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濟,在分享什麼?

分享Share
文/阿玉
提到分享經濟在這裡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位作家,他叫凱文·凱利。他曾是“網路文化”(Cyber culture)的發言人和觀察者,文章常刊登在《紐約時報》、《經濟學人》、《時代》、《科學》等重量級媒體和雜誌上。他出版及編輯的《全球概覽雜誌》曾是喬布斯最喜歡的雜誌之一。
2016年出版的《必然》這本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必然》這部預測未來20年網際網路發展趨勢的力作中提到: 分享經濟將是未來主要的生產生活方式,任何能夠被分享的東西未來都一定會被分享。
今天我想給大家聊一聊【分享經濟】這個話題,我將從它的起源說起。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我國經濟學家李炳炎教授的《社會主義成本範疇初探》和《勞動報酬不構成產品成本的內容》兩篇文章國內外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的核心觀點。1984年,美國經濟學家馬丁·勞倫斯·威茨曼出版了一本書《分享經濟》,在書中他出了分享經濟理論。但是兩位學者提到的分享經濟理論的關注點的核心是研究工人與資本家如何分享企業受益的問題。和今天我們要談的“分享經濟”不是一回事。我們的話題圍繞著經濟週期相關、和網際網路技術。有一些國內外學者和機構認為,分享經濟的內涵與協同消費、後來的按需經濟、零工經濟等類似,到目前關於分享經濟的定義,是眾說紛紜。
1978年美國兩所大學社會學教授在論文中首次提出“協同消費”。2000年後“協同消費”含義的豐富衍變指消費者利用線上、線下的社群、沙龍、培訓等工具進行“連線”,實現合作或互利消費的一種經濟模式。(包括在擁有、租賃、使用或互相交換物品與服務、集中採購等方面的合作)。2011年美國《時代》週刊“協同消費”列入改變世界的十大觀念之一有其學者認為“分享經濟”與“協同消費”猶如硬幣的正反面。2013-2014年美國《經濟學人》連續發表多篇文章,把協同消費等同於“分享經濟“,報道美國的分享經濟狀態。這時候概念被稱作了“分享經濟”。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全球金融體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各國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金融危機帶來了寒冬,為分享經濟的出現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社會條件。
看看國內國內騰訊研究院提出了一種比較直觀定義:分享經濟,是指公眾將閒置資源通過社會化平臺(主要指網路平臺)與他人分享,進而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
通過研究發現,有一些學者和機構定義的分享經濟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以下的這四個要素:公眾、閒置(過剩)、社會化平臺及收益。若四缺一,可能就不是我們關注的分享經濟。在這個全球創新的時代,分享經濟隨時都可能衍生出更豐富的含義。
【分享經濟】提倡兩點理念:使用而不佔,有夠用即可(不使用即浪費)。
什麼是偽分享經濟?
ofo單車是從校園學生自願共享捐贈,將自己的自行車捐獻給ofo經營,獲取ofo 所有共享單車的免費使用權;摩拜單車是平臺自行購買。兩種渠道來的自行車通過改裝機械鎖、號碼牌、塗裝黃色後投放使用。而相關資料顯示ofo中捐獻的車輛比例不足10%,絕大部分均是平臺自營的車輛。摩拜單車自成立之初便以全自營(通過自己買車或造車的方式)直接面對市場。回顧一下分享經濟是指公眾將閒置資源通過社會化平臺(主要指網路平臺)與他人分享,進而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從分享經濟的角度而言,本質上來說ofo、摩拜就是網際網路上的自行車出租公司。它不是社會閒置資源的再分配,而是單車平臺再製造出來的社會增量資源,但其在使用權上確屬共享,才冠上了共享的頭銜。目前的“共享單車”均是一種偽分享經濟。
哪一些事物能夠代表分享經濟?
首先,2016年2月1日的《人民日報》稱,滴滴公司 “跨城順風車”已成為春運的重要補充力量。根據2016年滴滴公司資料結果顯示,跨城順風車覆蓋了31省,322個城市,累計有190萬人合乘出行。佔到了鐵路運力的6%,相當於在鐵路既定運力的基礎上額外增開864列18節綠皮車,或2658列8節動車組。
其次,閒置物品,通過線上出租平臺實現分享。根據“閒魚”官方資料顯示,此平臺上擁有每天超過20萬件閒置物品的成功交易。“轉轉”平臺單日上新發布的商品數量超過5000件,每天在該平臺上達成交易數量千單。
另外基於所有權的分享,還包括資金通過P2P借貸平臺,借給第三方使用。如:陸金所、宜信人人貸等。在這就不一一描述了。
還有醫生多點執業制度分級診療制度推行,推進醫療改革,實現東西部地區資源的平衡通過線上醫療平臺,分享知識及時間給患者,獲取一定的收入報酬。典型企業如:好大夫線上、春雨醫生、騰訊微醫等。護士可以通過E陪診,陪伴病人去醫院複診等。如:名醫主刀APP-基於時間(認知盈餘)的分享。
關於分享經濟的發展,可能將經歷個人閒置資源分享、企業閒置資源分享、公共資源閒置分享、甚至城市閒置資源分享階段,雖然還存在諸多問題待解決,希望在交通、教育、醫療、餐飲、更多服務業、農業等等領域上將會有更多的嘗試方向。
無戒90天寫作主題訓練營
愛吃桃的阿玉*原創,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公眾號轉載請通過簡信聯絡作者本人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