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耍嘴皮 | 產品入門的一些經典話語-I
前言
在這幾天的在整理一些資料和看其他人的一些文章,經常看到很多有意思的話。
其中有的話非常經典,比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句話,而有的話看似玩笑但仔細想來其實非常有深度。所以在這裡,一方面想把一些覺得比較經典的語錄,嘗試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另一方面也想分享給大家,不管是PM還是其他網際網路人,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初步列舉了幾段話分享,如果後續覺得不錯,會繼續分享給大家。
(哈哈,其實我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作為PM,有部分的是出自PM之口,當別人問我們是幹嘛的,做啥的,什麼看法的..... 我們冷不丁的丟擲這樣一些話,然後在別人一臉懵逼再解釋,若有所得~還是挺有意思的哈哈。)
這些話不管在網際網路產品/運營界、經濟界或商業界中都能經常見到,也是很出名的一句話。儘管在字面意思上看起來有趣又荒誕,但仔細考究來看,這句話從根本上闡述了什麼叫做網際網路思維式的商業模式,想必也是這句話為什麼出名的原因。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先從最簡單的說起。
羊毛出在羊身上
大家都知道最早的商業模式是“ 羊毛出在羊身上 ”。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小明開了一個汽車店,要通過買汽車的顧客才能賺錢,這裡在小明的角度上,要買汽車的顧客就是“羊”。
擴充套件開來,對於產品/服務提供商來說,產品使用者/服務享受者便是“羊”,這非常好理解。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毛出在豬身上
隨著商業模式的發展,又出現了由於第三方付費而盈利的模式,即“ 羊毛出在豬身上 ”。
仍然是剛才的例子,小明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他便跟開了汽車配件店的小強(第三方)合作,合作內容是小明採購小強家的相關配件,但凡購買汽車的顧客都免費送一個配件。
那麼現在的關係是怎樣的呢?先來看圖:

羊毛出在豬身上
可以看出:
對於小明來說,購買汽車的顧客是“羊”
對於小強來說,購買汽車的顧客也是“羊”
對於小強來說,小明的汽車店是“豬”,因為顧客想要購買的配件是小明的汽車店付的錢
當然這只是為了說明道理舉的不嚴謹的例子,那麼現實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可以說是非常多。(以下的例子比較短淺,放在目前的網際網路下半場,就是生態流量的合作。如手機廠商與APP的預安裝合作、如阿里/JD的PLUS會員除了自家電商平臺,還可以享受第三方會員權益,同理第三方也能獲取合作聯盟的生態流量所帶來的增益。而這些的運營手段都是需要很多策略去支撐的,不管是運營還是產品上。)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QQ 會員。
我們知道 QQ 是免費給我們提供使用的,使用者就是騰訊公司眼裡的“羊”,但利潤並不是直接出在使用者這隻“羊”身上,而是出在第三方比如 QQ 會員、各類鑽等服務費上,這裡的第三方服務便是“豬”。
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
說到這裡,我們回頭來再看下“ 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 ”。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豬”就是第三方,那麼“狗”肯定是第四方。
(先不解釋為何要引入作為第四方的“狗”),還是繼續上面的例子:
小華創辦了一家有大量使用者的汽車視訊類網站,播放視訊的時候會有廣告,看視訊的使用者可以通過購買會員來關閉廣告。
小明為了繼續吸引顧客,在這個網站上也投放了廣告。
而視訊網站會給付費使用者免費送一個小強家的汽車配件。那麼現在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還是先看圖:

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
可以看出:
對於小明來說,看視訊的普通使用者是“羊”
對於小強來說,視訊網站則是“豬”,因為贈送出去的配件是作為第三方的小華付的錢
對於小華來說,投放廣告的汽車店是“狗”,不論付費還是未付費的使用者都是“豬”(因為普通使用者未付費而觀看視訊的成本和購買小華配件的成本,已經從小明給的廣告費中獲得)
好了,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什麼叫做“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了吧,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一種基於資源整合的第三方盈利模式的優化,即向第三方轉移成本/獲取利益的網際網路思維式商業模式。
那麼可能有人問,這跟產品經理有什麼關係呢?恰恰相反,一個優秀的 PM 應該具備以下的策略能力:
如何利用使用者這一核心資源為產品創造價值?
如何將現有現有資源或渠道整合?
如何利用社會化思維構建產品閉環系統?
所以說深入理解這句話,能為產品經理的入門時,就有技巧性構建一個良好的策略思維基礎。
這對於0-1階段、重運營的產品,尤其十分真的很關鍵。
免費是最好的盈利模式
先說一個觀點:“免費是有條件的”、“免費是最貴的”意思差不多。
舉一個最簡單電商策略例子:購物滿300免費送不鏽鋼臉盆。這裡的不鏽鋼臉盆確實是免費的,但是有條件:必須購物滿300元。
而在網際網路公司將免費模式運用到極致,甚至是每個網際網路公司一個必不可少的盈利模式。(免費上網或許是流量變現的前提)
這裡的策略,一般都是核心產品/服務的免費,而對附加的增值產品/服務進行收費。
比如上面舉例的視訊網站,普通使用者和 VIP 使用者都可以免費看視訊, 但是 VIP 使用者可以享受到“免廣告”這一增值服務,這樣的例子在現在的網際網路中數不勝數。

