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表機字型到手機上的 PS,Adobe 36 年裡都趕上了哪些變化? | 好奇心商業史
主舞臺上流光溢彩的大螢幕暗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經典的黑底白色缺口蘋果。大會的主持人念出了蘋果全球營銷負責人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的名字。
在臺下 1.4 萬名觀眾的驚歎聲中,席勒從側面走上臺,他的出場讓所有人意外。席勒在喬布斯之後做了最多的 iPhone 臺上展示,但這不是蘋果的舞臺,而蘋果高管從不給別家釋出會站臺。
這個環節發生在 10 月 15 日,Adobe 年度 MAX 大會上宣佈將在 iPad 上推出完整版 PhotoShop 之後。6 分鐘的溫和對談,主持大會的 Adobe 首席產品官斯考特·貝爾斯基(Scott Belsky)和席勒宣佈了一系列創意軟體合作的開始。
“蘋果和 Adobe 有幾十年的合作傳統。兩家公司一起在 Mac 和 iPad 上為專業人士創造了很多實用工具,我們都受益於那場偉大的合作。”席勒在臺上兩次引用了喬布斯的話,“有熱情的人能夠改變世界”、“我們存在於技術與人文的交匯點”。

這一天距離喬布斯寫下“攜手共進的黃金時代已過,蘋果早與 Adobe 分道揚鑣”這句話已經過去了整整八年。
兩家公司分分合合的關係充斥了 Adobe 全部 36 年的歷史。如今,喬布斯去世,Adobe 的兩位創始人也已卸任管理職位。
兩個公司重修舊好,是為了攻克一個共同的難題:把設計工具真正地搬運到平板電腦上,讓從小按著螢幕發信息、看視訊的觸屏一代,不再為修改圖片用回滑鼠、鍵盤和繪畫版。當然,也為了讓自己不被新一代年輕人拋棄。
“將設計軟體帶到除個人電腦之外的其他硬體上,覆蓋辦公室以外的其他創作場景。”貝爾斯基在大會後對《好奇心日報》記者表示,這是 Adobe 下一階段的方向。
貝爾斯基最想要吸引的人就在洛杉磯 Convention Center 會場裡。除了來自 Adobe 全球的員工、合作伙伴,還有媒體、設計師、創意人士等等。在主會場樓下的展區裡,彙集了各種各樣圍繞 Adobe 的軟體設計外掛和提供服務的小公司,比如如研發字型外掛的公司 Delicious,研發語音識別顏色外掛的公司 Pantone,研發邊創作邊社交的協作外掛的公司 GoProof,為 Adobe 收集使用者反饋的公司 User Testing 等等。

好奇心日報隨機與十來個與會者聊了聊。他們大多是伴隨著滑鼠和鍵盤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從事創作型別職業,有攝影師、有設計師、有教育者也有視訊製作。雖然 Adobe Max 大會已經舉辦了十餘屆,但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是第一次來這裡。
但如果這場聚會發生在 Adobe 剛剛成立的 1982 年,那麼在場的使用者將完全來自印刷出版業。
軟體業隨個人電腦誕生,Adobe 最開始要解決出版業的問題
在 1975 年以前,軟體是和大型機、小型機、工作站一起搭著賣的東西,科技界沒有隻做軟體的公司。個人電腦革命開始,微軟成為第一個軟體公司,之後一個又一個針對不同市用途的軟體公司誕生。
Adobe 就誕生在這個時代。1982 年,它的兩位創始人 Chuck Geschke 和 John Warnock 離開了原本工作的施樂(Xerox)研究中心,在車庫裡用 John Warnock 老家一條河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新公司。
它的第一個客戶是蘋果,但產品並不是後來為人所知的照片處理。那會兒蘋果個人電腦的字型是點陣字型檔案,每個字型按照大小分別被指定一個個畫素位置——放大了就是一堆馬賽克。這在當時的顯示器上不是什麼問題,它們的解析度也很低。但用於出版列印就不行了。
還在施樂(Xerox)研究中心工作時,Chuck Geschke 和 John Warnock 就已經開始琢磨這個問題。在向公司提議無果後,二人離開施樂,在車庫中編寫了 PostScript。這一語言可以出色地輸出任何大小的文字,而與顯示器和印表機的解析度無關。文字無論是列印到膠片,還是顯示在螢幕上,都具有同樣的質量。
