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思維,騰訊的誤區
來源:微信公眾號謝璞筆記
弱冠之年的 騰訊 ,冰火兩重天,它的投資贏得了市場,自身卻聲譽受損,備受質疑。
中國網際網路公司TOP15的排名中,騰訊第二,它所參股或控股的TOP15名中,還有 京東 、 拼多多 、 58同城 、 蔚來 汽車、 虎牙 、 攜程 ——也就是說,騰訊牢牢控制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半壁江山。倘若加上即將掛牌的美團點評,中國網際網路TOP10的公司中,騰訊也將佔據5個席位。
騰訊一家公司便中國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江山旖旎,帝國美譽,實至名歸。
今年是騰訊投資豐收之年,拼多多上市,蔚來汽車掛牌, 趣頭條 IPO,還有此前的虎牙,以及本月即將掛牌的美團點評,上市程序中的騰訊音樂。但與此同時,騰訊系企業也充滿了諸多爭議——拼多多因假貨問題,備受質疑,趣頭條因低俗問題,爭議滔滔,還有京東創始人劉強東陷入的“性侵”問題、蔚來汽車的“割韭菜”。
劉強東的問題屬於創始人私事,與騰訊無關,拼多多的假貨與趣頭條的低俗內容,騰訊,確切地說是微信,有著連帶責任——拼多多與趣頭條,兩者社交流量,均來自微信網路,可以說,拼多多、趣頭條,兩家公司都是在微信土壤成長起來的。
趣頭條一直受困於版權問題,內容大都網路抓取,多為噱頭十足、低俗與媚俗交相輝映的,它的“創新”之處是“重新整理聞就能賺零花錢的口號”,引導使用者閱讀、轉發並推薦好友下載。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微信社交關係鏈基礎之上。
有人將趣頭條比喻成“資訊界拼多多”,對比來看,兩家公司有很多共同點,甚至面臨的消費群體也有很大一部分重合:
1、趣頭條是在2016年創辦,拼多多是在2016年駛入快車道;
2、兩家公司創始團隊都是“遊戲基因”;
3、兩家公司商業模式基礎都是騰訊微信的社交關係鏈;
遺憾的是,拼多多、趣頭條、蔚來汽車的IPO卻未能帶動騰訊市值再度騰飛,相反,騰訊股價在過去大半年持續下跌——騰訊市值從巔峰時期的4.5萬億港元,下跌至近期的3.1萬億港元。
2017年12月,網際網路資深觀察家劉興亮在微信朋友圈釋出了一張馬化騰、劉強東、沈亞、劉熾平等人的合影,配文稱,“傳說江湖有個祕密組織,叫做反阿里聯盟”。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回覆說,“物極必反”。
“物極必反”,一語成讖,卻是成了騰訊帝國的讖語。
騰訊股價低迷不振,與自身業務有關:今年兩會老生常談的“遊戲危害論”話題又起,輿論壓力之外,上半年遊戲收入增長明顯放緩,而前不久,又有了遊戲監管新政的出臺,以及騰訊幾款遊戲下架——遊戲是騰訊安身立命之本,騰訊遊戲危機重重;此外,還有年初投入重金扶持的騰訊“微視”,表現泛泛,從目前來看,騰訊“微視”很有可能面臨著騰訊 微博 類似的尷尬,重蹈覆轍。
曾一度讓騰訊備受讚譽的“投行化”,成為時下討論的“業務空心化”導火索。
騰訊創始人、前CTO張志東在日前做出相應反思,張志東直言不諱地說,騰訊的組織變革是滯後了,騰訊為社會創造的獨特的優秀產品和連線創新還不夠多。張志東認為,“產品和技術的影響力並不能簡單由營收和市值來衡量,產品人和技術人,對產品週期建議用平常心來看,用最樸素的使用者視角來看待”,騰訊應該關注產品的社會痛點,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張志東對騰訊的反思,是組織架構的滯後,以及騰訊遊戲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阿里巴巴 合夥人王帥迴應馬化騰的“反阿里聯盟”時的迴應,更值得回味,“我聽到過有同行說,把自己的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但很大的一個前提是,你的半條命交沒交給合作伙伴先不談,但合作伙伴的整條命是都交給了你和你的入口;我們也看到很多推杯交盞滿面紅光的聯合起來反壟斷,這何嘗不是戰略上的懶惰和不思進取以及戰術上的路徑依賴和焦灼衝動”。
重點是:“戰略上的懶惰和不思進取”以及“戰術上的路徑依賴和焦灼衝動”。
我將兩者概括成,“帝國思維”——騰訊的“投行化”成功,牢牢掌控中國網際網路半壁江山,以及,自營業務“空心化”、創新乏力,是帝國思維的一體兩面。
