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網際網路估值泡沫進一步破裂,一級市場獨角獸滴滴估值被下調
這個寒冬,獨角獸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因中國科技網際網路公司2018年在二級市場低迷表現,一級市場受此牽連,估值泡沫加速破裂,目前多隻獨角獸企業融資難,估值被頻頻調低,甚至部分投資機構因獨角獸們估值泡沫問題,直接放棄加持。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向SEC遞交的備案檔案中顯示, 一些投資基金最近幾個月降低了對滴滴出行的估值。 根據Davis New York Venture Fund基金的報告,其今年早些時候減持了大約7%的滴滴股權。 截至2018年7月底,該基金持有價值約3.218億美元的滴滴股權,而這部分股權在今年1月31日的價值為3.451億美元。也就是說,相比於2017年7月31日,滴滴的估值已經蒸發了9%。
從Davis New York Venture Fund的備案檔案中還能看到,這家基金更聚焦於上市公司。在其9月底的持倉中,滴滴位於其持倉規模的第12位,也是該基金持有的唯二非上市公司中的一員。
此前華爾街日報也曾報道,作為中國獨角獸的代表企業,滴滴備受海內外資本青睞,成立至今共計完成17輪融資。2018年4月,滴滴完成了一輪55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約為500億美元。當時媒體報道稱,滴滴當時正在和多家投行洽談IPO事宜,期望在2018年下半年上市。上市後估值或達到700億美元到800億美元之間。
現在看來,滴滴是沒有今年上市的打算,在高估值與持續虧損的“高光陰影”下,滴滴成了上述泡沫困境的代表性獨角獸之一。
億歐汽車認為, 滴滴等獨角獸們估值被調低的原因主要有內外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外部經濟大環境嚴峻,全球股市下跌的影響向一級市場傳導。 近兩年,全球市場從上一次資本寒冬中甦醒之後,資本將重金撒向了科技公司。在盈利模式尚未確定之前,將一個個“新故事”推成了高估值的獨角獸企業。持續虧損的獨角獸畏懼正在襲來的新一波資本寒冬,紛紛抓緊拿一輪“過冬錢”或者尋求上市。據悉,超過600億美元估值的巨型獨角獸滴滴,2018年上半年虧損40億美元,泡沫浮誇。
另一方面,由於滴滴運營過程中存在的自身業務和政策風險,想象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在技術方面,滴滴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低調”,研究智慧交通的AI Labs年初成立之後就沒有再掀起太大風浪;在業務拓展方面,滴滴外賣與美團打車廝殺月餘後,雙方停戰便沒了聲音。而滴滴賴以生存的網約車事業今年也備受打擊,在與美團競爭中被質疑“業務本身護城河太低”,又因接二連三被曝出的安全事件纏身,開始“查漏補缺”,在企業的社會責任課題上做文章。據《財經》雜誌報道,近期滴滴R-Lab團隊正在探索酒店業務,嘗試新突破,但其官對該訊息予以否認。
反觀在中國市場上曾被滴滴打敗的Uber,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至暗時刻”後,已經開始穩步向2019年上市的目標邁進。近日, 華爾街銀行對Uber的估值調高至1200億美元,相當於滴滴的兩倍。 說起其估值上漲的最大推手,就是通過“及時止損”實現的2018年上半年15.65億美元的盈利。 除此之外,Uber也因獲得豐田的自動駕駛特別投資、發展順利的外賣業務、單車與電動滑板車的出行佈局等業務擴張,給予了投資者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的信心。
編輯:楊永平
版權宣告
凡來源為億歐網的內容,其版權均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