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昇覆盤深創投20年:穿越至暗 投出142家上市公司
以30%的精力做投資、70%的精力做服務,一直是深創投堅持的理念。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
記者 / 唐亞華 劉素巨集
編輯 / 蘇琦
攝影 / 陳婉婷
1998 年,被譽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的成思危先生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關於借鑑國外經驗,儘快發展中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這就是後來被認為引發了一場高科技產業新高潮的一號提案,風險投資由此在中國真正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
從微光中出發,中國創投經歷了自己的高光時刻。經歷傳統產業、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幾波浪潮,資本與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整個新經濟的兩股重要浪潮。
在這期間,創投行業也湧現出一些具有影響力的人,我們記錄下那些值得記住的瞬間和需要反思的剎那。仰望浪潮之巔,也不迴避至暗時刻。
作為國內第一批創投公司,深創投堅持支援中小科技企業的初心,屹立行業20年,是引領者,也是探索者,更是收穫者。
1999年,第一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召開,深圳政府決心搭建支援高技術成果轉化平臺,同時深圳要開創業板的訊息不脛而走,基於這兩大背景,深創投成立。
然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深創投都在黑暗中摸索,投資退出無門,一度資不抵債,幾近破產。
深創投選擇了咬牙堅持,到如今,其交出的成績單中包括估值提升約350倍的酷狗音樂,從經營困難成功走向上市的濰柴動力等企業,所投專案中已有142家公司上市。
中國的風險投資走過了20年,深創投也走過了20年,深創投總裁孫東昇也即將迎來自己創投生涯的18年。回想自己從安穩的教育工作者轉行創投,孫東昇毫不後悔,甚至充滿感激。
深創投執行總經理、華北總部副總經理周軍曾是孫東昇分管的華北片區的投資經理,他印象中的孫東昇保持著山東人的豪爽底色,私下裡可以一起蹲在路邊吃小吃,工作上又雷厲風行,“對很多問題直言不諱,對經濟形勢和專案的看法也通常會直接表達出來。”周軍表示,一旦看準趨勢,他也會扛住壓力、力保執行。
周軍曾推薦過一個網際網路餐飲行業的專案,如今看來,傳統產業與網際網路結合是大趨勢,但當時專案尚處於早期,規模小,風口也未凸顯,在專案上會時引發了爭議。孫東昇在瞭解專案邏輯後堅定支援,過了兩三年再覆盤,這一步棋走對了。
對於深創投,周軍認為團隊積累了一批懂中國市場、接地氣的資深投資經理,公司在十幾年的創投大潮中沒有掉隊,一直衝在國內創投最前線。在他看來,政府背景的基金抵禦風險的能力會比純市場化的基金更強,經得起大的經濟週期波動。
理工研究員不甘安穩轉型創投
尋找中國創客:進入深創投之前的經歷,能展開講講嗎?
孫東昇:之前我一直在山東工業大學教書,後來去日本大阪大學攻讀博士,畢業後一直留在日本國立研究所,工作很穩定,一直到了40歲,我開始迷茫——回國還是繼續留在日本,成了最大的問題,但留在那兒過一眼能夠望到退休的生活又覺得不甘心。
另外,我在博士期間研究的是不鏽鋼的高溫效能,在研究所研究的又是不鏽鋼的超低溫效能,一直在不鏽鋼這個很小又很傳統的圈子裡,沒做過新材料的研究。當時我一直在思考未來如何把研究投入到應用中,遇到了瓶頸。
尋找中國創客:你是山東人,又在日本求學和工作,是怎樣與深圳以及深創投結緣的?
孫東昇:那時候深圳每年要到美國、日本和歐洲招聘。2000年,深圳招聘團去日本,我的同學們紛紛要去觀摩改革開放前沿到底長啥樣,我也一起去了。當時還沒考慮回國,就填了個登記表聊了聊,誰知道當時就開出了20萬的年薪。2001年元旦,公司邀請我去深圳考察,去看了一圈就定下來了,4月份就開始上班。
尋找中國創客:你本來可能有一個工業強國夢,後來為什麼轉行做創投?
