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浮沉記:那個一二級市場套利時代的終結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丹青
來源:GPLP(ID:gplpcn)
摘要:高度裁員,限制差旅,變賣資產,被投資人追債,私募投資拋售股票,從傲視群雄到斷臂求生,從千億資產到如今的九鼎似乎經歷了太多,似乎很難讓人相信曾經不可一世的九鼎會有今天的境地。
據GPLP君獲悉,如今的九鼎從年初開始的裁員還在持續,當然,與之伴隨的是各種法律糾紛。
從8月份九州證券踩雷金銀島,再到10月底的“吳強撞人事件”,2018年賣賣賣成為九鼎的一個主旋律。
內憂、外患,九鼎集團一直在煎熬中。
遙想當年,九鼎何其輝煌——2014年4月,九鼎投資掛牌新三板。
據其在新三版的公開轉讓說明書披露,九鼎投資每股610元,對應估值達111億,而其2013年淨利潤僅3800萬,對應市盈率高達292倍!
2015年九鼎間接收購了上市公司中江地產,隨後重大資產重組裝入核心資產,最終成功規避了證監會對借殼上市的認定。
打著“中國最佳PE機構”的頭號,昔日的私募千億巨頭九鼎集團,正在經歷最艱難的時刻。從傲視群雄到斷臂求生,大起大落的發展歷程正是近年來股權投資市場發展的縮影。
曾經的投資圈神話九鼎投資是如何落到今天的田地?
這令所有人好奇。
1
九鼎窘境:負債高企,斷臂求生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債務。
九鼎同樣如此,如今的九鼎債務纏身。
據九鼎集團公佈的有關資料,GPLP君瞭解到,九鼎集團目前負債高達651.53億,短期負債高達364.99億元。為了幫助九鼎集團融資,近80%的九鼎投資股票被質押。前三季度九鼎投資的基金新增實繳規模17.46億元,而新增的投資規模15.41億元。也就是說, 如果後續九鼎投資在募資上依然沒有起色,將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
尤其是9月份金銀島踩雷事件的爆發更是讓九鼎集團合夥人、九州證券前任董事長吳強被投資者圍攻事件將這傢俬募巨頭推向了風口浪尖。
事情的主因則是投資者的投資款因為虧損無法兌付。據九州證券的解釋稱,事情繫九州證券發行的2個資管計劃無法按時清算。
2017年7月和9月,九州證券相繼發行存續期1年的“九州瀚海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九州瀚海明珠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分別為約1.92億元和1億元,投資於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優先順序份額,信託計劃主要為金銀島(北京)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融資。
2018年8月初, 金銀島旗下平臺金聯儲“炸雷” ,涉案金額高達數十億被立案偵查,金銀島人去樓空,業務停止運營,傳實控人王巨集宇跟賈躍亭一樣,已出走海外。
一年期的投資時間轉瞬即逝,然而,面對現狀,投資者如何不著急及維權索要投資款?
要知道,信託計劃雖然號稱要打破剛性兌付,可實際執行中敢於打破這個潛規則的寥寥無幾。
然而,此時的九鼎拿什麼來還?
這一困境與九鼎的激進投資及發展不無關係。
“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只要價格足夠低,什麼都可以買,只要價格足夠高,什麼都可以賣。”2018年3月24日的投資人交流會上,九鼎掌舵人吳剛、黃曉捷曾表示,作為投資公司,沒有什麼是不能買賣的。
九鼎集團猶如戰車高速行駛,沒有人想到有一天債務還不上會怎麼樣?
“大不了就賣資產、裁員了。”這是2012年九鼎集團危機時的做法,歷史可以重來。
從2017年下半年起至今,九鼎集團以自身資金需求的理由不斷減持所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股權,有些甚至是清倉式減持。
僅2018年9月份九鼎就出現了多起減持公告:
2018年9月28日,誠意藥業(603811)釋出公告稱,中原九鼎計劃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及其他方式減持所持公司股份,減持數量合計不超過897.62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0.54%。中原九鼎目前持股比例10.54%;
2018年9月15日,金能科技(603113)、江山歐派(603208)雙雙釋出股東減持計劃公告,金能科技表示,持股4.92%的股東蘇州文景九鼎、蘇州永樂九鼎等多位九鼎系股東計劃未來6個月內減持共計不超過3324.07萬股,即不超過總股份的4.92%。
據中國企業家雜誌報道,九鼎集團間接控股的成都優博創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尋求買家。
據GPLP君不完全統計, 今年九鼎減持的公司還包括新天然氣、歐普康視、博士眼鏡、惠達衛浴、絕味食品、中旗股份等。
甚至九鼎集團還曾一度想要出售心愛的九州證券,只是出售未果而已。
2018年2月1日,九鼎集團公告,山東高速集團擬認購九州證券新增股份7.9億股,佔增資後九州證券總股份的19%,山東高速集團有意進一步增持、成為九州證券控股股東,只是後來因為證監會驟然收緊券商牌照的收購,這次賣身並不順利。
昔日的金控集團九鼎投資如今不得不將引以自豪的金融資產一一 變賣 。
九鼎耗資百億現金收購香港富通保險的故事曾經轟動香江,但近日九鼎集團卻在公告中稱,有意賣掉富通保險100%的股權。
就在年初,九鼎復牌後董事會在一封給股東的信中表示會加碼投資保險業。然而,今年年底卻突然要將旗下最大的保險業務富通保險出手,此舉還是讓不少市場人士覺得意外。
然而,這就能解救處於危機的九鼎集團了嗎?
