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背後,95後的社交新寵soul浮出水面

就像人們在滴滴深夜停運後的第一夜才猛然發現,沒有了萬惡的滴滴之後,自己從此要面對的是計程車的漫天要價與拒載及暴增的黑車,身處社會主流而不自知的人們往往在此時才能深刻認識到: 自我的認知與現實世界之間的深刻鴻溝。
2018年9月14日,一則名為“soul登不上”的訊息悄然爬上微博熱搜。

人們才猛然發現,這個自己並不熟知的,只在年輕人群體之間流傳的社交軟體早已經悄然擁有了巨大的使用者體量,一次伺服器的意外故障就足以形成社交網路上的一次熱點事件了,其社會能量不容小覷。
近年來社交網路普及帶來的效應是:人們只關注只討論自己喜歡的內容資訊,使得原本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達成資訊共享,完成了去部落話的使用者們又再度於自我選擇,自我編制的資訊繭房裡再度“部落化”。自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形成一個又一個的亞文化小團體,並且彼此隔閡,彼此疏離。
就像幾年前TFboys在微博已經坐擁了數億使用者,很多主流使用者卻不知道他們是誰一樣。事實上,在廣闊的微博平臺裡潛伏著大量的以soul為人群印記的年輕群體,他們潛伏而隱祕,往往不被主流社會所關注與知曉,但卻體量龐大。
而這一次由soul伺服器故障引發的熱搜事件,是這個隱祕群體對現實社會的一次“侵襲”,一次“穿越”!而正是這次穿越,讓身處主流而不知的人們關注到:以soul為代表印記而凝聚而成的年輕人群體在中國已經像B站,豆瓣那樣,形成了一個龐大而隱祕的亞文化群體了。
在看得見的未來,隨這個群體的內部生長與成熟,這樣的“侵襲與穿越”會越來越多,直至他們正式走上社會舞臺。
01
提起soul社交,有的人,會露出遇上知音的會心微笑,有的人則會一臉茫然的問到:soul社交究竟是誰?它們為什麼擁有這麼大的使用者量?

不得不說,soul在中國陌生人社交生態之中絕對是一個異類,因為它和市面上99%的產品都不相同。
提起陌生人社交,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看臉+約炮”,因為陌生人社交往往缺乏更深度的連線機會,因而一切人與人之間的連線,都只能依靠社會公用的標準來評判,男人是不是足夠帥足夠有錢,女人是不是足夠漂亮,最終能促成就只能是情感快餐式的約炮行為。
此前在陌陌大行其道的時代,還有投資人下斷言說:所有社交軟體不能約炮都是耍流氓。其邏輯是:因為性是人類最基礎也強烈的剛需,如果性這樣的如此高頻需求不能被滿足,那麼app的活躍度就難以支撐。而這種陌生人社交=約炮的邏輯在陌陌上市及後續收購探探之後達到了頂峰,LBS定位+“看臉”社交似乎已經壟斷了陌生人社交市場,直至:2016年soul的橫空出世。
以“你的心靈伴侶”為Solgan的Soul,走的是: 靈魂社交的路線 ,其區別於這些主流社交應用的是:Soul沒有LBS定位,也不能使用使用者上傳的照片作為頭像,而匹配的依據則來自於一系列的測試。

沒有LBS定位,就意味著soul不能像陌陌和探探一樣,通過和附近的人交流,快速地從線上轉到線下約見。而不使用使用者上傳的照片,取而使用系統定製的一系列的頭像,則讓soul無法像探探一樣,通過“看臉”實現快速匹配。
不看臉,不同城,不約炮,採取“完全匿名”模式,頭像、暱稱、地域等一切可能暴露身份的元素都不復存在。而使用者在正式使用SOUL交友之前,都會被要求進行“靈魂測試”,根據測試結果被分配到不同的“靈魂星球”。利用簡單的心理測試,SOUL自行將使用者進行了初步的人群劃分,以幫助失去身份的人們建立起基礎連線: 你們,是“同類”。

Twinkle則把這一權力交給了使用者。在Twinkle中,使用者可以自定義自己的“個性標籤”,通過稀奇古怪的個性尋找可能的密友。無論是“攝影發燒友”“我愛烤雞”,還是一串亂碼,都是匿名社交中的有效訊號。自定義標籤呼喚著身邊的素不相識者:“嘿,我們或許可以做個朋友?”
Soul匹配的依據來自於官方提供的一系列的測試,除了所有人通用的初中高測試之外,soul還會定期更新各種不同的新測試,如“測測你的花錢習慣”“你的偶像包袱有多重”來幫助使用者儘可能多的製造連線。

