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X及今年新品帶給我的認知思考
當時小米8釋出的時候,我跟同學吐槽說,又是一個劉海屏,無聊。今年蘋果新品釋出後,無意間進到了apple store體驗了新的產品,其中iPhone Xs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實拿在手裡,螢幕夠大,又不像Max那樣過於大,劉海的精緻好像顯得並沒有那麼礙眼,最重要的是 四邊等寬 ,給人這種寬度可以不斷縮窄直到消失,與現實融為一體的可能,貴的道理就是蘋果可以做到四邊等寬而其他安卓機做不到。(即使上手小米8的手感已經很好了)


那帶出來了第一個認知思考是,
關於常識、技術、藝術 。
1.什麼事情從0-50分靠的是常識,一些手機的基本構造就屬於常識。
2.從50分做到90分靠的就是科學和技術,各種樣的黑科技、處理器、記憶體的換代升級就屬於此。
3.當做到90分的時候技術上就不能再提高了,把事情做的盡善盡美,靠的就是藝術了,iPhoneX系列可能比小米8好5%,但是為了這5%,就要多花兩三倍的錢。就是這5%使得使用者選擇了它,從而比競爭對手多幾倍的市場份額。
在實際上手iPhone Xs後那種感官的愉悅度,或者看世界的方式,都近似無界。
第二個認知思考是, 不跟風別人,理解到認識這件事對自己的價值 。當劉海屏剛推出的時候,大家覺得很醜,看各種科技測評,也只是泛泛的談到技術問題,對自己幫助不大。所以重新認識這個設計時,我有了以下思考。
1.蘋果的特點是後發制人,一進入某個領域,必然會被推向一個高度,然後告訴大家,怎樣把產品做對,然後所有手機都像iPhone了。
2.為什麼選擇Face ID而不是屏下指紋,是為了給人拿起手機自然而然的狀態,就像拿起一本扣著的書,拿起手機的過程就是專注做自己事的過程。並且,前排的一系列的感測器,可以構築人臉的3D模型,這個時候,Animoji和Memoji就可以以娛樂化的方式教育使用者使用AR,既然人臉可以被輕易接受掃描,那麼掃描人體全身以及周邊全身又會有多遠呢?
3.作為一個玩攝影的,對於拍攝領域也有不小的影響,不管是自拍還是幫別人拍都可以 精確構築被攝者的人臉模型 , 達到影棚般的光效 ,這個時候,iPhone悄無聲息在單反相機統治下撕開了一個口。

iPhone X之前

iPhone X之後
......
還有不勝列舉的例子。
最後最想表達的就是, 在別人人云亦云的時候,你能否跳出他們的見識和認知,思考事物背後能得到的理解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