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新騙局: 騙子是“買家”也是“賣家”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我們追求品質的同時也會把閒置和暫時不需要的物品進行售賣。現在知名的二手交易平臺就兩家,阿里旗下的閒魚,58旗下的轉轉。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某人公開其朋友在某二手交易平臺出售閒置蘋果手機,當面交易被騙的經歷,曝光騙子既是“買家”也是“賣家”的最新騙局。小益驚歎,還有這種操作?

在二手交易盛行的時候,這種新型騙局也應運而生。騙子自己設套既當買家又當賣家。簡單介紹一下騙局:
A是一個騙子,B是一個真正的買家,C是一個真正的賣家。
騙子A平時不斷在二手交易平臺“狩獵”有價效比的物品,假設此時看到賣家C在出售 iPhone 6SP,各方面都合適,然後騙子在自己的賬號(可能是非實名註冊,可能是假身份證註冊)也釋出一模一樣的商品和介紹,此時買家B覺得騙子A的商品不錯,進行簡單溝通,就拍單了,騙子A主動提出面交,買家B當然覺得ok,面交可以當初確認機器無誤再確認收貨,此時買家B並不知道騙子A不是賣家的套路。騙子A再去找真正的賣家C,進行溝通也拍下商品,也提出要面交。
騙子A就成功地空手套白狼,週轉在真正的買家和賣家之間,約定同樣的地點,給B和C報出雙方的穿著打扮特點,然後由B和C去進行面交,機器確認ok,買家B就當初確認收貨,而錢是進入了騙子A的賬戶,賣家C並不會收到錢。賣家C沒有發貨,平臺沒有快遞物流資訊,騙子A到時會因為沒收到商品得到退款。
小益簡單分析了一下,騙子A就是鑽了平臺的漏洞,在二手平臺交易付款後如果直接上門取貨,或者面交,沒有足夠證據的話,申請客服小二介入也不一定能把物品和錢還回來。當然這種騙子也是情商與智商並存,買的沒有賣的精,不僅是走平臺流程時,在當面交易時也要多留個心眼。

在網路上與陌生人交易時,一定要走正規平臺的流程,無論是淘寶還是閒魚、轉轉這些,儘量不要用QQ和微信進行聊天,直接在平臺上交流,保留文字證據,因為發生糾紛,平臺只以在自家註冊賬戶ID的聊天記錄為準,其他平臺的聊天記錄一般不能證明什麼。
在現實生活中當面交易風險更大,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完全取決於你對該類產品的熟悉程度,不然就會被坑。
平臺終究是一個工具,關鍵是背後那個人。不管你是買家,還是賣家,都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防騙知識,比如實名認證,芝麻信用分,交易記錄等。成交量,評價這些都可以刷出來。買家可能是騙子,賣家也可能是騙子。騙子太多,傻子明顯不夠用。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型騙局也會越來越多,保不準就發生在自己身上。
在蘋果產品的二手交易方面,熟悉最近正規市場行情,不貪便宜僅僅是一個最基本的點,更重要的是掌握蘋果的辨別知識,知道買二手蘋果或賣二手蘋果的前、中、後要注意哪些問題。很多時候,對方從你問問題的層次就知道你的水平,從而決定能不能騙你。
江湖險惡,多多注意!
作者:小益
來源:一個果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