匹配之後的聊天裡,soul還設定了“soulmate”的玩法。使用者之間的聊天達到一定時長,可以依次點亮“soulmate”這八個字母。但點亮每一個字母的時長也會依次增加。橙子告訴剁主,如果每天聊兩三個小時的話,得要一個多月才能全部點亮。全部點亮的使用者之間可以單獨建立一個屬於彼此的“瞬間”,這個共有空間的形態類似於QQ空間裡的情侶空間。
而一旦人們通過標籤的連線,實現了這種深度的連線,單身男女在一個多月的持續交流之中真的很容易產生感情,因而soul中的很多使用者都從虛擬走向現實,奔現成功了。
在類似於微博首頁的soul廣場版塊裡,經常可以看到使用者線下成功戀愛甚至結婚的分享。在知乎“如何評價soul?”的問題下,一位使用者的回答是: “你很難看到哪個社交軟體裡有這麼多人成功奔現了。”
相比於不斷激發使用者的劣根性的“約炮類”陌生人社交產品,soul所想要的正是打破社交即約炮的定律,試圖打造一款:溫暖、治癒、迴歸初心,幫助使用者交到有趣朋友的產品。
正是因為soul這種與別不同的玩法與調性,哪怕前期缺乏傳播,更多依靠與使用者之間的口碑,但依然使得它能在陌陌和探探都以十億級別的安卓市場下載量佔據大部分陌生人社交市場的情況下,依然搶佔了一部分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除開最早期的測試匹配機制,讓使用者得以憑藉個性標籤來建立強連線的定位讓soul能在陌陌探探的壓力之下依然擁有一片自己的天空,那麼後續上線的語音連麥又讓soul迎來一撥新的增長高峰。
在soul看來:現在年輕人最大的渴望是自我認同,自我價值體現,更愛自己,在意自己,在意陪伴感,不管是寫作業,還是吃飯,都希望有一個人陪著。
這種陪伴感的落地產品就是連麥。正是因為連麥產品的出現滿足了尤其以00後為代表的青年人群體的陪伴感需求, soul的使用者量從百萬級到數千萬級只用了8個月。
目前,很多人在soul通過語音連麥獲得了陪伴,使用者平均連麥時長甚至高達1小時以上,甚至有小女孩使用者住院以後,有平臺上的小哥哥為她唱歌,一直陪伴到她出院這樣的案例出現,
在soul看來,當年打造這個平臺的初心就是:讓這個世界上沒有孤單的人,而現在隨著soul平臺的高速發展,目前100多人的團隊每天支撐數千萬使用者的數十億條社交需求,讓他感到soul在今天這個一切都快餐化,缺乏美好的深度溝通 的社交時代裡,確確實實的為寂寞的年輕人做了一些好事,創造了價值。
從2017年8月到2018年4月份,soul的使用者裝置數增長速度呈現了加快的趨勢,並在2017年的11月之後,一直佔據著社交軟體下載量的第一名。而在資本市場裡,soul也在2017年的5月和12月分獲晨興資本的兩輪融資。

03
從年初陌陌收購了探探之後,業內就不斷有陌生人社交市場進入終章的討論。
回望過去的2年,社交這條賽道是被遺棄的。以太資本的後臺曾給社交產品一律打標籤,“方向不好”。
騰訊幾乎封鎖了全網關係鏈。米聊、易信、來往試圖突圍熟人社交或IM工具,他們背後代表小米、網易和阿里的意志,但都有去無回。
微信獨大,微博頑強,陌陌生猛,這個市場似乎難再變化。但變化發生在2017年下半年,談社交、看社交的氛圍回來了。
兩個原因,社交本來就是週期性產品,幾乎每五年核心使用者發生一次迭代,最早一批00後開始讀大學,新生代的社交需求給新產品機會。
當然,年初陌陌收購探探,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社交創業者的神經。再不濟,做到一定量級,巨頭也可能會收購。
所有人都開始認為:社交的春天要回來了,而在這一輪的社交復興浪潮之中,主打精神交流,調性文藝的Soul的登場,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次震動。
Soul之後,類星球概念的產品層出不窮。以前社交產品靠運營、靠關係鏈分發,而由soul創造的:演算法賦予大資料人格,這被視作一種新的分發機制,讓陌生人相遇和匹配效率大大提升。
而憑藉對00後為主的年輕人社交深層需求的(如陪伴感)深刻洞察,soul們正在向著陌陌所代表的陌生人賽道奮力進發,大家都不相信一個玩家就可以霸佔社交,尤其在移動時代,00後的使用者換代,語音連麥的新興趨勢,都給了他們足夠的資訊與勇氣。
回首陌陌的成功,那是典型的以功能社交為爆點的產品。它受益於移動時代LBS概念的盛行,迅速解決QQ時代網友異地見面難的問題。
早年間,唐巖甚至排斥純興趣社交導向。“平常人的興趣都很普通,交往的前提就是都很近,大家在一個小區裡,都喜歡看球,歐洲盃了一起下樓看球,這才有意義。”
但他很快意識到,如果不能解決使用時長和留存問題,這個社交平臺難以長大。
唐巖的原話是,只有功能屬性的開放式社交平臺,非常不好搞。天天找陌生人聊天,持續性動力是問題,如果你匹配不上,挫敗感就會很強。沒有內容消費,你總不能把聊天記錄當內容吧?
陌陌4.0到8.0,談不上顛覆與革命,但幾乎每個版本都改動幅度很大。在2015年著名的6.0版本中,他弱化“附近的人”入口,增強聊天室等社交功能,是為關係鏈構建做最大努力。但最終資料顯示並沒有成功,直到唐巖找到了直播的機會。
而在留存的問題上,從靈魂匹配切入的soul似乎更有優勢,聰明的Soul鼓勵點對點互動,隨著聊天時長增加,Soulmate這8個字母被逐漸點亮,同時解鎖一個功能。如同遊戲過關,也是變相地激勵使用者留存,激勵使用者建立更深的交流。
近日子彈簡訊大熱,又再一次打開了資本對社交賽道的重視,但只有新鮮感而缺乏實際應用場景的現狀,讓人不免懷疑其調整微信熟人社交體系的後勁。
而對於陌生人社交霸主陌陌而言,危險在於:Soul這樣的新產品,正在跟陌陌一樣尋找新人群更剛性、更高頻的需求。
勝者將會是當前陌生人社交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