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下,傳統租賃企業如何雲端起航
2010年前後,隨著Uber、Airbnb等一系列實物共享平臺出現,“共享”二字一步步滲透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共享從純粹的無償分享、資訊分享,走向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的“共享經濟”。
傳統租賃與資訊化共享服務
在傳統商業中,租賃的概念為當事人一方將物交給他方使用、收益,他方支付租金的民事法律行為。其中一方為出租人,他方為承租人。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出租者還要提供對物品的維護、升級、維修等服務,以確保物品的租賃收益。

伴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一些將資源整合並面向廣大消費者的企業應運而生。以滴滴為例,平臺整合了廣大私家車資源,向乘客提供出行服務。滴滴本身不保有車輛,只是將現有資源盤活,以獲得盈利。而消費者不斷地督促平臺提升服務和產品質量,促使滴滴引入共享單車、專車、甚至公交等資產,以獲得更高的消費者滿意度。
網際網路時代的共享觀念漸入人心,傳統租賃企業需要藉助資訊化模式完善自己的服務。
傳統租賃企業的業務流程與需求
以一家會展企業為例,其業務分支包括會展中所需燈光、音響、螢幕等多種裝置的租賃服務,梳理出如下的業務流程圖:

首先由業務人員與物品租用方簽訂租賃合同,然後向上級管理人員提交裝置出庫申請,接著由管理人員核定批准裝置出庫,當庫管接收到相關指令即可按需提出裝置交給使用方。裝置使用完畢後,業務人員與客戶將裝置傳送回倉庫,待庫管處檢修無誤後,按照合同向客戶收回尾款。

在短短7個業務流程中實際上包含著不同工作人員的多種需求。管理人員需要掌握多方面資訊,瞭解裝置的使用情況,監督業務人員和庫管的具體工作,協調裝置租賃。業務人員需要將裝置與合同做到一一對應,通過系統流程與庫管配合工作。庫管則需要對裝置的整體運營狀況爛熟於心,並希望能採用二維碼管理庫存。三方同時希望採用系統自動生成表單資料,實時推進工作進度。
系統選型出發到個性化定製
共享經濟時代,需要邁出的第一步就是企業採取資訊化手段,將散落在各個部門的資料通過雲端系統串聯起來,選擇一款符合企業需求的雲端資訊系統。
這家企業通過一款名為“大寶薦”的SAAS選型小程式對市場上的系統進行了初步瞭解。但針對租賃企業設計的SAAS系統種類較少,不能夠完全滿足企業需求,企業聯絡到“大寶薦”的製作方微事雲,進一步諮詢企業選型問題。

根據需求,企業收到了來自微事雲的兩套選型方案,一種是選擇小眾且針對性強的好易租,另一種是採取泛微eteams,並將兩套系統做出了對比。

企業最終選擇了合同管理功能更突出、拓展性更強,登陸埠更為豐富的泛微eteams。某些尚未滿足的需求,則交由微事雲進行個性化定製,最終以低成本滿足企業的資訊化需求,實現高效協同、便利辦公。
趕潮共享經濟企業從雲端起航
企業辦公系統兼顧客戶管理、產品租賃表單、企業流程稽核等多種功能,並依靠雲服務實現多埠登陸和資料分享,將內部的資料流通起來,資源全部盤活。企業得以實現辦公流程的簡化,提高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效率,讓租賃產品的輪轉更為順暢。

企業佈局好雲端系統,便可通過API介面,與第三方程式對接,在APP或者小程式上展示可租賃的裝置,引導客戶進行自主簽約下單,降低企業對業務人員的依賴性。雲端業務辦理由於流程的簡化,在裝置執行良好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實現由客戶至客戶的無縫銜接,實現物品共享,企業的利益也可以得到最大化。
當共享經濟大潮洶湧來襲,企業若能夠借勢揚帆起航,順勢而為實現資訊化轉型,弄潮於大浪之上,獲取更多收益,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