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額融資 16 億之後,斑馬終於徹底開放
9 月 13 日,網際網路汽車平臺斑馬網路宣佈,他們已經完成了超過 16 億元的首輪融資,國投創新領投,雲鋒基金、尚頎資本跟投。
斑馬方面稱,融資將主要用於人才引進和前瞻性技術研發,以推進各業務線迅速擴張和生態開放,加速擴大領先優勢。同時,斑馬也強調了自己的全面開放戰略:技術開放、業務開放、生態開放、股權開放。
上汽阿里的網際網路汽車合作專案始於 2014 年,到了 2015 年 3 月,雙方共同出資,設立了 10 億元的「網際網路汽車基金」,而具體到斑馬這家公司,則是雙方分別持股 50%。
在這次融資之前,斑馬網路 CEO 郝飛就已經提出過,斑馬將在資本層面開放,而這次是他們的首次融資。
對於 16 億元這一數額,行業內有這樣一種看法:「一個做平臺的,能融到 16 億,很 NB 了。而且底層實際上是阿里巴巴做好的,斑馬只是對車載做了些場景優化和上面的應用層工作。」
「如果融資數字真實,16 億元融資可以說是非常鉅額的。關鍵是看這個融資佔了多少股份,還有實際上怎麼花,因為說花在人才和技術上比較官方。」一位投資機構的投資人提出。
不過斑馬網路方面表示,新融資的佔股和具體花法不便透露,也未透露融資後的估值,官方對媒體的表示是:「(斑馬)已經屬於獨角獸行列。」
從技術到資本的開放計劃
「開放」是斑馬這一兩年來的主旋律,而這次的股權開放,其實和之前他們在技術、業務、生態層面的開放是一脈相承的。
來梳理一下這個脈絡:
技術開放層面,斑馬曾表示將向整車廠開放深度定製化能力。
斑馬在今年 7、8 月開始著手將底層 SDK 開放給軟體開發合作伙伴,到今年年底,斑馬還將和 AliOS 一起開放一定程度的底層 SDK 給 Tier 1 以及 OEM 客戶。
業務開放層面,從去年開始斑馬已經開始和上汽之外的 OEM 合作,今年下半年上市的東風雪鐵龍、長安福特、觀致新車即搭載基於 AliOS 的斑馬系統。
生態開放層面,斑馬也將首次開放車載應用平臺,接入更多車企及第三方服務商開發的應用和服務。
目前,斑馬網路和博世、大陸集團、偉世通、德爾福等 Tier1 供應商是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和鈦馬車聯網、車音網、聯通智網、聯友科技、車聯天下、九五智駕 6 家 TSP 運營商建立了線上服務聯盟。
引入「國家隊」的資金
本輪的領投方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 2009 年,是有國企背景的專業私募股權管理機構。
「國投在投資界裡屬於國家隊,對斑馬的長期發展是有戰略意義的。」斑馬網路市場總監徐華說。
在汽車領域,國投直接或間接投資過比亞迪、寧德時代、電池隔膜製造商上海恩捷、零部件供應商寧波均勝電子、日本汽車安全系統製造 Takata(高田)、汽車燃料系統公司亞普等公司,並且和北汽、長城是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構建了產業、區域、政策和資本協同的生態圈。
對於本輪投資斑馬網路,國投創新董事總經理翟俊表示,智慧網聯化是繼電動化後又一快速發展的重要領域,斑馬網路已經算是這個行業的領軍企業。「我們願意幫斑馬加速開放戰略的實施,讓更多汽車用國產自主可控的作業系統。」他說。
而國企背景的領投方對斑馬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說斑馬智行 1.0 的焦點是功能和使用者體驗,2.0 是加入生態服務的概念,那在更「生態」的 3.0 裡,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千人千面」之類的服務推送了。
「我們解決生態問題後更重要的是體現情感,體現智商和情商,之後會有很多 AI 因素在這裡,例如更多地運用雲端智慧來主動給使用者推送服務。」郝飛這樣表示過。
某種程度上來說,斑馬布局的是智慧交通生態,而這一領域的各方面,幾乎都需要政府的支援。比如,斑馬就和上海城建就在進行城市運營方面的跨界探索。
在今年 7 月的斑馬智行探索大會,上海城建城市運營集團技術中心博士彭崇梅說到,此前他們的作業方式是派大量的人員和車輛進行道路檢測,來發現路網運維中的問題,和斑馬合作後,已經可以接受市民車主們對路況的反饋。
另外,5 月斑馬還跟山東高速聯合釋出了斑馬高速雲功能,讓車主在通過高速公路收費站時,不需要取卡、停車就可以完成交費。
讓汽車從傳統的交通工具變成路況資料的資訊採集器,是智慧化的方向之一。想在這方面比其他智慧系統跑得更快,和消費者在城市中的各種衣食住行終端資料對接,形成城市交通生態,和政府的關係自然是斑馬重要的戰略考慮。
那麼,上汽和阿里呢?