免費
單從產品經理的角度,“免費”是一個重要的產品模式創新,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能最快、最大限度的吸引聚集使用者,對初生的產品有很大的幫助
能更快的將產品推進市場,最大限度的減少競品對自身產品的威脅(這個更多是短期的引流,不能作為長期的壁壘,更多理解是短期,噱頭)
能更加清晰、更加貼近使用者瞭解使用者需求,並衍生出可以盈利的需求(如果吸引了使用者,使用者又能留下產生行為,那麼是可以沉澱出更多使用者需求,包括後面的盈利設計。)
能積攢付費使用者的商業化價值,為產品後期發展提供保障
所以作為產品經理,需要理解 “免費是為了更好的收費” 這個道理和其背後的商業模式。
(其實這裡我要補充下,這個不能定義全部產品都按這思路模式。例如得到、知乎live等,這些產品本身就是定義為知識、內容付費的,就不能過多按這樣模式走,反而提供免費是“少部分”來進行試體驗。)
產品經理是CEO的學前班
李開復的這句話點亮了很多產品經理心中的夢想,儘管有些誇張,但仔細想來還是很有道理的。
我最早了解產品經理,其實是大四應屆時候,進入了金山軟體開始實習(實習的頭銜是產品助理開始),其中我發現每次需求評審,主持會議的就是產品經理 。(當時我老大是整個金山的產品需求組組長,現在想想也是一個緣分,也是有幸被他招進來開始產品生涯)他會拿著需求報告和產品原型與大家一起討論,並確定開發方向和預估工期,所以當時對產品經理的印象就是產品的設計者。
而後面系統的瞭解到產品經理後,發現作為產品經理不僅僅需要具備創造產品的能力,還要在管理上、產品方向上、控制時間/經濟成本上同樣需要具備相應的能力。
也就是說,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是需要具備多元化能力,而這多元化剛好覆蓋了 CEO 所要具備的三方面能力:(我認為支撐這些的“軟體能力”早已不滿足,更多是思維上、模式上,是一種策略性的思考。首先你需要涉獵廣泛一些,要知道一些內涵和原理,再者關鍵是要知道這些的“核心點”、套路,這些才是寶貴的。一般只能用經驗得出,若是有大神或者分享這些經驗,很難得。這也是我做這個社群的初衷,產品經理一定要多學策略,就像那句話:“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產品:創造產品、實現產品、運營產品
管理:人力整合、資源整合、渠道整合
營銷:商業運作、資本運作、合作共贏
策略:在各個方面都貫穿中,使之更好執行取得效果。

喬布斯是蘋果最好的產品經理
比如說喬布斯是蘋果最好的產品經理、馬化騰是騰訊最好的產品經理、雷軍是小米最好的產品經理等等。其實我覺得與其這樣說,還不如說產品經理就是自己手裡的產品的 CEO ,從產品的初生到釋出再到後期運營都需要自己親自把關。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這句話原意指的是佛家三境界,而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中,剛好對應了產品需求變化的三個階段,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從我自己的角度理解來說就是:
看山是山:創造產品初期,會收集從各個渠道獲取並整理出初期的使用者需求
看山不是山:在需求分析評審時,會挖掘、整合、增加一些其他需求
看山還是山:根據實際情況,比如資源、優先順序等,還是回到使用者的根本需求
也就是說盡管確實少做了很多功能,但我們已經從分析上得到了一些有價值的內容。少做不代表不做,反之多做不代表一定滿足使用者需求。
用100%的質量完成75%的數量
馬化騰說,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是把自己變成傻瓜。沒錯,作為產品經理能時刻讓自己真正從使用者的角度去理解、挖掘使用者需求,才能做出更好的產品。
結語
雖然上面的幾句話都是產品經理經常看到的話,但作為產品經理明白這些話背後的真正含義才是要緊的,同時希望各位產品經理們要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這樣才讓手裡的產品會自己說話。
後部分內容涉及機密請進入社群,獲得更多分享。
關於作者:
鳳城狂客,目前是AI方向的高階產品經理、策略產品經理研習社創始人。
曾在金山、魅族、唯品會、太平洋等網際網路公司從事產品經理。期間搗鼓過0-1、C/B/端、電商、大資料、AI等產品。
交流研習社群:
AI+策略產品經理研習 QQ群:13119277
學習轉行人工智慧/ AI QQ群:731273633
To B端/後臺產品經理交流 QQ群:682093278
產品經理校招應屆生求職 QQ群:161455411
「策略產品經理研習社」
做兩件事:
1.社群:分享產品經理策略通識、AI和策略類產品經理的修煉乾貨;
2.服務:提供入行產品經理的0-1轉型和麵試指導,PM日常答疑幫助。
歷史乾貨內容彙總 : ofollow,noindex">https://dwz.cn/f2q6gKCo

瞭解、如何轉型策略產品經理? : https://dwz.cn/3L3avl4A

歡迎關注公眾號:chanpin007(策略產品經理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