孫東昇:回深圳之前我對創投行業做了一些瞭解,關注了美國的發展情況,發現這確實是一個嶄新的、有潛力的、和高科技緊密結合的行業。另外,中國早期去留學的一些人像沈南鵬,也不是學金融或投資的,跟我一樣都是理工生,後來轉行做投資,算是比較成功的案例。20年前我選擇改行,實際上也是選擇了創業,可以說是破釜沉舟。
遭遇公司至暗時刻
尋找中國創客:深創投幾乎伴隨著整個中國創投的發展,中間經歷過哪些至暗時刻?
孫東昇:1999年深創投成立時,就有訊息稱創業板要在深圳開設,事實上到2009年才開。在這期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原有的資本市場不能實現全流通,我們的被投企業即使上市,作為法人股東也不能套現,投資與退出無法實現迴圈。(我國證券市場在設立之初比較特殊,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在交易所公開買賣,2005年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股票才可以自由買賣。)
當時整個創投行業都在黑暗中摸索,很多投資機構夭折。中間深創投也做過股權投資,委託理財,把錢給券商做股票,一度虧得資不抵債,面臨絕境。
孫東昇 深創投集團總裁
尋找中國創客:那時候你有沒有後悔轉行?
孫東昇:我當時特別焦慮。但從長遠的職業選擇來看,我轉行就是因為看好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而且我是理工專業出身,能理解技術,做高科技投資本身就要懂技術。最後在短暫困難和行業大勢間作出了清醒的判斷和選擇。
尋找中國創客:後來深創投是怎樣度過危機的?
孫東昇:深創投在那個階段選擇了堅持,一方面處理遺留問題,一方面籌藉資金投資,最後咬牙挺了過來。一直到股權分置改革這個重要節點,中國資本市場由一個封閉市場轉變成全流通市場,創投行業的最大問題解決了。能夠退出,能夠通過企業上市回攏資金形成迴圈,不光產生利潤,還可以繼續投資。
開創政府引導基金新模式
挖掘本土優質企業
尋找中國創客:深創投目前管理100多隻政府引導基金,規模超過300億人民幣,這一模式有何獨特之處?
孫東昇:2007年深創投開創了政府引導基金模式,到目前為止管理了超過100只政府引導基金。深創投給各級政府灌輸了這樣一個理念:如果以政府補貼、資助的形式,把錢無償給企業,不僅效果沒人評估,還可能產生腐敗,而如果把資金放到專業基金裡,就能用市場化的手段實現政府的意圖。
尋找中國創客:跟政府合作會有一些限制條件吧?
孫東昇:這就需要提前談好規則,但有一點確實很難突破,就是一般地方政府都會要求投當地企業。在經濟發達地區找投資標的沒有問題,但有些地區難度就比較大。不過政府引導基金也有自己的優勢,就是比如軍工、文化產業等領域,外資投不了,政府引導基金的機會就比較多。
尋找中國創客:與外資機構相比,深創投有哪些獨家優勢?
孫東昇:比如對中國傳統優勢產業的理解比較深刻,深創投鍛煉出了一批遍佈全國的投資經理,接地氣,懂本地企業,很多高階裝備製造業的專案別人不認為它們能上市,如最早做柴油機的濰柴動力,所以沒抓住這一領域的投資機會,這也反過來成為了深創投的優勢。至今我們已有142家上市公司,覆蓋全球16個資本市場,從數量上遠超外資機構。
錯過 騰訊 迎來酷狗
估值提升約350倍
尋找中國創客:會不會覺得自己錯過了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浪潮?
孫東昇:騰訊當時幾次上門,但我們當時看不懂它的模式,確實錯過了。但移動網際網路沒錯過,我們投資了視訊、直播、團購、共享等領域,投資的酷狗音樂很快就要上市了,估值提升約350倍,目前來看是回報率最高的一個專案。
尋找中國創客:但順豐在深圳起家,深創投錯過了家門口的專案。
孫東昇:我們會反思錯過了一些好專案,比如快遞行業,順風就在深圳,三通一達也有在深圳的,我曾經讓員工反思,快遞行業為什麼沒人去接觸,都說佈局風口,這麼大的風怎麼都沒吹到他們。
尋找中國創客:背後是員工激勵不足的問題嗎?
