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Uber終於來了:十年虧損敗走中國,IPO仍估值千億美元
“我們做正確的事,句號”。
在首次披露的招股書中,Uber把這句話列在價值觀第一條。
進入六大洲63國700餘城運營,可惜敗走中國;用“一鍵叫車”的理念顛覆出行,甚至和計程車行業一度為敵,卻深陷乘客司機遇害風波,也經歷了全球“刪除Uber”抵制浪潮,還製造了首例“無人車致死案”;創始人CEO因性別歧視騷擾訴訟,因董事會“謀反”而下臺……
趟過風口浪尖的十年後,共享出行鼻祖 Uber 終於帶著一身的傷站在了紐交所門前。
美國時間4月11日,Uber首次披露招股書正式啟動上市。本月Uber進行路演確定股票的發行價格區間後,預計5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完成上市。
股票程式碼$UBER,該公司計劃出售價值約100億美元的股票,市場預計估值達1000億美元。這將是今年美股最大的IPO。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擔任首席承銷商。
Uber剛在一名21歲乘客遇害的輿論危機中過完10歲生日。公佈招股書當天,阿根廷司機走上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頭,抗議Uber非法運營和低價不正當競爭。
在10年前的巴黎冬夜,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與Garrett Camp打不到一輛計程車。兩人回到加州創立了Uber,用智慧手機應用、GPS地圖和銀行卡自動支付,“一鍵叫車”顛覆了出行行業。
Uber此後風格強悍地在全球各地“開城”,迎戰本地對手,又從中國、俄羅斯以及東南亞八國上演海外大撤退。Uber中國的銅錢圖示最終從手機上消失,留下不斷緬懷“生而驕傲”Uber文化的中國員工,在其他領域延續共享出行的強悍風格和競爭打法。
滴滴對中國網約車平臺合併清場後,2014年“請全國人民打車”的燒錢大戰已經很遙遠。但時至今日,Uber還沒有走出燒錢擴張的商業模式,也沒能給虧損止血。司機和使用者的忠誠都建立在補貼激勵之上。一旦調價,他們容易迅速投奔開價更高的競爭對手,比如已在美國搶跑上市的Lyft。
而美國有一個崇尚競爭反對壟斷的自由市場。
在一路燒錢和失血中,Uber走到了上市這一步。十年功過成敗、是非善惡遠難以蓋棺定論,但Uber先要在招股書中,給市場一個交代。
燒錢不熄,虧損不止
在矽谷當下密集IPO的節奏中,這一批科技獨角獸大多有共同點:使用者龐大,長期虧損。
Uber在招股書中拿出了漂亮的資料:日訂單1400萬,自2009年以來累計完成100億次訂單,並已向司機支付了780億美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臺擁有9100萬用戶,擁有390萬名司機。
Uber竭力做出了利潤,但還是藏不住虧損:2018年收入為112.7億美元,淨收入為9.97億美元,但調整後的EBITDA虧損為18.5億美元。2017年的淨虧損為40.3億美元,營收為79億美元。
Uber仍舊把擴張作為發展手段,並希望獲得幾十億使用者。Uber在招股書寫到: “我們打算繼續增加更多的司機、使用者、餐館、託運人、運營商、無人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我們還希望加入自動駕駛汽車、無人駕駛飛機和直升機以及其他未來的創新。”
投資人受美國低利率刺激大舉投資科技企業,培育了一批持續燒錢的獨角獸。他們善於全球燒錢擴大規模,相信佔領市場即贏得王座,並集體揹負虧損前往股市,去籌集更多的資金。
SoftBank Vision Fund擁有Uber16.3%的股份,其他最大股東包括Benchmark Capital(11%),Uber聯合創始人Garrett Camp的創業公司Expa(6%),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5.3%),以及Google母公司Alphabet(5.2%)。
前CEO Kalanick雖然被媒體炮轟下臺,目前仍持有8.3%的股份,是Uber的第三大股東。Uber市值預計為1000億美元,他將獲得90億美元的財富。
Travis Kalanick
新任CEO Dara Khosrowshahi更換了管理層,著手修復優步的企業文化、公眾形象以及與世界各地監管機構的關係。Uber現任CFO為Nelson Chai,COO為Barney Harford,CTO為Thuan Pham。
除了燒錢補貼穩住司機和乘客,Uber還列出幾筆燒錢的投資,3月,Uber以31億美元收購中東競爭對手Careem擴大全球業務。Uber也在嘗試新業務造血,比如外賣服務Uber Eats,研發自動駕駛汽車,投資共享電動車和共享電動滑板車。
但這些新業務還遠沒有從投資走到造血的階段,Uber向自動駕駛專案投資超過10億美元。上市前夕,Uber還在為自動駕駛專案尋求大額投資。Uber還製造了第一起無人車致死案。2018年,Uber在亞利桑那州測試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撞上一名行人並致人死亡。那時本應監控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員正在看手機視訊,沒能及時剎車。Uber在事故之後中止了測試,但已經重啟擴張。
Uber也在海外戰場燒掉了大量資金,從中國敗退時一年虧損便達到10億美元。當Uber從海外多國撤離後,以當地業務換取了中國滴滴出行、東南亞出行公司Grab的股份,以及與俄羅斯的Yandex合資。
商業模式之困
雖然Lyft已經搶先上市。但二者大約是奧特曼對小怪獸的體量。