領投方是國企的同時,我們還可以注意到斑馬網路這次的 兩家跟投方分別有阿里巴巴集團、上汽集團的背景。
跟投方雲鋒基金成立於 2010 年,創始人是馬雲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在汽車領域他們投資過小鵬汽車、寧德時代、瓜子二手車直賣網、貨車幫等公司,也投資了圓通速遞、菜鳥等物流企業。
另一家跟投方上海尚頎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於 2016 年,是上汽投資旗下的私募股權投資平臺。他們佈局創投基金、成長併購基金、汽車後市場基金三個投資方向。在汽車領域,尚頎投資在今年初還投資過上海的系統軟硬體研發及 SAAS 服務商索辰資訊。
因此,斑馬的股權出讓邏輯不難理解:起初,上汽阿里各佔股 50%,確定了股權開發策略之後,雙方各出讓一部分股份,供新的第三方投資方進入,同時,再拿出一部分股份,由直接持股改為間接持股。
一種業內觀點認為,阿里巴巴和上汽把手裡的股權轉給和自己相關的基金,對想入股斑馬的投資方來說是好事,因為從一支投資基金手裡買股權比從企業手裡買要容易操作。「很可能下一次融資,是雲鋒基金和尚頎投資讓出股份。」
另外,將股份給到阿里巴巴和上汽自己的相關基金,也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他們對這部分股份的主動權。
斑馬正在探索新的股權模式,或者說是在探索新的股份安排方式。而且可以發現,他們的股權開放,是分階段實現的。
斑馬下一輪融資的投資方更讓人期待。
這種感覺就像是,孩子長大,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懷抱,走向獨立。
斑馬領先,勝負將出?
斑馬經常強調一個事實,那就是由於起步較早,斑馬在車載智慧領域已經有了領先優勢。
斑馬網路首席產品官潘家驊認為,這種優勢體現在三點:
1)產品已經落地,並且產品和技術團隊能保持持續的產品領先和創新;
2)行業裡首個將網際網路生態和傳統整車廠的資源和優勢相融合,並且獲得市場一定的認可;
3)已經積累了使用者資料和業務資料,並且可以進一步挖掘記性智慧推薦,做到個性化服務。在潘家驊看來,技術和資料的先發積累帶來的和對手的鴻溝會逐漸放大,特別是在 AI 和資料領域。
目前,斑馬的業內對手除了大眾、比亞迪等車廠自行研發的系統,還有百度、谷歌、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產品。
對於前者,建約車評創始人餘建約在《斑馬融資 16 億意味著什麼?》一文中指出,相對於比亞迪、大眾等車企,AliOS 或斑馬主導打通汽車底層許可權並開放給開發者的道路會更加艱難。但對於車企而言,儘管他們可以把安卓拿過來進行深度定製,但基本上沒有可能從 0 到 1 地重新打造一個汽車裡的「安卓」——而這恐怕會是 AliOS 的機會。
郝飛也是類似的觀點,他表示:「這些基於安卓的方案仍然是等於自己做 App,相當於把手機放進車裡,馬甲變了不代表本質變了。」
那麼對於其他佈局汽車車載系統的網際網路企業,阿里巴巴集團(特別是支付寶)背後的生態能力,以及因此而大大增強的和政府的合作能力,也將是斑馬的天然優勢。不知同行會如何面對。
原創宣告: 本文為 GeekCa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ar」,並附上原文連結,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歡迎關注 GeekCar 微信公眾號: GeekCar 極客汽車 (微訊號:GeekCar)& 極市 (微訊號: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