喬布斯很快聽說了 Adobe 的存在,於是親自給它的兩位創始人打了電話。後來,喬布斯與二人在車庫中見面,並表示蘋果有意生產支援 PostScript 語言的鐳射印表機。
這一次見面,喬布斯還邀請二人去蘋果公司工作。遭到拒絕後,他提出要以 250 萬美元投資 Adobe,換取 20% 的股份。1985 年,蘋果將 Adobe PostScript 語言應用在了第一臺 LaserWriter 印表機中並大獲成功,個人電腦被用於出版業,掀起一場被稱為 DTP(桌面出版)的革命,Adobe 也在次年去納斯達克上市。
不過在今天的 Adobe 會場裡,出版已經不是最多人用的產品。現在提起 Adobe,大多數人會首先認為它是一家生產設計軟體的公司。這種已經滲入大眾文化的潛意識,主要是由 PhotoShop 等設計軟體的流行造成的。
通過一系列收購,Adobe 創造了“P 圖”這個動詞
Daniel Flores 與妻子在亞特蘭大成立了一個名為 Art Is King 的非營利組織,向當地青年和成年人教授 Illustrator 使用技巧。Illustrator 是 Adobe 在 1987 年開發的一款應用於出版、多媒體和線上影象製作的插畫軟體。Daniel Flores 在 2001 年第一次接觸了這款軟體,這是他使用的第一個 Adobe 的產品,且目前仍然是他最常用的工具。
"當靈感來了時,我會先在 Adobe PhotoShop Sketch 上簡單畫下草圖,然後將圖畫匯入 Adobe Draw 中檢視,它能給我一個更有機、更傳統的色彩展示,供我修改。最後,我將修改過的圖畫匯入 Adobe Illustrator,完成全部資訊新增和生成。"Daniel Flores 說,Adobe 的產品矩陣能夠讓他在一個完整的生態之中完成創作。
Adobe 的所有軟體產品可以被歸於四大類別:創意&設計;營銷&分析;PDF&E-Signatures;商業解決方案。其中,僅"創意&設計"一項就包含 53 款軟體,覆蓋繪畫、修圖、後期、視訊剪輯、特效、AR 等各個方面。這些軟體共同構成了一個創作閉環。
Adobe 進入不同市場的時間
1982
Adobe 成立
1985
PostScript 語言被應用於蘋果第一臺鐳射印表機中
1987
Adobe 釋出 Illustrator,提供繪圖工具
1989
Adobe 買下 Photoshop 的發行權,提供照片編輯工具
1993
Adobe 釋出 Acrobat,提供 PDF 文件製作工具
1993
在 Adobe 的財報中,軟體的利潤首次超過 PostScript 的字型授權利潤
1994
Adobe 收購 Aldus公司
1996
Adobe 釋出 PhotoDeluxe,作為 Photoshop 的“易用”版本
2000
兩位創始人退休
2001
Adobe 釋出 InDesign
2003
Adobe 將所有設計軟體捆綁在 Adobe Creative Suite 中,統一品牌,打包出售
2005
Adobe 以 34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 Macromedia 公司,擁有了 Flash 和 Dreamweaver 等產品
2007
Shantanu Narayen 接任 Adobe CEO
2008
釋出了 Photoshop Express 網頁版 Photoshop
2009
Adobe 收購企業分析公司 Omniture
2012
Adobe 推出了 Creative Cloud(CC)雲服務,使用者可以通過包月來訂閱
2013
Adobe 全力推動雲訂閱轉型,宣佈今後 Creative Suite 套件將不再更新。
2015
文件雲(Document Cloud)正式上線
2017
體驗雲(Experience Cloud)及廣告雲(Advertising Cloud)正式上線
2017
Adobe 宣佈將在 2020 年底停止更新和下載 Flash Player
2018
Adobe 宣佈將在 2019 年推出完整版 iOS PhotoShop
所有的軟體之中,最出名的還是 PhotoShop。因為它在過去三十年中改變了藝術的創作方式。