2
以“PE工廠模式”起家的九鼎
私募拋售股票,集團甩賣資產,斷臂求生之間,足以看出九鼎目前的艱難處境。
然而,在九鼎集團最近兩年的狂奔過程當中。
雖然他們也曾白手起家,一路打拼成如今的“投資大佬”。
九鼎集團的發展猶如幾個窮小子逆勢,實現夢想的經歷。
九鼎投資創立於2007年,創始人吳剛和黃曉捷、吳剛等人均是四川人,雖然家境貧寒但都聰明上進,兩人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分別升到證監會機構監管部處長和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校長助理。
但是他們卻不甘於在體制內領取有限的薪水,用黃曉捷的話說,“這是做大生意的時代,在城市化、證券化、產業集中化等大趨勢下,只要順應時勢就能成就大的事業”。
2006年底,在中國股市爆發的前夕,吳剛意識到了買原始股的賺錢機會。2006年12月的一天晚上,吳剛對黃曉捷說:“你換個辦法賺錢,去買原始股。”
說幹就幹,2007年九鼎投資成立了,不過吳剛由於工作原因直到2009年才全職加入。據稱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其實是借了200萬,總共湊了250萬,從五道口的一間地下室、2名員工起步。
趕上了風口,豬都能飛。
鴻運當頭,九鼎剛成立就趕上了A股牛市和2009年創業板開閘。九鼎創造了工廠式的PE流水線模式,在全國迅速擴張,用“農耕式”地推模式滲入三四線城市,攬獲一批中國改革開放後長到成熟期的中小企業。
2010年11月,九鼎投資的6位創始人出資1000萬設立北京昆吾九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並於次年更名為北京同創九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同創九鼎)。此前幾位創始人已有數年私募股權投資經驗,但投資規模不大,2009年募資規模不足10億,隨後九鼎開始高速擴張,到2012年的時候,九鼎已經躋身中國頂尖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管理資金達到260多億元,投資了200多家企業,員工數量超過300人。
簡單總結九鼎模式,GPLP君可以說就是 賺取上市公司之前的一二級市場差價,與如今一二級市場價格倒掛完全相反。
早期九鼎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創始人吳剛的身份。在向投資企業宣傳時,九鼎常常強調吳剛“是從證監會系統內部走出來的”,甚至在九鼎投資了某個企業之後,在企業上市之前,九鼎集團內部會模擬證監會的發審會提前做一遍路演。
2008年四川地震後,為支援災後重建,證監會一度向四川企業上市開啟“綠色通道”,來自四川的吉峰農機和金亞科技正是在這一政策支援下迅速上市,九鼎投資也因此“一戰成名”。
九鼎自此便走上了快速擴張的道路,以“掃街式”專案調研和“上市流水線”式的包裝運作,成為令業界矚目的另類“PE巨頭”。2011年,九鼎募資規模便高達61億元,到2013年底時投資專案已達218個,並形成了被業界稱為“PE工廠”的上市產業鏈模式。
只是,曾經順風順水的他們在2012年、2013年遭遇了困境,A股市場暫時停發,這讓九鼎賴以生存的主營業務面臨調整,而且在這一年,2012年3月13日,九鼎負責募資的合夥人張磊正式從九鼎投資離職,同時離職的還有他所在部門的產品總監劉燕,以及方曄,李國慶等人;
2013年7月,原昆吾九鼎合夥人禹勃離職創立了中鈺資本;
這些人的離職讓九鼎投資深感寒意。
3
九鼎的輝煌:千億市值 百億定增
風光不再,回到原點。
九鼎合夥人黃曉捷曾分析說:“我覺得在2015年,我們這種大規模、軍團式的方式,就要走向歷史的終點。”。
一語中的。
九鼎集團的瘋狂始於2013年。
2013年底,國務院繼續頒佈《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新三板掛牌企業試點迅速擴大至全國範圍,同時由於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間IPO停發,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新三板得以快速發展。在九鼎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新三板成了九鼎最後的救命稻草。
這讓處於困境當中的九鼎看到了希望。
2014年4月,在解決早期投資人的回報問題未果之後,九鼎創新性的將基金份額轉為公司的股份,隨後九鼎集團登陸新三板,成為第一家登陸新三板的PE,併成為新三板市值第一股。
九鼎首創LP(有限合夥人)換股的新玩法又一次震驚了投資圈,
僅兩個月,其定增募資近60億元,超過新三板之前多年定增融資的總和;
2015年9月22日,公司公告稱,公司定增發行5億股融資100億元,其中新增股東20名共購買了4.8億多股股權,出資近97億元。
