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閃轉騰挪中的火幣與李林
火幣2013年9月上線,很快成為交易量最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之一,而且公認的,火幣是在區塊鏈產業鏈上下游生態佈局最早、最用力、動作最多、護城河最深最寬的交易所。
在九四之後,火幣執行了“去中國化”的戰略,把數字貨幣交易業務轉移到海外,但和區塊鏈相關的佈局投資不僅沒有止步,反而大為擴張,員工數從去年的200,發展到1300以上。
而因為其主營業務是敏感的數字貨幣交易,火幣在近一年時間裡經營主體的變更相當頻繁而複雜,還有買港股公司這樣疑似“借殼”的操作,稱之為閃轉騰挪也並不為過。
一 、火幣的誕生與初期發展史
比特幣的一大特點是去中心化,但是圍繞著比特幣發展的第一個十年,圍繞著比特幣(以及其他的加密貨幣)的交易,卻是以傳統交易所形式運作的幾家大公司為中心,“門頭溝”、比特幣中國、OKCoin、火幣網、幣安等各領一時風騷。
他們佔據了整個數字貨幣產業的一個樞紐位置,併力圖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構建起自己的護城河,以求在這個最能賺錢的口子上,站的足夠久,拿到足夠多的利潤。
這其中,李林的火幣最為突出。
李林與OKCoin的徐明星一樣(見上期【聚焦】),從中學時候就是個尖子生,2001年考上同濟大學。在大學期間,李林開始自學軟體,給人做網站。
那時候給人做一個flash,一個簡單的網站,能拿到1000元,在當時也不算是小數目,李林此後也就再也沒有跟家裡要過生活費。等到2005年考上清華大學的研究生時,他已經能夠給家裡寄錢了。
在清華讀研究生的經歷,增長了李林的眼界,自己的同學很多都去了微軟、谷歌,高盛、麥肯錫等外企工作,他自己也加入了甲骨文公司。很多年之後,他從高盛挖了自己的同班同學蘭建忠到火幣工作,火幣的高層,有一半多都是清華出生,號稱“ 清華幫 ”。
李林喜歡挑戰,但是在甲骨文工作的日子太輕鬆,於是兩年之後他選擇了創業。第一次,他選擇了社交網路,創辦了一個“友誼網”,據說做了一年,才積累到7萬用戶,賠了20萬,公司就此夭折。
2010年,國內正要興起團購網站的“千團大戰”,李林第二次創業,做了“人人折”,一個為各大團購網站提供商務服務的公司,兩年時間賺了1000萬左右,算是有所小成。
2011年,李林還在人人折工作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了比特幣。到2013年的時候,比特幣成了火熱一時的話題,已經從人人折抽身而退的李林看到了新的機會,在研究了整個行業的上下游之後,決定做數字貨幣交易的生意,開始了第三次創業。
當年5月15日,李林買了“huobiwang”這一域名,諧音“貨幣網”,但為了避開風險,最後註冊成“火幣網”。
李林拉起自己的團隊,2013年9月1日火幣網正式上線,20日,火幣網宣佈永久免除交易費。要知道,當時的交易平臺獲取收益的方式主要就是收手續費,火幣的免費策略一出,馬上吸引了大批使用者,交易量陡升。
而且2013年正是比特幣上漲的第一波大高潮,自3月份美國政府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之後,它的價格就從100元人民幣漲到了9月初的900元左右,而到了年尾的時候,甚至逼近8000元一個。可以說,火幣一開始就站在了風口上。
火幣上線兩個月後,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和戴志康給了數百萬元的天使輪投資。
2014年2月25日,火幣網單日交易額達10億人民幣,創造當時全球比特幣交易平臺的最高紀錄。
2014年4月4日,火幣網獲得華爾街頂級風險投資機構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A輪數千萬人民幣投資。
短短一年,火幣就成為國內最大的交易所之一,此後也穩居三甲之中。回頭再去看,火幣能夠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 一是選對了風口 ; 二是選對了時機 ——當時正值比特幣瘋狂上漲的階段,處於大牛市; 三是選對了策略 ,周鴻禕靠著免費大法為360防毒軟體披荊斬棘打了競爭對手一個措手不及,李林照貓畫虎,在交易所的競爭中這招同樣收到了奇效。
出師大捷,李林和火幣的起步相當順利。但是,李林此時已經開始謀劃讓火幣長久生存下去的大計,而事實上它的第一次危機也馬上就要到來。
二 、進軍海外,投資全產業鏈,火幣策略初現
火幣網在2014年中的時候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之一,李林打算擴充套件海外業務,以獲得更多的使用者。
