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與企業微信“拼刺刀”,這三個小戰場將決定勝負
文|靠譜的阿星,作者|李星
現在人們所說的“企業服務”風口是在2016年之後興起的,ERP系統以及OA系統to B業務的前輩,很多SaaS(軟體即服務)系統登場可以在應用市場被免費下載,這讓企業郵箱、OA逐漸邊緣化。
鑑於很多付費系統在員工那裡還沒有電腦版QQ盛行,筆者在2016上半年曾寫過一篇文章《一站式移動辦公SaaS平臺一定是未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一下;現在再看釘釘、企業微信這種通過人員管理、辦公交流聚集企業員工移動社交SaaS平臺成為很多公司管理的標配,就可感受到人們辦公習慣遷移是有跡可循的。
如果按照賣軟體的思路做開發,是很難幹得過阿里、騰訊這兩家巨頭的,他們一方面既有雄厚資本和儲備豐富的技術人員,另一方面能讓產品穩健執行在PaaS層(分別是阿里雲、騰訊雲),能從短時間內快速獲取中長尾企業使用軟體,幫助他們實現業務資訊化進場,其他SaaS只能望其項背。
從如今企業雲服務市場使用規模上看,釘釘和企業微信是雙巨頭應該可以作為公論了。這兩家有著頗深的淵源,相應的解讀非常多,阿星接下來結合自己的使用情況和行業觀察予以評點。
釘釘與企業微信各自的出發點
阿里與騰訊在戰略格局上的競爭從消費者網際網路升級到產業網際網路,做產業網際網路就必須得先做企業,誰集聚的企業越多,誰的雲端計算接觸的行業解決方案越多,生態也就越繁榮。
釘釘要在騰訊主導的社交縫隙中找到了企業辦公社交,現在是阿里內部繼螞蟻金服、菜鳥物流、阿里雲之外的又一明星專案,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釘釘目前有700萬企業使用,覆蓋大約1億使用者量。使用釘釘的人會被把它當做“無線版的辦公室”;沒有用過這個產品的壓根就還沒聽說過,企業服務平臺客戶都是這樣一個一個開墾出來的。
釘釘的體量與其主動出擊的推廣戰術密不可分,阿星在創業之後就在接到過很多釘釘客服打來的電話;而企業微信從來未見有推銷。
微信在連結人(朋友圈)、內容(公眾號)、產品(小程式)之外的又一戰略目標是要連結起企業(企業微信),此前張小龍做公眾號、企業號並不成功,現在企業號基本被企業微信取代了。隨著騰訊今年進行組織結構戰略調整,就把產品網際網路作為主要方向,企業微信應該會成為貫穿微信事業部與雲智慧產業事業群的主力產品。
釘釘是在2014年年底推出,企業微信在2016年4月18日上線的時間,諸如工作郵箱、訊息已讀、聊天水印、企業名片、審批模板、智慧考勤等重要功能早被釘釘開發出來,這也意味著企業微信要做出差異化創新的難度在加大。加上企業微信是從企業號中脫胎,騰訊又缺乏to B的基因,所以,企業微信能否真正大成一直備受爭議。
釘釘與企業微信各自優勢及弱勢?
釘釘是阿里放棄來往、支付寶社交活動之後的“復活牌”,來往定位為“替代微信”的泛to C產品,陸兆禧甚至因與微信對標失利而隱退,在啟動釘釘上還是有功的,其產品負責人陳航(花名:無招)逆襲崛起的故事開始廣為流傳。
現在看來,釘釘其實還是回到了阿里旺旺時擅長項——淘小二與商家一對一溝通做成生意的模式上,並以此為切入口做成了一個可以滾雪球的釘釘。
早期釘釘在產品設計打磨上並沒有直接沿用阿里內部的企業流程做一個OA系統,而是著眼於解決中小企業老闆管理及線上工作流通問題,把“做一款讓中國中小企業用到爽為止的產品”作為初心,找到了企業辦公軟體的核心。
並且首先是讓老闆用的爽,才能直接決定企業是否引用和推廣這款產品,釘釘早期產品需求來自於與企業老闆之間“共創”,從初創企業經營的人事、財務、銷售、行政等事無鉅細的問題中發現需求和bug,這保證接地氣的產品打磨過程,使得這款產品不是幾個程式設計師團隊在辦公室內拍腦袋敲程式碼做出來,這是很多SaaS產品失敗所踩的坑。
孫子兵法有云:“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釘釘佔據先發優勢明顯,有些“險勝”意味。在辦公社交和企業服務市場上,企業微信實力不可小覷,其優勢在於:
首先,微信流量是自來水,能從微信中自然轉化企業使用者。比如有訂閱號是公司註冊的,在企業微信重視中申請組織機構時就可以直接註冊而不需要交納額外費用,很少有單位沒有自己的公眾號。
