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宜家“聯姻” 之後:AIoT之路道阻且長
11月28日,MIDC 2018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在北京召開。在北京料峭的寒風中,前來參會的媒體和開發者們造成了酒店前道路900米的擁堵。此次大會的主角既不是手機、也不是雷軍,而是小米AI+IoT的全新模式、是越來越聰明的小愛同學、更是日益壯大的小米生態鏈。第二屆MIDC的陣仗明顯要比去年大了不少。在組織架構重組後,被列入小米十大業務部的“ 生態鏈部”,成為了此次大會的組織者和明星團隊。
“小米IoT平臺已經支援裝置近2000款、智慧裝置連線數超1.32億臺、AI智慧助理小愛同學累計啟用裝置約1億臺、累計喚醒次數超80億、月活躍使用者數超3400萬”當雷軍在致辭中驕傲的公佈小米IoT所取得的成績時,也為中國智慧家居的下半場競賽吹響了號角。經過了前期的投入和佈局,小米IoT接下來的方向是“相容幷包”,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繼續將觸手延伸。而與宜家的合作,成為了開啟新世界大門的一把鑰匙。
作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家居品牌,宜家可以被稱為家居行業的“小米”。宜家採用的多品牌+超市化管理模式,和小米有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宜家將來發布的產品將打上“works with Mijia”的標籤,使用者可以使用小愛同學、米家APP等控制宜家的智慧照明產品,並且可以實現宜家智慧照明產品與小米IoT智慧裝置,如感測器、家用電器之間的場景聯動。宜家智慧照明產品將通過ZigBee協議與小米閘道器直連。當“年輕人的智慧雜貨鋪”遇上“年輕人的第一套家居”,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小米生態鏈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第三方的開發者和硬體廠商;而IoT網路的擴張,則離不開開放的平臺和更多品類產品的接入。除了宜家,小米還宣佈與全季酒店達成合作,把小愛音箱、智慧照明等場景搬到了即將開業的全季酒店上海虹橋中心店、以及家裝企業愛空間。看似簡單的合作模式,實則是推進了“由小家、到大家”的轉變,讓智慧家居為更多的消費者所認可,同時吸引更多的廠商參與進來。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是雷總的名言之一。從目前取得的成績來看,雷軍離他的目標又近了一步。智慧家居不是一個企業“單槍匹馬”就能拿下的城池,而是一個需要兼收幷蓄、協同發展的長久之計。2014 年,小米成立了專注於智慧硬體孵化和培養的生態鏈部,通過投資和孵化建立了由超過220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其中有100多家公司專注於智慧硬體和生活消費產品。去年,雷軍正式宣佈將 IoT 能力開放給所有開發者,服務更多第三方。
在今年的MIDC上,小米進一步張開懷抱,推出了開發者激勵計劃。小米將設立“小米AIoT開發者基金”,先期投入1億元人民幣,用於激勵AI技能開發者、硬體裝置廠商和AI技術公司。激勵優秀的開發者和廠商,共同為小米AIoT平臺的發展添磚加瓦。相較於面向消費者的C端市場,小米與家居、酒店的合作,更好地打開了面向B端的市場。未來酒店的客房、辦公樓設施、甚至是商場的廁所,都可能會成為智慧家居的重要市場。
除了硬體方面的“開枝散葉”,小米對於IoT平臺的未來也有著更大的打算。開發者們可以通過使用小米AIoT平臺,降低研發成本、同時還能獲得銷售渠道等多方面的支援。整體的思路其實和米家生態鏈的孵化類似,只要開發者接入小米的生態協議和規範,就可以和小米上億臺裝置互聯互通。未來的小米AIoT平臺,或許將超脫出生態鏈企業的形態,發展成為智慧家居行業的巨大開發平臺,為無數的企業和開發者提供平臺和支援。
最後讓我們說回宜家。在當代年輕人群購買力日與增長的情況下,宜家積極尋求轉型,用“智慧”為自家產品賦能,無疑是十分準確地道路。本身就擁有十分完善的設計、銷售、倉儲和物流渠道的宜家,在普通傢俱到智慧家居的轉型之路上,有了小米IoT的火把照亮,前路一定是光明的。而此次小米與宜家的聯姻,相信也會進一步的推動智慧家居全行業的發展。未來我們在選購傢俱時,或許根本就沒有智慧/非智慧之分,這可能就是小米AIoT戰略的終極願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