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倒逼製造業轉型 阿里新制造再開新入口

諸暨天川制襪廠內的場景。淘寶天天特賣團隊通過物聯網技術對這樣的中小微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記者 陳克遠 實習編輯 王麗娜
阿里“新制造”佈局再落子,天天特價升級為天天特賣。
11月29日,淘寶天天特賣在北京舉行品牌戰略升級釋出會。天天特賣總經理唐宋在會上表示,天天特價歷經9年發展,如今升級為天天特賣,目標是要成為新制造的生態服務平臺。同時他表示,未來3年將打造1萬家天天特賣定製工廠,用數字化驅動產業變革。
據瞭解,早在2010年,淘寶就上線了“天天特價”平臺,依靠價格和商品優勢吸引消費者。此前資料顯示,天天特價頻道日均訂單量已近1000萬單,在今年“雙11”當天更是達到峰值日訂單8500萬單。阿里方面稱,這充分說明,隨著消費升級的不斷深化,日益成熟的市場需求正倒逼製造業轉型優化,極致價效比市場風口正盛。
在2018年雲棲大會上,馬雲就曾提到“新制造”是當下最重要的變革。而在阿里巴巴2018股東大會召開前夜,馬雲最後一次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身份致信全體股東時也稱,新型全球化和新制造是阿里巴巴必須為中小企業抓住的兩大歷史性機遇。
在業內人士看來,天天特賣正是阿里加碼“新制造”,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製造產業的切入口。
品牌升級 天天特賣不唯價格論
從“特價”到“特賣”,淘寶旗下這一最初以“9.9包郵”模式收穫消費者青睞的零售平臺,開始向服務於製造廠商的生態服務平臺轉變。
顯然,升級後的天天特賣不只是為了向消費者提供價效比更高的商品。“淘寶天天特賣的品牌升級,就是不希望大家再把焦點關注在價格上,價格戰已經過時,價值戰才是未來。”談及品牌升級背後的原因,唐宋表示,從外部環境來看,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增大,給製造業帶來的衝擊顯著,而在內部環境上,2018年“雙11”創下了2135億元的成交,這揭示了旺盛的消費內需。兩相結合下,可以看到的是中國製造業廣闊的發展空間。
“傳統的選品模式並不能解決商品本身的價值問題,只有深入製造端,用數字化改造的方式提高工廠規模化生產效能,提高商品品質、降低商品價格,才能在給產業鏈賦能的同時,給使用者提供極致價效比的商品,實現可持續發展。”唐宋說,天天特賣品牌升級後,將藉助阿里經濟體優勢和海量消費資料資源,幫助中小微製造企業完成數字化升級改造。
而作為天天特賣助力中小微製造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的具體方式,淘寶方面稱,天天特賣團隊將通過銷售預測與行情預測、設立動態定價模型、打通全鏈路服務等措施完善“C2M”柔性供應鏈的落地。同時,唐宋表示,未來3年天天特賣將聯手製造廠商打造1萬家天天特賣定製工廠。
市場倒逼 製造業升級訴求明顯
實際上,早於2013年,淘工廠就作為連結淘寶賣家與工廠的平臺被正式推出,儘管當時還沒有明確提出“新制造”的概念,但其也以C2B為方向,起到幫助工廠進行銷售預測和行情預測的作用。根據阿里在今年9月公佈的資料顯示,淘工廠已對全國20家工廠完成改造,並計劃在本財年內改造200家數字化工廠。
談及淘工廠與天天特賣定製工廠的關係,唐宋表示,兩者是阿里經濟體內不同生態的協同,天天特賣定製工廠會把採銷中間的數字化鏈路的紐帶作用進一步強化,實現產銷的協同,這是最大的價值,而在前端的製造、生產、排期方面,淘工廠有自身的優勢,兩者會進行深度協作。
而在阿里的淘工廠和天天特賣定製工廠佈局背後,反映出的則是生產製造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
“生產線有多少產能?生產的產品是否是適銷?對於這些問題,在傳統的製造模式下有時候是很難搞清楚的。”作為首期與天天特賣定製工廠合作的製造業合作伙伴,諸暨天川襪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鋼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與天天特賣的合作,工廠可以把消費者畫像反饋變成可量化的資料評估指標,根據這些精準的指標,工廠可以快速對襪子的款式進行改造。
“前段時間,我們根據消費者的反饋情況,進行了一些改造,如把襪子的羅口高度縮短5毫米、調整襪口的鬆緊程度、微調襪子尺碼等,改造後的襪子除了更貼近消費者需求,平均每雙襪子還可以節約7%-8%的成本。放到平臺上後,3天時間就賣出了153萬雙。”楊鋼澤表示,通過天天特賣提供的軟體和技術支援,明顯提高了工廠產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