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控”的社交戰場
圖片來源:pixabay
文
PINGWEST 杜莉莉
2018 年中國掀起了一輪新的“社交熱”。
它或許是從社交工具 Soul 拿下 DST 的投資開始的。DST同時也是 Facebook 和 Snapchat 的早期投資機構,他們的出手讓更多資本考慮社交這個賽道的可能性。更何況,對於處於資本寒冬的投資機構來說,社交相對於其他涉及實體服務的產品,是一門相對“便宜”的投資。
與此同時,市場上“逃離微信”的呼聲也此起彼伏,微信已被熟人關係填滿,使用者需要全新的社交產品作為出口。
於是,市場上出現一系列的社交產品。這其中,有可被視為“傳統社交模式”——以手機號碼、微訊號為連線使用者方式的產品,如羅永浩的錘子絕唱”聊天寶“,快播王欣的“馬桶MT”,他們都成為了話題之作——然而也僅僅是個短暫的話題而已。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年裡一系列針對 95 後和00後,甚至05 後的社交產品開始冒頭。
95 後和00 後,這批自出生就有網際網路相伴的網際網路原住民,早已不再區分”線上與線下“、”網友和朋友“。與過去的線上社交以線下約會為最終目的不同,他們尋求的陪伴,並不追求關係要落到線下。抓住這批需求不同的新人類,成為了創業公司的新機遇。
Soul 引來大量年輕人的追捧,被認為是最受 95 後歡迎的社交產品。根據資料分析公司 App Annie 資料顯示,2019 年 1 月份至今,Soul 一直在 App Store 社交榜排名前十。以音樂為主要互動形式的“音遇”,也曾在短時間內衝上前五;而以連麥為主的“吱呀”,也曾衝入前五,現在一直在前 15 名內徘徊。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一陣熱風逐漸冷卻下來後,能找到自己市場位置的社交產品,幾乎都瞄準了新人類這個群體,而且幾乎都以聲音為表現形式。
為什麼是聲音?
過去的線上社交,最終目的是要落實到線下約會。像陌陌、探探、Tinder 等產品,他們需要給使用者雙方提供最直接的資訊,如外貌、興趣愛好、工作、居住地、學歷等,用商品展示的邏輯呈現每個人的“賣點”,來幫助雙方用更高的效率進行篩選,最終促成線下交友、約會、戀愛,甚至結婚。
但新人類的線上社交的最終目的已不是線下約會,他們需要的是陪伴。吱呀 CEO 李澤隆告訴 PingWest 品玩(微信:wepingwest),他們發現使用者有很強的陪伴需求。吱呀脫胎於荔枝 FM,是一款以連麥功能為主的社交工具,產品長期處於 App Store 社交榜前十。吱呀團隊表示,產品 95 後 ~05 後的使用者佔比達到了95%。
團隊通過早期對荔枝 FM 的運營,發現晚上 9 點是產品的高峰期,這個時候屬於“陪睡時間”,此時使用者開啟荔枝,是為了尋找陪伴。吱呀團隊甚至發現,在百度貼吧上會有年輕人發帖,找人一起連麥寫作業。“他們會覺得一個人很枯燥,有個人在另外一頭,不說話,就靜靜陪伴著就好。”李澤隆說。
吱呀
如果要解決”陪伴“這個需求,而非約會,聲音的確是個有想象空間的表現形式。
聲音沒有美醜之分,也沒有好或壞的標準,只有雙方能否接受和喜歡。它不像視訊,直接傳遞到對方的是自己的外貌,是需要偽裝和美化的,聲音只需要直接表達,這是一種創作門檻極低的形式。
”通過聲音社交,會更快進入到對話的環境。如果一開始就處於雙方見面的狀態,我們會很快挑對方外貌的缺點。“李澤隆表示,聲音不會洩露大量的個人隱私,又給使用者留下了想象空間。
更何況在社交場合裡,聲音並不是一個低效率的事。實際上,聲音的資訊密度要高於文字,除了文字表達,它還包括了情緒,而社交這一行為本身就是一個情緒表達和情感交流,這讓聲音比起文字更適合在社交情況下使用。
另外,95 後們有更多的使用時間。他們的空閒時間多,並不那麼關注效率,聲音相對文字能更豐富地表達情感。