其次,上班族的微信聊天的確有很大一部分是工作關係,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人員都在使用微信PC版,可能是鍵盤打字快捷的緣故;企業微信管理員新增成員向微信發出邀請即可,今年企業微信與微信之間訊息互通之後,可以直接在向組織外的人發訊息,在企業微信連微信個人頭像和密碼都無需另設,紅包可以轉到個人微信上,可見微信逐步把使用者工作關係無縫轉移至企業微信的良苦用心。
第三、企業微信秉承微信簡潔的介面、傻瓜式操作、開源化應用,後續發力很猛。微信功能多而不臃腫,企業微信介面延續了微信的極簡風格,主要是聊天、通訊錄與工作臺三大塊,把郵箱、審批、日報、公告、檔案都放在工作臺,如果需要新增其他第三方擴充套件工具可以在應用上找,而應用市場只打通了微信的小程式。

如百寶箱一樣的企業微信“工作臺”,幾乎所有與通訊無關的功能都收納在其中
釘釘與企業微信廝殺的3個小戰場
1.第一個小戰場:從考勤的入口延伸至辦公硬體的連線
員工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卡,現在釘釘搶先推出的考勤機與釘釘App的繫結非常高明,企業成員只需連線公司WiFi就能打卡,培養對釘釘App的使用習慣。釘釘考勤與請假、外辦、出差、加班等員工工作行為形成捆綁,成為人事薪酬考核的視覺化資料標準,很多企業用釘釘是考勤的智慧化延續,目前釘釘已從考勤機延伸至門禁、印表機、會議電視屏、路由器等辦公硬體。
企業微信現在也在推第三方的智慧打卡機,並與企業微信形成繫結,但明顯有所滯後,微信的硬體平臺主要是to C類的智慧手錶、智慧音響及車載裝置等,並沒有專門做企業辦公裝置連結。
2.第二個戰場:吸引小程式開發者入駐延伸更多功能應用
小程式最近兩年在微信的大力推動下吸引了很多以往的App開發者來分奪微信的流量,而其中一部分人是SaaS開發者,顯然,當企業微信已經把組織機構和成員都搭建了時,對於SaaS專案來說是精準流量。很多碎片化的工作需求通過一個個小程式擴充套件外掛進行滿足,由於企業微信與微信本身擁有相同的技術底層架構,因而API介面也相對便捷。
阿里系也在力推小程式,但應用場景在支付寶之中,釘釘中的第三方拓展很多都是付費ERP,釘釘也進行了開源化,企業可以讓軟體服務商為企業定製個性化軟體或自主研發。接下來,如何把小程式風口與企業移動辦公平臺相結合,是釘釘保持領先地位必須解決的問題。
3.第三個戰場:小微企業與單位辦公軟體爭奪
目前釘釘的優勢放在著眼解決創業公司的銷售以及日常管理問題,其最大的企業使用者增量依然是創業型公司,由於國家大力鼓勵雙創,算上中小微企業的話,中國有大概7000萬,目前釘釘市場佔有率大概10%左右,還有巨大的企業使用者群體等待開發。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組織機構單位比如醫院(醫生群)、食堂、媒體(記者群)、幼兒園(家長便於看老師釋出的孩子動態)、學校(老師的教學溝通)以及一些NGO組織等等也有專門的資質,很容易申請到企業微訊號,一個邀請進微信群就可以快速組員,同事之間新增也非常方便,全員群真實姓名,便於組織釋出動態和公告,遮蔽微信打擾、更注重隱私保護防止截圖等使用亦相當廣泛。
在一些不需要太多經營業務資料化流程的組織之中,釘釘與企業微信之間在這些領域競爭反倒沒有特強的優勢,這確實釘釘所需要擅長的。企業微信如何更長時段甚至永久的儲存聊天資訊(180天后資料清空很可怕),以及更好的日曆及清單管理等方面,還有很多改良完善的空間。
結語
綜上所述,釘釘與企業微信在三大戰場上各有千秋,都有取勝和追趕的機會,筆者並不想斷言企業微信和釘釘孰優孰劣、孰輸孰贏,中國企業及組織機構、單位體量足夠能容納兩家以上的平臺生存,再加上企業服務市場不可能一家獨大,即使在網際網路行業,騰訊系公司聊天不會用釘釘,阿里系公司聊天不會用企業微信都是不成文規定。
企業微信、釘釘在幾年之內快速成為企業服務市場平臺,吸引入駐的企業爆發式增長,為很多軟體開發者和SaaS服務商找到了流量平臺和盈利模式,間接推動了國內企業服務市場的發展壯大。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說,在這種生態下“網聚人的力量”,辦公越來越高效,資訊化升級才會更快點達成。
【本文作者: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哲學碩士,科技媒體專欄作者,靠譜匯創始人,CMO訓練營導師,擅長網際網路行業評論和商業邏輯分析,榮獲2017年鈦媒體年度作者最具人氣獎】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