《喬布斯傳》封面人像的創作者、久負盛名的攝影師阿爾伯特·沃森(Albert Watson)今年也來到現場為 PhotoShop 站臺,稱它改變了攝影作品的創作方式。1992 年,PhotoShop 還沒有開始流行,沃森為了完成一張滾石樂隊主唱 Mick Jagger 與美洲豹在車內的合影,需要把真人與美洲豹塞進同一輛車裡,然後用一段護欄隔開。但美洲豹性情暴烈,沃森擔心 Mick Jagger 的生命受到威脅,因此最終採用了在同一段膠捲上雙重曝光的方式——先拍攝美洲豹,然後在相機取景器上畫下豹子的形狀,再把膠片倒回去,拍攝 Mick Jagger。

不過最終《滾石》雜誌並沒有採用這張 Mick Jagger 與美洲豹在車內的"合影",而是採用了 Watson 的另一張"意外之作"——Jagger 的臉與美洲豹的臉完美重合,看起來彷彿是一隻長著人眼和人嘴脣的豹子。這張如今看起來非常像用 PhotoShop 做出來的作品實際上也是沃森用傳統的雙重曝光手段完成的——只不過機遇在成因中佔了很大比重,因為如果不是人臉與豹臉恰好重合,這張照片將無法出現。

曾經要冒著生命危險、或者要仰仗運氣才能完成的作品如今可以用 PhotoShop 輕鬆完成,這是 Adobe 的產品帶給沃森的一個強烈震撼。"我從來沒有迷上過數字相機,但十年前我開始學習使用電腦了。我意識到 PhotoShop 打破了攝影藝術的界限,它解放了攝影師的想象力,讓藝術創作的可能性變得更多,更魔幻了。"
不過就像大部分經歷過模擬到數字革命的職業人士一樣,沃森告誡臺下的年輕聽眾不要讓工具凌駕於創意之上。他說,"我知道你們是在數字環境中誕生的一代人,但是要切記不能被工具綁架。很多年輕的攝影師會依賴 PhotoShop,拍照的時候不好好拍,等著回去用 PhotoShop 補救。如果你這樣做,創意的價值就無法體現了。"
"創意應該高於工具。先有創意再用工具。"沃森說道。
Adobe 的軟體改變了設計和攝影行業,也改變了人們的審美方式。而這一切從一個收購開始。1989 年,Adobe 從軟體設計師 Knoll 兄弟的手中買到了 PhotoShop 的發行權,二十年後,PhotoShop 在全球擁有了超過 1000 萬用戶。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2015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 ,有 68% 的成年人會在跟任何人分享照片前先" P 一下"——而"P 一下"這種說法本身,就來源於 PhotoShop。
不論是不是職業攝影師,會不會用 PhotoShop,用的是美圖秀秀、FaceTune 還是 PS,"P 一下/Photoshopping"已經成了修圖的形容詞。
Flash 曾經是一個軟體公司把控網際網路標準的野心,它被兩家公司多年衝突的爆發所終結
十年前,在 Adobe 的任何一場大會上,Flash 一定是躲不開的主要角色。十年後,Adobe Max 三天的會議內容中,無一字提到 Flash。
1996 年 Flash 誕生時,宛若網路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 Web 1.0 的時代,HTML 能做的事情極其有限。網頁多隻是簡陋的文字排版,圖片往往是馬賽克級別的解析度,能動起來的 GIF 圖片常常動不動就有數 M 的體積,對於當時流行的撥號上網環境來說,視訊幾乎是永遠載入不出來的存在。
小巧、高效、跨平臺的 Flash 一度被看作是拯救古早網際網路的希望。它能夠用僅僅十幾 K 到幾百 K 的體積,呈現出放大也不會失真的向量彩色動圖,而且它支援高品質的 mp3 音訊流、文字輸入欄位、互動式介面等等很多東西,吸引了很多開發者用它來製作遊戲和動畫。
黑莓、PS3、PSP、Wii、PocketPC、Windows Mobile、塞班、Android 紛紛加入到了支援 Flash 的陣營之中,憑藉這個"萬能的外掛",Adobe 一度有望成為置頂網際網路標準的新平臺。
進入千禧年時,中國已經有大量支援 Flash 的視訊、動畫、遊戲、圖片網站存在,中學開始在電腦課上教學生們製作 Flash 動畫,熱愛 Flash 的中國開發者們自稱"閃客",並逐漸發展成一種網路亞文化。
但最終扳倒這個趨勢的是蘋果公司,確切地說,是喬布斯一個人的意志。在投資 Adobe、推動印表機專案後不久,喬布斯被趕出蘋果。之後兩家公司雖然有過 字型之爭 ,但佔有美國教育和創意產業市場的 Mac 一直是 Adobe 各種設計軟體的首發平臺,Illustrator、PhotoShop、Pagemaker、Framemaker 等軟體時,都是優先發布 Mac 版本, 後續才出 Windows 版本。