當時Mt.Gox因為盜幣事件隕落,這家一度曾佔據全球比特幣交易量76%的交易所,留下了大量的市場空白。這是OKCoin、火幣們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除此以外,火幣在那時就確立了深度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的計劃。
經歷了2013年的一波上漲之後,2014年比特幣價格開始回落,開始了近兩年的熊市期,價格一度跌至1500元人民幣左右。
這一輪震盪,讓火幣高層思考起了整個比特幣行業的發展,聯合創始人杜均在2015年接受採訪時曾說,那時起“開始做在實質上能推動行業發展的事情”,其中包括積極嘗試與監管層溝通對話,向外界普及比特幣,努力讓比特幣進入主流視野。
也是從那時起, 火幣就看到數字貨幣產業鏈已經開始形成,於是發力整合資源,建立了從上游挖礦和區塊鏈資料查詢、中游交易到下游數字貨幣衍生品的全產業鏈模式。
整合產業鏈的第一步就是在當年8月收購張健的“快錢包”(qianbao.qukuai.com),日後這位“交易即挖礦”模式的發明人也就此加入火幣網,擔任火幣網技術副總裁,任CTO,全面負責新業務的研發管理。
此外,火幣還上線了財貓網,實現第一家比特幣質押投資A股;與全球著名遊戲公司綠人開展遊戲合作;嘗試與國內多家知名P2P企業合作等等。
而且,2015年,火幣還升級了自己的交易平臺,通過併入BitYes,實現了比特幣與人民幣、美元的一站式交易。為進一步推動數字貨幣的發展,火幣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網際網路金融實驗室啟動了《數字資產研究課題》,並向央行提交了監管建議。與此同時,火幣區塊鏈研究中心成立,開始全面研究與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火幣一路發展,挺過了幣圈熊市的兩年,在2016之後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牛市。直至2017年的9月4日。
三 、轉戰海外加跑馬圈地,火幣擴大帝國版圖
去年九四,央行直接禁止了數字貨幣交易業務;9月15日,國家監管層下令關所有虛擬貨幣兌換人民幣的集合競價交易。國內的的數字貨幣交易所面臨就此“關門”的挑戰。
此前一直在努力進行業務合規努力的火幣,當日即釋出公告,宣佈即日起暫停註冊、人民幣充值業務,並於9月30日前通知所有使用者即將停止交易,於10月31日前停止所有數字資產兌人民幣的交易業務。
此後,火幣開始將業務轉到海外,進行點對點場外交易,依託的平臺則是Huobi.Pro,總部設在新加坡。2018年1月23日,火幣還推出了自己的平臺幣HT(Huobi Token)。
火幣的“去中國化”戰略開始,力圖成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在塞席爾註冊,數字貨幣交易業務全部放在海外。而在國內,則是在火幣中國下面,設立有火幣大學、火幣研究院、火幣資訊等。
但更重要的,是火幣的投資,這才是這一年來火幣佈局的一大重點。
根據鏈捕手的統計,火幣目前的業務框架如下:
李林的一大投資特點是,對於從自己這裡離開的部下,都很樂意投資,比如杜均的金色財經和節點資本,還有張健的博晨科技,袁大偉的庫神錢包,甚至是和火幣有競爭關係的交易所,火幣也樂於投資,比如巨建華的BHex。
今年9月華爾街見聞上的一篇文章,曾經整理過火幣的投資生態圈版圖:
來自:小蔥區塊鏈
在OKCoin、火幣、幣安三家裡,火幣是目前投資最多,版圖最大的一家。
業務線長,投資版圖大,看起來,火幣在熊市也仍然一路狂奔。有人將火幣比擬為區塊鏈行業的騰訊,依靠自身交易所的流量,不斷投資,試圖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一套生態體系。
今年8月末,李林收購港交所上市公司桐成控股,10月10日最後兩筆剩餘股份已經完成收購。這個訊息一出,人們普遍認為火幣是想借殼上市,不過後來李林親自闢謠否認,火幣CFO李書沸在10月16日接受採訪時也曾提及,收購該公司,是看準其方便融資。
而不管怎麼樣,火幣正在快速佈局,是一個難以忽略的事實,它的體量已經足夠大,一舉一動都可能對整個行業產生影響。
本月24日晚,李林回到清華,在火幣集團的校招活動上發表了一篇演講,其中提到對他影響最大的三個信念: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人與人的差別在於認知;將挑戰作為樂趣。
回顧火幣的發展歷程,無疑是浸透著李林這三個信念的意志:選擇了有無限前景的賽道,低谷時也看好比特幣的價值,以及時時刻刻面對的諸多挑戰。而火幣接下來的路,選擇、認知、挑戰,仍然會是關鍵詞。
欄目策劃丨鬼簿主
文章作者丨狂歌酒
責任編輯丨鬼簿主
排版編輯丨辣姬
美術指導丨冰菓
BB財經原創,作者:聚焦,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bbcaijing.cn/article/focus/2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