2018年Uber收入113億美元,累計訂單超過100億單;Lyft收入21.6億美元,累計訂單超過10億單。
Lyft募資23億美元,估值172億美元。Uber預計尋求募資100億美元,估值1000億美元。當Uber提交IPO的訊息一發出,Lyft股票被紛紛拋售,股價從開盤價跌去20%。
但問題在於,競爭不止,燒錢不熄。隨著雙方相繼上市,兼併收購的可能性愈發渺茫,Uber和Lyft都難以擺脫燒錢補貼的模式。Lyft公開其運營風險——它可能永遠無法實現盈利。
於是在Uber和Lyft上市前,他們開始進行“收割”。
“幾星期前,我一小時接了4單乘客。我看了眼利潤,只賺到12美元。那天下著雪,交通十分瘋狂,我基本上是冒著生命危險去賺這12美元。但去除成本後,我一整個小時只賺了3.75美元。”
美國Uber司機Patrice Davis對媒體抗議,Uber不斷削減司機工資,來做高上市前的收入。3月初,矽谷的Uber司機告訴矽星人,他們已經收到了下調司機的收入的通知。
Uber剛發出上市訊息,全球各地的司機再次掀起公開譴責Uber的浪潮,另一名美國司機發出公開信:“我們是Uber的司機,從未被視為員工,但你們千億美元IPO建立在我們的血汗上。”
這正是Uber和Lyft的商業模式,他們只作為平臺,不向司機提供任何員工待遇,以此削減乘車價格吸引乘客,也避開了有關薪酬和福利的法規。
Uber和Lyft司機沒有員工福利,他們沒有加班費,甚至沒有最低小時工資,聯邦法律沒有給予他們工會的權利。
最初為了保住足夠數量的司機,Lyft和Uber花費數十億美元用於激勵計劃,例如每週或每月完成一定數量的訂單,就可以獲得獎勵。
但投資人很難容忍毫無止境的虧損。在加州部分地區,Uber3月把司機每英里收入削減了25%。司機原本每開1英里的收入是80美分,被砍到60美分。這引起了Uber司機在洛杉磯罷工一天示威抗議:Uber不能通過削減司機收入,討好投資人從而上市造富。
Uber披露,超過6萬名司機已經起訴或有意起訴Uber。法院一旦裁決或立法,可能會迫使Uber將司機作為僱員對待,要求他們提供福利,但也會加重Uber的成本。
Uber也在招股書中明確拒絕把司機納入員工的方案。Uber已經投入巨資研發自動駕駛系統,想用電腦取代司機降低成本。儘管無人車上路,可能還要十多年的時間。
危機與贏面
就在幾周前,21歲的學生Samantha Josephson離開酒吧在街邊等待Uber。她上了一輛黑色轎車,沒有意識到那並不是她預訂的Uber司機。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警方在樹林中找到了她的遺體。
Uber揹負的訴訟和監管,是投資人眼中的重點上市風險。乘客司機遇害、剝削司機勞動力等輿論危機、性別歧視與騷擾,讓Uber屢屢成為美國司法部或其他政府機構的調查物件。
近年公開報道中,Uber司機針對年輕女性的綁架、性侵和搶劫案,已有不下20起。一些司機開著轎車,貼著從網上買來的Uber司機圖示,在酒吧夜店附近徘徊尋找獵物。
Uber因此多次被告上法庭。但乘客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司機也是。
“2月3日,我的同事Waheed Etimad在舊金山開Uber時遭到乘客殺害。他的死亡只等來一份宣告,Uber說:這是一起非常悲慘的事件,我們向受害者和悲痛的家人致以慰問。據我所知,Uber甚至沒有試圖聯絡他的妻子,Kathiba,或他們的七個孩子,也沒有提出為他的葬禮提供費用,或給予任何其他補償。”(Uber在公開信發出後表示與Etimad的家人取得聯絡。)
Uber司機Mostafa Maklad釋出了這封公開信。他是從埃及前往美國的難民,無法獲得其他的工作,只能為Uber開車。他每週必須開70小時以上的車才能維持生計。Maklad和其他Uber司機無法在自己工作的城市居住,好在整個灣區都有停車場,於是Uber和Lyft司機聚集在一起,在等待輪班的時間裡,睡在停車場的車裡。
“儘管我們完成了大部分工作,Uber不把我們看作員工。我們沒有任何福利,也沒有安全保障。如果我們在工作中被殺,我們也沒有資格獲得員工補償。”
“當Uber CEO可以購買價值1650萬美元的豪宅,但駕駛員在停車場睡覺時,有什麼一定是錯的。”
司機們要求Uber和Lyft提供生活工資、醫療保健和退休等福利,承諾制定有關的透明政策,並提供組織和溝通需求的權利。
Uber還把前CEO列為了企業風險,因為他一度把企業形象拖入危機。當Uber前工程師Susan Fowler動筆記錄她經歷和目睹的性別歧視和騷擾時,也為Uber前CEO的垮臺寫好了序章。她的部落格推動了一場訴訟,多名僱員起訴Uber企業文化問題嚴重,男性員工散佈這是一個女性員工“睡到高層”的公司。引發了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的性別歧視調查。
這場危機最終以CEO被開除收尾。Uber釋出宣告,表示已經採取幾項措施來解決性別平等問題,包括實施基於市場的薪資和股權結構,改革績效評估,以及釋出多元化和包容性報告。
Uber為訴訟付出了大量代價,為了與Google的智慧財產權竊取案達成和解,Uber付出了2億2千萬美元的股票。Uber支付了1000萬美元,應對數百名現任和前任僱員的薪酬歧視索賠。Uber支付2000萬美元,以解決與加州和馬薩諸塞州司機的長期矛盾。
在無盡的訴訟中,Uber必須保住使用者這個最大贏面。Khosrowshahi去年公開表示,“希望Uber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安全的交通平臺”。他把“做正確的事”加入了Uber的企業價值觀。
經過十年的虧損、顛覆和傷害之後,幸好每天還有1400萬次,使用者會點開手機上的“U”字圖示,一鍵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