從2011年微信的橫空出世以降,騰訊坐享八年太平盛世,自有業務如遊戲、廣告,藉助移動浪潮,扶搖直上,投資業務更有微信屏障,在“流量+資本”的投資策略,所向披靡。
騰訊公司是一家危機意識很強的公司,危機意識背後,是戰略的搖擺。3Q大戰後,騰訊不斷加強它的基礎產品,馬化騰更在內部形容,“安全是騰訊國防工程”,如防毒軟體、地圖、應用寶等等,都是騰訊的“國防工程”,雖然我們看到騰訊相繼將搜尋、電商、電影票等資產打包給了騰訊所投資的公司,但涉及內容領域,如音樂、遊戲、文學等版圖,卻是容不得他人染指的。
有人說,3Q大戰的大火,燒出個新騰訊,但其實,現在的騰訊始終還是那個騰訊,不同的是,騰訊的資源和位置有了空前的強化。騰訊的焦慮,對競爭對手的警惕之高,一如既往。
今年6月,騰訊與位元組跳動公司的“頭騰大戰”,更像是騰訊帝國思維的某種延續。馬化騰曾說,騰訊只做兩件事,聯結器和內容產業,短視訊發展遲緩,導致了這次擦槍走火。
騰訊公司的願景是做最受尊重的網際網路企業。這一願景,非常好,也很虛無,它並沒有具體的實現路徑——究竟什麼樣的網際網路企業最值得尊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對企業來說,沒有明確可實現的願景,最終的演變就是“機會主義”。這是騰訊帝國思維的誤區所在。
3Q大戰,讓騰訊有了投資化傾向,在“管理半徑”效率命題下,騰訊嘗試壓抑自己的“機會主義”——不是所有業務都要握在自己手裡,可以以投資入股的形式,流量變現最大化。投行化與結盟,背後還是帝國思維。
帝國思維的集中體現,便是活在當下,眼裡只有遏制對手。從2013年開始,騰訊的戰略,很大程度上是跟著阿里走的——電商、支付、打車、外賣、共享單車、雲端計算、新零售等等領域,騰訊與阿里,貼身肉搏。戰略跟隨,好的一面是,騰訊與阿里交替領跑中國網際網路,甩開 百度 ,它的另一面是,組織管理架構的削足適履。
2010年中國IT領袖峰會上,李彥巨集、馬化騰和馬雲有過關於雲端計算的一番爭論,李彥巨集說,“雲端計算是新瓶裝舊酒”,馬化騰說,“雲端計算讓計算能力、處理能力甚至邏輯組建都能像水和電一樣使用,的確有想象空間的,但可能過幾百年、一千年後才可能實現,現在還是確實過早了”。只有馬雲說,“如果我們不做雲端計算,將來會死掉”。
阿里雲成立是在2009年,現在是國內雲端計算第一,也躋身全球前列,與 亞馬遜 AWS、 微軟 Azure並稱雲端計算3A陣營。騰訊雲起步很早,但云計算戰略,上升到“國防工程”高度,是在2016年,也是這一年,受阿里新零售收購的刺激,騰訊也不斷投資入股線下傳統零售,也是在宣傳要發力自己的to B業務,提出騰訊的“智慧零售”,以抗衡阿里“新零售”。
2018年,短視訊的困境,讓騰訊意識到,它還需要遏制的對手,除了阿里,還有位元組跳動。今日頭條、抖音、火山小視訊、西瓜視訊,組成的資訊流短視訊矩陣,迅速崛起,騰訊如坐鍼氈。
帝國思維的戰略誤區就在於,一味強調國防工程,一味遏制競爭對手,卻忽略了自身業務。現在的事實,更值得反思——短視訊固然重要,固然是騰訊的肌膚之寒,但遊戲才是騰訊的存亡之道。過去半年,騰訊在短視訊領域,花費太多資源與精力,卻忽略了騰訊遊戲業務。
唐代詩人章碣的七絕古詩,評價大秦帝國: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大秦帝國修築長城,防守北方遊牧民族,焚書坑儒,以保社稷,卻不想,顛覆者項羽與劉備並非儒生。騰訊也是如此,與其遏制對手,盯著阿里或頭條,倒不如反求諸己,重新審視騰訊自有的資源與自己的願景。
如果這世界上的網際網路公司都要面對騰訊這道終極選擇題——要麼成為騰訊的馬,要麼死掉或被微信遏制,想想看,那將是個多麼無趣而可怕的世界。
QuestMobile釋出了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18半年大報告顯示,移動網際網路巨頭獨立APP總使用時長佔比中,騰訊以47.7%依舊排在第一位,2017年6月,這一資料是54.3%——騰訊自有APP佔據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使用時長的一半,與此同時,騰訊投資的公司,也佔據中國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
此刻的騰訊應該更從容的思考,究竟什麼樣的網際網路公司才是最受尊敬的企業,“大”應該不是唯一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