1996 年,喬布斯重回蘋果的訊息傳出時,John Warnock 還 在媒體前為喬布斯助陣 :"我覺得他回來解決問題時,帶著一種復仇的力量。在 NeXT 公司(喬布斯離開蘋果後創業)的幾年時間裡,他成熟了——我從來沒見他這麼成熟過。"
但喬布斯的迴歸也是兩個公司決裂的開始,他在 2001 年推出 OSX 系統代替老舊的 Mac OS 作業系統,並且親自拜訪各家軟體公司爭取支援。微軟第一時間將 IE 瀏覽器和 Office 移植到 OSX。但 Adobe 等了兩年才移植 Acrobat、Photoshop、Illustrator 等產品。之後蘋果改用英特爾架構的時候,類似的矛盾又發生了一次。
Nashua 設計公司總裁 BurtJanz 當時評論說:"蘋果的市場份額日趨減少,Adobe 作出這樣的選擇也無可厚非。"
但等到 2010 年 Adobe 力推 Flash 的時候,釋出了 iPhone 4 和 iPad 的蘋果已經不再是落水狗了。不但堅決不許 Flash 進入 iPhone,喬布斯還撰文 Thoughts on Flash ,列數 Flash 幾宗罪:名為開放實為封閉、名為先進實為落後、名為安全實為危險、耗電嚴重、觸屏效果差等等。在文末,喬布斯寫道:也許 Adobe 應該多去開發有益於未來的 HTML 5 格式,少批評蘋果不念舊情。
Adobe 隨後以阻礙自由競爭為由與喬布斯回擊。除了 Chuck Geschke 和 John Warnock 發表的模仿喬布斯題目的文章 Our Thoughts on Open Markets 外,Adobe 還發布了著名的" 我愛蘋果,更愛自由 "的廣告。

iPhone 和 Mac 使用者雖然至今也不是大多數,但他們也已經多到了任何網站都無法忽視的地步。在蘋果堅定的二選一的態度下,Flash 逐漸被網站開發者拋棄。Android 系統、Chrome 瀏覽器、微軟 Edge 瀏覽器也都陸續放棄了 Flash 支援。
2017 年 7 月, Adobe 正式宣佈 將在 2020 年年底停止更新和下載 Flash Player。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這次為 Adobe 站臺的菲爾·席勒在 1997 年加入蘋果執掌市場營銷業務前,曾擔任 Macromedia 公司的產品營銷副總裁。他離職前一年,Macromedia 從原始開發商 FutureWave 處買下了 Flash。2005 年,Adobe 又通過收購 Macromedia 獲得了 Flash,並引發了其與蘋果的大戰。
和所有 PC 時代的公司一樣,Adobe 也面臨著一個如何年輕化的問題
除了即將在明年釋出的 PhotoShop iPad 版本,Adobe 在手機端的首個視訊剪輯軟體 Premiere Rush CC 也在大會當天上線了。
把設計軟體的互動方式從滑鼠挪到指尖,是 Adobe 的又一次改革。但這是被動的。
在 Adobe 的諸多產品到來手機和平板前,無數小公司已經拆解了它們的功能。曾經需要相機拍 RAW 檔案,然後在 Photoshop 或者 Lightroom 裡面處理的 HDR,現在是幾乎所有手機自帶的功能。去斑、拉腿、美白、濾鏡之類的影樓必備 Photoshop 技巧,現在至少有一百個手機應用可以實現。
曾經蘋果的使用者體驗設計師都是在 Adobe Director 上 Apples-Process-ebook/dp/B079DVT6VP/ref=sr%5C_1%5C_1?ie=UTF8&qid=1540411077&sr=8-1&keywords=creative+selection" rel="n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製作出初代 iPhone 軟體的每一個介面原型 。但今天有成打的原型製作工具讓剛入門的產品經理和設計師也能做出看起來很像那麼回事的互動介面。
對於從小開始習慣滑鼠鍵盤的職業攝影師、插畫師、資深愛好者來說,Adobe 在 Mac、PC 上的工具才是最有效的。但更多人習慣了用不同的手機應用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放早幾年,他們也都是 Adobe 的潛在使用者。