九鼎集團瘋狂的融資甚至引起來監管的重視,2015年12月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國務院政策例行會上表態,確認暫停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新三板掛牌,下一步將對前期融資的使用情況開展調研,明確資金是否投向實體經濟。
監管風向的突然轉變,使得九鼎系一系列後續的定增案相繼折戟——九信資產300億定增被否,九州證券300億~500億定增也沒了下文。此後監管的連續收緊,更是讓九鼎處處掣肘。
2016年6月,借貸寶P2P爆發出大學生“裸條”事件,由於借貸寶隸屬於九鼎孫公司的平臺,一度將九鼎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千夫所指。
2017年5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對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進行了限制。這對於期望通過Pre-IPO、定增,短線獲利的私募基金打擊很大。減持新規下九鼎如何實現資金回籠週轉成為新的難題。
高速發展的九鼎開始遭遇了滑鐵盧之戰。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市場居然成為了投資大佬融資的戰場,結果也令人感慨,而九鼎則可謂“資本市場的經典案例”:
2015年,九鼎集團通過41.5億元拍得中江地產母公司中江集團100%股權,從而間接持有中江地產72.37%的股份。利用中江地產的“殼”價值,九鼎投資將旗下的PE業務裝進上市公司,從而借殼上市,果然,在拿下中江地產(後更名為“九鼎投資”)4個月之後,九鼎成功將的PE業務注入上市,開創了新三板公司吃掉主機板公司的先例,作為首家登陸新三板的PE,九鼎又一次成為“首吃螃蟹者”的人。
與此同時,融資了大批資金的九鼎開始高舉旗幟全面轉型為“金控集團”:
2014年7月,九鼎出資2億元成立九泰基金,進軍公募行業,成為我國第一個民營PE機構設立的公募基金。2014年10月,九鼎出資3.64億元收購天源證券51%股權,後更名為九州證券。同時九鼎還佈局了P2P、第三方支付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希望最終打造大資管的生態鏈,此外,九鼎集團此間還以2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九信投資管理公司;以8000萬元收購華海期貨,後更名為九州期貨。
九鼎集團的金控帝國開始形成,一度九鼎集團的市值曾高達千億,風光無限。
外界一度用“金融全牌照”來描述九鼎在金融領域的佈局。九鼎金融版圖裡,集齊了證券、保險、公募基金、私募、支付等牌照。在當前聚焦主業的戰略下,九鼎手上的金融牌照將何去何從,備受市場人士關注。
然而, 九鼎集團的瘋狂及高潮開始止於此,隨後一路下滑。
2018年3月28日,九鼎集團在停牌1023天后覆盤交易,交易首日開盤跌停。當天收盤價報3.42元/股。總市值也從千億下跌至513億元,逾500億元市值一日內蒸發。並且直至收盤,盤面依然有超過3.6億股賣單。停牌前,九鼎股份股價為6.83元/股,覆盤日暴跌49.93%,股價則被腰斬。
截止2018年11月21日,股價為0.96元/股,市值縮減為144億元,較復牌前1025億元市值跌去近881億元,跌幅超過85%,一切好像又回到原點。
而導致一切的原因,則是作為一家投資機構的貪婪與瘋狂——在急於賺快錢、或者說無法從容地追求長期價值的背景下,根源於九鼎基因裡改變命運的焦慮被赤裸裸的放大。作為投資圈“規則破壞者”,九鼎一度被同行“孤立”,被解讀為激進作派的“快募快投”,正暴露了九鼎在投資心態上的不成熟。
“欲速則不達。”
慢,似乎是九鼎一直忌諱的詞,“精力極其旺盛”、“幹勁十足”“凶猛野蠻”等詞彙都曾是九鼎的代名詞。但是這一刻的九鼎的速度卻不得不慢了下來,九鼎內部經歷著5年野蠻生長後產生的陣痛,這場陣痛使得不少懷揣著PE夢的年輕人,選擇默默地離開。
在如今的裁員風波當中,人數最多的開發團隊和行研團隊為重災區,一般來說八九個人的團隊裁2到3個人,從最晚入職的新人入手,基本上都是新人,給予一個月的補貼。
開發團隊和行業研究團隊佔絕大多數,龐大的投研隊伍雖然保證了九鼎源源不斷的專案,但也造成了九鼎大量的投入和開銷。因為太過缺錢,九鼎也不得不裁員以節流。
看似強大九鼎, 它的起家之術及投資能力事實上並未得到主流投資圈的認可。
在GPLP君看來,以九鼎為代表的中國民營金融公司,早期發展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監管套利”的情形,但隨著國家金融監管的趨嚴,套利現象逐漸式微,九鼎資本運作的大戲落幕代表著民營PE的大時代正在過去。
或許,伴隨著如今的一二級市場價格倒掛 ,簡單的一二級市場套利早已經成為投資圈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