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綜合體的冷與熱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教育綜合體是近幾年一個很熱的概念,很多巨頭湧入,上馬了很多有影響力的專案,很多的大手筆投資,可是近期似乎有些涼涼,很早就想寫一篇文章,說說我個人對教育綜合體的一點看法,今天終於動筆來寫了。要承認這個理念和業態都是很好的,為什麼這麼多人做了這麼多嘗試之後,又有點冷下來呢?
首先我們先來聊一聊什麼是教育綜合體,目前很多人的共識是“教育綜合體”是指在規劃區域內,以教育為主題,以多業態的教育、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相關教育業態聚合的教育複合體。
目前看到的綜合體,大都是在這個框架內做,其中主要以地產商和大型教育機構為主,因為經營物業是他們的本行麼,很多的專案做得還是很有特色的,裝修、佈局、業態引進等等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很多專案在做的時候也是很花心思,動輒幾千萬的投入也是常態,看得出來,在這方面還是有很大決心的,但是做著做著就發現好像距離初衷越來越遠。甚至很多的所謂綜合體變成了房東,就是租房的,從做教育變成了做物業的,很多投入巨大的綜合體變成了宣傳點,將教育這個人才密集型的行業變成了一個重資產投入的景點。
至於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們稍後再說,先說一說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想做綜合體,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在往綜合體方面做,究竟綜合體哪些點吸引著眾多的行業內外人士?
先看傳統機構面臨的主要問題:行業分散,小機構眾多,難以規模化,機構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節節攀升,人員流動性大,行業平均利潤低,缺少品牌,信任成本極高,營銷佔比越來越大,客戶方面選擇難度大。
教育綜合體有傳統教育業態不具備的優勢。
-
業態融合、一站式服務:綜合體的業態相對比較全面,可以一站式滿足家長的教育需求,能夠大大降低家長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有一定的產業協同效應,有利於品牌傳播。
-
平臺化的組織有利於降低成本,資源配置更高效:房租一直是教育行業的一個重要成本,綜合體能夠將一定的公共區域重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促進行業精細化分工,增加服務品質。
-
有利於管理提升及使用資本工具:綜合體相對體量較大,能夠為優秀人才提供土壤,專業化運營,有利於行業進步。
綜上所述,綜合體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在客戶端打通服務,讓兒童和家長一站式滿足教育需求。一個是在從業者端,能夠賦能從業者,促進行業專業化分工,降低成本。就是說無論是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從業者的角度出發,綜合體都是大勢所趨,可以說誰先把教育綜合體做出來,誰就有機會影響這個行業。
但是目前的綜合體為什麼又處於目前這種狀態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問題:
1、很多的所謂綜合體,應該叫集合體,有了一定的產業聚集效應,但並不是整個建築裡都是教育機構,就是教育綜合體的,一開始希望眾多機構在一起能夠起一定的化學反應,看起來好像沒有任何意外之喜,卻有很多的麻煩,在服務沒有打通的情況下,綜合體內部的業態看似沒有重複,卻在說著不同的話同時搶著客戶的時間,同時單體運營成本被物業方進一步推高了,反而綜合體內的機構有些步履維艱,整體前期綜合體的宣傳也是有些自欺欺人。
2、有一些綜合體為了打通服務,整體協調,採用了整體自營的方式,其實這種方式和行業早期老師多開幾個專案的班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只是硬體更好場地更大而已,教育裡每一個細分品類都有自己的特點,並不是開個培訓專案就是教育機構了,成體系有目標的培訓才可以叫教育,幾乎很難有一家機構能夠同時做通各個教育品類,所以這種綜合體大而不優,什麼都有,什麼都想做,卻什麼都做不好,這種缺乏準確定位和核心產品思想的綜合體,最終因為使用者體驗差,運營成本過高而陷入泥潭。
教育行業從業者老師居多,去思考綜合體的人相對較少,目前做綜合體的以地產商和大教育集團為主,因為物業經營確實是他們的長項,但是地產方太長於物業運營,在教育綜合體五個字裡面主要看見了後面綜合體這三個字,選擇性的忽略了教育這個主語,這可能是目前很多教育綜合體運營者陷入的一個坑吧,畢竟商業的基礎是需求,是因為客戶有了需求才有的商業,一站式教育是需求,是主體,綜合體是一個最優的承載方式,是客體。行業裡懂商業運營又懂教育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教育綜合體做的不倫不類。同時教育綜合體也是平臺,真正懂平臺又懂教育的少之又少。
我本人很認同在《大資料經濟學》這本書裡對平臺做的一個定義,所謂平臺就是‘市場的具化’,就是我們所說的抽象市場的具體化。既然教育綜合體想具化教育行業,那就得先了解要具化的物件。
教育是一個細分市場非常多的行業,籠統的說教育行業有點空,教育行業用空間場所可以分為家庭+校所+社會機構,用品類分那就更加五花八門了;在素質教育領域我比較喜歡用年齡分的方式,在個人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個階段非常重要,就是0-10歲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面,0-3是個人腦結構發展的主要階段,3-7是性格發展的主要階段,0-10是智商發展的主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需要大量的正向刺激來幫助兒童進行自我構建,主要方式就是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閱讀、科技、遊戲、數學、藝術、機器人等等比較成熟的方式,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的是多點的碰觸,單一專案完全無法完成,只能成為興趣班,同時這個階段相對孩子的時間比較充裕,孩子自我發展的動力相對較強,整體效果極佳,在這個階段進行的素質教育,對個體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髮展帶來的積極影響,會成為孩子的底層邏輯,比其他任何時期的教育都要巨大和深遠,價效比極高。
教育綜合體最重要要做的是什麼呢?不是大,也不是綜合;是真正的作用於教育;是打通並提升服務,讓培訓體系化成為教育;是綜合性的降低成本,是專業化分工,提高產出!教育綜合體切忌什麼都做,要集中某個具體領域進行具化。
從16年開始我們在做教育綜合體的細分領域,兒童素質教育綜合體——成長中心,在一開始我還是願意提教育綜合體這個詞的。可是慢慢的這個詞有些變味,提到教育綜合體,有些從業者覺得這就是個變相租房的,部分家長覺得就是把原來的培訓機構集中在一起而已。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為了不讓成長中心變味,特意寫這篇文章。
成長中心,是指0-14歲幼兒的一站式教育服務機構,在業態上是以繪本閱讀為基礎,結合STEAM全科教育理念,同時兼顧家長家庭教育的全方位立體式教育服務機構。對行業從業者是基礎平臺,對家長和孩子是一站式教育服務機構,實現適合孩子特點的個性化發展。
在定位上,成長中心是屬於家庭和校所之外的第三空間,是校所的補充,滿足的是兒童的個性化發展的教育需求,成長中心滿足所有真正教育綜合體的特性。是教育綜合體在兒童素質方向的細分領域。
注:本文來自於投稿,不代表芥末堆觀點。
1、本文是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選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芥末堆內容合作 瞭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釋出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資訊 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