那種方案更加適合。
6)卡片分類法

讓使用者將寫有結構性資訊元素的卡片進行排序和分類,從而獲得使用者心智模型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理解使用者的心理模型,找出設計與使用者心理的差距。
7)使用者畫像
使用者畫像基於對真實使用者的行為和動機進行觀察,提取典型的行為,並將行為進行分類描述。優勢在於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提供統一的方向策略。能夠幫助團隊建立統一的認知,提升團隊的溝通效率避免無意義的猜測。
講完了用的比較多的調研的方法,可以試著自己製作一次問卷後梳理收集上來的資訊。從為什麼要做使用者分析及怎麼去做使用者分析,後面更多的調研方法,作為一名產品,不僅瞭解使用者也能推測出使用者需求變化的方向,這才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面。
以上內容來自於“高三零班學習群”嬌嬌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