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反生產力”:看起來省時省錢,其實在偷走你的時間
編者按:我們總是以為科技越先進,就越能解放人類勞動力。但你有沒有思考過,科技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有沒有給我們製造麻煩和問題?而我們解決這些麻煩和問題,又將要花多少時間?讀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本文編譯自medium原題為“How Technology Is Stealing Our Time?”的文章。
從前,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並不高,她們被迫將所有時間都花在繁重的家務上。後來,科技“解放”了她們。真空吸塵器、洗碗機以及洗衣機的發明和問世,讓女性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個人興趣。遺憾的是,這並不是事實,科技反而把她們的時間給偷走了。
西方女性主義技術研究的奠基人 Ruth Cowan 在其 1985 年出版發行的《給母親更多的工作》(More Work For Mother)一書中說,“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女性打掃家務的時間量並沒有發生變化。”
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難道科技的出現,沒有讓家務活更有效、更省時嗎?”
這並沒有錯。隨著人類文明的向前發展,科技的確把人類從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但經常被忽略的事實是,科技雖然讓工作更簡單,卻又通過改變工作執行人和提高工作標準來新增了工作。
反生產力
澳大利亞哲學家 Ivan Illich創造了“反生產力”這個詞,用來描述許多科技看起來省時省錢、但在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後發現一點也不省的現象。
拿汽車舉例說明。毋庸置疑,汽車肯定比人走得快。人的步行速度約每小時5公里,而汽車每小時可以輕輕鬆鬆地跑至少100公里。即便行駛過程中會遇到紅燈,但平均下來還是比人快,至少你肯定是這麼想的。
但是,如果你把用車相關的時間,比如買車、買保險、加油、維修保養、交停車費,甚至把出行時間、堵車時間都算上的話,Illich發現汽車的平均速度在美國只有每小時6公里。這還只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資料,當時美國的人口比現在還少40%。
再比如說,拿智慧手機為例。有了手機,你可以隨時隨地發郵件、照相、還可以立即釋出到社交媒體。但仔細算一算,打字聊天、發小視訊、隔幾分鐘就刷朋友圈點贊這些行為背後到底佔用了你多少時間?
手機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無時無刻也都在製造問題。雖然你可以隨時發郵件,但為了保持收件箱乾淨,你得花很多時間過濾大量的垃圾資訊和無關緊要的郵件。
圖為一男子週一早餐開啟收件箱的狀態。
雖然你不必去照相館洗照片,但如今的事實是,你毫無節制地拍了很多照片儲存在相簿中,但99%的照片都是完全無用的,而且你還要花大量時間分類並備份儲存。
另外,你真的天真地以為社交媒體就可以讓你和朋友保持良好關係嗎?隨時都可能彈出來的廣告、不想閱讀的推文,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資訊…...你可得小心了,可能你這輩子會浪費5年的時間在社交媒體上。
好科技,為什麼沒有帶來好的體系?
有效的科技並不一定是省時的,這個觀點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早在1865年,英國經濟學家William Stanley Jevon就發現,隨著能源效率大大提高,對煤炭的需求並沒有降低。此外,工廠裡新增的機器裝置也並沒有增加太多產量。能源效益的提高,意味著科技含量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消耗的增加。
這些例子揭示了科技方面的一個非常根本但經常被忽略的事實:科技並非存在於真空中。科技是時常變化的文化體系的一部分,科技的提升並不一定意味著體系的提升。
正如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Alex Soojung-Kim Pang在他著作的《分心成癮》(The Distraction Addiction)一書中所言:“ 因為司機相信防抱死制動系統,所以開車也快了。此外,在美式足球中,戴的頭盔再好,也並沒有什麼改變,該受傷的還是會受傷。”
再回過頭來,女性花在家務活上的時間和家用電器發明前花的時間差不多,就不難理解了。
Cowan在她的書中還說,家務活在自動化之前,還是個中性詞。全家上下,男男女女都會參與家務活。然而,科技讓家務活變得更有效,大多數家務活最後也變成了母親的職責。
每年的春節大掃除,家裡只能聽到吸塵器的轟轟聲。衣服也是穿一次就洗,而不是真正髒了的時候再洗。漸漸地,家務活就變成了母親的活兒了。
諷刺的是,解放勞動力的科技讓人們選擇去做需要更多勞動力、更多時間和更能精力的工作。這樣的科技,一點都沒有生產力,這就是所謂的反生產力。
如何與科技保持更好的關係?
智慧手機的照相功能。圖片來源:Unsplash,作者 Yiran Ding。
德國暢銷書作家Rolf Dobelli在他著作的《美好生活之道》(The Art Of The Good Life)一書中說到,他預防反生產力的做法,就是儘可能地避免科技。他生活中不用電視、收音機、遊戲機、手機,也不用語音助手 Alexa。他認為,這些科技給他個人生活所帶來的極度複雜性,遠遠大於這些科技給他帶來的好處。正如他所說:“如果它都不能幫上你,那你就根本不需要它。”
可能,我們都得反思一下對科技的看法。科技幫我們到底節省了多少時間?或者它到底有沒有幫我們節省時間?正如Cowan說:“我們要關注的是最終目標,讓科技為我們服務,而不是讓科技來定目標。如果Canvas(Html 5的一個元件)的某把筆刷不好用,換把刷子就行了。”
回過頭一定要重新考慮一下你生活中所用到的科技,一定要是系統全面地分析。你現在做某項工作的時間相比以前少了還是多了?
如今,要和科技保持健康的關係,我們需要綜合考慮科技帶來的各種影響。科技可能會讓工作更簡單,但是它並不一定會讓生活更簡單。要讓生活更簡單,決定權只在於你。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