視訊剪輯軟體 Premiere Rush CC,發現它很像一個精簡版的 Premiere。對於真正專業的剪輯師來說,一個 Premiere 絕對夠用了,而且用滑鼠調視訊一定比用手指調視訊要快得多。那麼 Adobe 的用意也就顯而易見了。
它需要用更容易得到、更容易上手的軟體來吸引新一代年輕人,縱使這些軟體的功能可能達不到桌面設計軟體功能的一半。它更容易在使用者的相簿裡調取視訊,更容易讓他們將作品分享到社交網路,這將成為 Adobe 獲取新使用者的一個重要機會。
另外,今年 Adobe Creative Cloud 新增的諸多功能,都是基於 Adobe 旗下人工智慧平臺 Adobe Sensei 的支援——讓圖片處理變得更自動,降低學習門檻。
新的消費習慣也在挑戰 Adobe 傳統的銷售方式。
2003 年,Adobe 釋出了 Creative Suite 設計套件,向用戶打包出售價格不菲的盒裝軟體。十年後 Creative Suite 系列取消更新時,一整套軟體已經賣到了 2500 美元——比很多人的電腦還貴。
但在 2009 年,Adobe 用軟體訂閱制度和 Creative Cloud 結束了盒裝軟體銷售時代,也把使用者的購買門檻從一次性拿出 2500 美元降到了每月拿出 50 美元。如果只是 Photoshop + Lightroom 使用者,每月最低不用 10 美元。
訂閱費上升的同時,Adobe 已經停止了很多軟體非訂閱版本的版本迭代。“其實從價格上來看,我們花的錢更多了。”數字王國的大中華區總經理羅申駿說,“因為以前是一次性買斷,現在是要不停地交。”而在社群教授成年學生 Adobe 軟體使用技巧的美術師 Daniel Flores 說,“但是對於我的一些學生來說,這個定價可能確實有點高了。我會推薦他們去申請學生賬號,可以省 20 美元。”
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任教的 Natasha Jen 從來沒有算過自己在 Adobe 的軟體上花了多少錢。“算這筆賬就像算我過去十年付了多少電費賬單一樣。我算不清,也不會去考慮它。”Natasha Jen 說,買 Adobe 的軟體就像喝咖啡一樣,她習慣了在自己需要它的時候自然地掏錢包。
新的購買方式看上去已經被使用者所接受,Adobe 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Creative Cloud 創造營收 13.6 億美元,佔到了總營收的 60%。按收入模式來分,訂閱服務(包括 Creative Cloud、Document Cloud、 Experience Cloud 三大板塊 )佔比近 90%,傳統產品銷售和業務支援收入僅佔 10% 左右。自 2009 年開啟訂閱轉型以來,Adobe 股價累計上漲超過 10 倍。
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軟體公司,多為商用軟體公司
1
微軟 市值 8016.74 億美元
2
Oracle 市值 1797.71 億美元
3
SAP 市值 1283.17 億美元
4
Adobe 市值 1189.53 億美元
5
Salesforce.com 市值 1028.66 億美元
6
VMware 市值 581.40 億美元
7
Intuit 市值 531.75 億美元
8
Autodesk 市值 278.21 億美元
9
CA Technologies 市值 183.24 億美元
10
Citrix 市值 136.83 億美元
今年的 Adobe Max 大會來了一萬多人,其中有大量的 Adobe 鐵粉和各界創意人士。每一場 panel、session 都幾乎滿員,直到最後一天也沒有多少中途退場者。在晚宴環節,因為安檢嚴格延緩了入場,排隊的人在夜風裡站出了上千米,排滿了洛杉磯整整兩條街,一直蜿蜒到了一個露天的停車場裡,連車道里站的都是人。
不過這個世界還是遠遠大於一場釋出會的。用不了太多年,從小習慣鍵盤、滑鼠、畫板的使用者就會老去。從小用觸控屏的一代會長大,他們將成為下一代攝影師和設計師。所有曾經理所當然要求你坐在電腦跟前的工具都不得不迎合新的一代。
貝爾斯基多次重複說,明年釋出的 iPad 版 Photoshop 將是真正的 Photoshop。但它是不是新一代使用者想要的那個“P 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