孫東昇:也不全是。1999年深創投成立的時候,第一屆董事會就給出了現在看來都非常激進的政策,俗稱“8+2”,即拿出稅前利潤的8%作為全體員工的年度獎金池,“2”就是單個專案淨收益的2%歸小團隊。到2016年,這個方案又改成了“10+4”。
孫東昇 深創投集團總裁
尋找中國創客:你有沒有總結出在體制內尋求最大自由度的經驗?
孫東昇:深創投在成立之初就堅持市場化的理念,需要在遵循國有資產監管要求的情況下做一些突破,在企業經營遇到問題時要積極跟監管部門溝通,取得他們的理解支援。比如按慣例,政府投資要有複雜的評估,但事實上很多好專案需要搶,我們使用市場化的估值方式進行投資,退出時的一部分不必要的評估我們也突破了。
Roadstar.ai是一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深創投的被投企業。其聯合創始人周光表示,他們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深創投,出乎意料的是,深創投集團董事長倪澤望等人在試乘之後立即表達了投資意向,後來該項投資在常規投資額度的基礎上追加了3000萬美金,整個投資過程只用了一個月。
用組合拳打法做投資
網際網路下半場深耕投後服務
尋找中國創客:你們內部比較系統的投資策略是什麼?
孫東昇:我們有一個理念叫組合投資,包括早中晚不同階段專案、不同行業、同一行業產業鏈上下游的組合。
首先,不同階段的組合很重要,早期專案風險太大,後期專案收益率會很低,系統性風險需要規避;不同行業的組合能夠避免行業週期,所以七大戰略新興行業(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援政策確定的七個領域,包括節能環保、新興資訊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階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我們都會組合投資;至於產業鏈上下游,我們也會提前做佈局,為企業的併購、上市做鋪墊。
尋找中國創客:到了網際網路下半場,投後顯得愈發重要,你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什麼?
孫東昇:舉濰柴動力的例子,這是中國第一家在香港H股上市,並回歸A股再上市的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重型汽車全產業鏈的企業集團。我們在2003年投它時,它還只是一個傳統的重型柴油機制造企業,雖說是山東濰坊最大的國企,號稱濰坊市1/3的家庭都有人在裡面工作,但是企業老、包袱重,經營異常困難。
當時想出的解決辦法是,把新引進的一條生產線剝離出來,設立濰柴股份,深創投作為發起人投資了這個專案,公司2004年到香港發了20%的股份,募了一筆資金,救活了整個企業。
到2007年,我們又派投資團隊推動其合併湘火炬,湘火炬是A股上市公司,旗下有陝西重汽,還有車橋、變速箱等重型汽車產業鏈。併購完成後,濰柴由原來單一的重型柴油機生產企業,搖身一變成為重型汽車全產業鏈企業,變成了香港和A股兩地上市的公司。
濰柴動力兩次重大轉折發展都有我們的助推,也是傳統國企藉助資本市場獲得快速發展的典型案例。
這個案例是我們為被投企業提供投後服務的一個縮影。事實上,以30%的精力做投資、70%的精力做服務,一直是我們堅持的理念。
尋找中國創客:有什麼建議可以給創業者?
孫東昇:創業異常艱辛,創業者需要有成熟的心智、堅強的體魄與心理、以及艱苦卓絕、矢志不渝的奮鬥精神。要不斷迎接來自外界和自身的各種挑戰,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去做創業路上的“長跑健將”,而不是“短跑英雄”。
同題問答
尋找中國創客:投過的專案中最欣賞哪位創始人,為什麼?
孫東昇:濰柴動力的譚旭光,他是很值得敬佩的人,把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做到今天,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是800多億,利潤幾十億,拿下了上百倍的增長。他身上有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的精神,我非常敬佩。
尋找中國創客:最遺憾錯過哪個專案?
孫東昇:騰訊,當時就是看不懂。
尋找中國創客:有沒有力排眾議投過某一個專案或者推薦過某個專案?
孫東昇:我力排眾議推動了對西部材料的投資,我本身是學材料的,瞭解這個行業,也瞭解這家企業的董事長——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深創投其他投委會委員看不懂這個專案的情況下說服了大家,後來該專案成功上市。
尋找中國創客:如果不做投資人會選什麼職業?
孫東昇:可能還是做教師。但是我不後悔且非常感激加入創投行業,隨著行業與深創投的發展,我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接下來退休也很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