在 Soul 這個產品中,語音配對就是一個極其受歡迎的功能。Soul 是目前社交賽道上最備受矚目的新產品,它已長期盤踞 App Store 社交榜前十。根據 QuestMobile 的資料,目前產品的日活躍使用者量已經接近 450 萬,其中 95 後用戶十分活躍。
雖說除了語音配對,Soul 還有其他玩法,但這個功能一直都備受年輕喜歡。Soul 會根據使用者畫像,在短時間內給使用者配對聊天物件。為了方便使用者進行對話,還會不斷提示雙方可以聊天的話題主題。
這個功能也是 Soul 在市場推廣中的重點,同時也有不少視訊博主都自發地圍繞著語音配對功能,拍攝 Vlog。年輕人並不抗拒聲音社交,甚至有點喜歡。
他們習慣“人設”
這幾年,娛樂產品將“人設”推到了大眾面前,好男人人設、深情人設、老幹部人設、吃貨人設,我們幾乎都能舉出這些人設下對應的的明星,但人設這回事並不只存在於名人身上,在普通人身上也會力求創造一個有趣好玩的人設。
在新人類的社交裡,人設更是承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代表了使用者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表達他希望自己通過怎麼樣的人設,去跟什麼人交流。
同時,在沒有人設的時候去社交,破冰門檻更高。李澤隆認為,過去約會 app 各種條件被虛擬人設所代替,人設讓對方更瞭解自己,也提供更多的話題。
在李澤隆的理解裡,在現實世界裡人設是不能選擇的,年輕人一定要做好孩子和好學生,但在社交網路你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個性,這個個性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滿足的。
年輕人除了自我發掘,塑造人設外,也會通過一系列玩法來塑造和激發潛在人設,像是廣播劇、語 C(語言 Cosplay)、Pia 戲等,以角色扮演為核心的社交玩法。
這些聽起來猶如天方夜譚的玩法,在年輕人群中受到大力追捧,Soul 就是因為“使用率高,發現使用者喜歡”將“Pia 戲”的功能放在更顯眼的位置。所謂的 Pia 戲,就是通過語音的形式,按照劇本進行角色扮演。
Soul 語音配對和 Pia 戲功能
即使在不需要角色扮演的功能裡,你也會發現使用者在自發地 Cosplay。在吱呀的“派對”功能裡,使用者會根據不同主題,和自己是主持人或者參與者角色的不同角色,用不同質感的聲線,選擇符合人設的措辭來進行互動。
可以這樣說,人設的功能幾乎等同於過去的標籤和條件,但有了更多玩法上的延展性。與此同時,語 C(語言 Cosplay)、Pia 戲這些玩法,恰好是通過聲音來實現。
還在探索
社交這個賽道從未停止玩家進場。是以聲音,還是地理位置,抑或其他形式作為互動形式,是以微信或通訊錄等熟人鏈條,還是以陌生人作為連線方式,每個產品都在用自己對未來的預估,投下賭注。
微信已經從一個社交工具,逐步變換為平臺。在微信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變得越發臃腫和沉重的時候,是誰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接住下一棒,成為下一代社交產品?
聲音社交,這是否是這批年輕的,多變的,還在進行無窮盡自我探索的網際網路原住民的最佳社交方式,我們尚未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聲音這樣單一的形式能否滿足使用者的多元需求,更是難以保證。再者,對於一件商業公司來說,聲音社交能否實現穩定變現更是一件遙遠且未知的事。
中國有 14 億人口,其中 95 後、05 後共有 2.64 億人,佔總人口數的 18.9%,屬於他們的新型社交產品是什麼?這仍是個未知之數。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目指年輕人市場,想要搶佔這批使用者的社交產品,仍然會接連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