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校招求職季的一些經驗和感悟
大學四年級的時候並沒有參與校招,所以一直沒有體會到參與校招找工作的艱難和困苦,這次去北京找工作提前也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沒有對找工作的難度做一個很好的預期,自己是抱著手到擒來,很輕鬆的心態奔赴帝都的,甚至去北京的時候報了一個駕校,準備到時候offer和駕照一齊拿下,挑戰人生巔峰的。
結果到了北京的三個月求職季下來才發現,找工作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於找產品經理類工作的同學來說,今年是很不好的一個年頭。以前每年的時候媒體都會說“史上最難就業季”,連著說了好幾年,這兩年直接就不說了,因為隨著中國整體經濟的下滑,進入“經濟新常態”,可以預期的是應屆畢業生求職會一年比一年更難。今年我就最直觀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今年是網際網路最難就業季,更是網際網路產品經理求職的最難季節,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集體入冬,首先是今年9月1日,阿里巴巴宣佈“擁抱變化”,校園招聘人數直接從原計劃的3000多人銳減到400左右,很多同學到手的Offer都被宣佈無效,直接送一個小鑰匙鏈作為補償,進去的同學薪資待遇也大不如以前。我認識一個“擁抱變化”後依然入職阿里巴巴產品經理的同學,告訴我今年阿里巴巴產品的待遇是稅前8000。然後是百度的李彥巨集宣佈停止社會招聘,雖然校園招聘並沒有明說縮減,但是據我所知在整個北京地區產品經理這一職位就沒招幾個人。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也大都如此。本來行業就縮招,那些能夠進BAT產品的大神又不能去了,下來和我等小渣一起競爭二線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經理,難度可想一般。和我一起去的一個深研院主投非技術崗的同學今年投遞了100多家簡歷,最後只拿到了一個offer,今年的就業形勢就是這麼難。
我自己最後不算太好但是也不算太壞,拿到了4個產品類offer,一個做大資料的叫北京國雙,一個58同城,還有一個華為的產品行銷經理,還有一個就是招聯金融做網際網路金融的產品經理。雖然不算太好,但是也想和師弟師妹們分享一下我求職非技術崗位的經驗,讓大家少走一些坑,拿到自己稱心如意的offer。
第一點:想明白自己想要在哪一行業工作,做什麼崗位的工作,想在哪個地方工作?
校招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這麼多企業,你聽過的,沒聽過的,國內的,國外的各種各樣的公司都會冒出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想明白了自己的人生規劃,想明白要進哪一個行業,未來在哪裡工作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我覺得自己求職的時候還是想得很明白的,給自己設定好了前置條件:行業主投網際網路/IT,銀行只投特別市場化的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只投遞產品經理相關的工作,只投工作地點在深圳、廣州或者北京的公司。這樣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後其實就會省一些力,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投遞。填寫一份網申簡歷,準備一次不想去的面試,都是很費心費力的事。
第二點:早作準備,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名校的光環在網際網路行業是不存在的,網際網路行業是個不論出身的行業,我面試的時候看到很多二本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因為實習經驗豐富,因為個人履歷精彩,因為面試表現優秀,最後狂虐名校的研究生,拿到了網際網路公司的offer。比如最後騰訊就錄取了很多深大的本科生,深職院的學生。所以如果你想求職網際網路行業的產品經理一定要多做準備。
①找份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經理實習工作
沒有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經理實習經歷而想要求職一份產品經理的校招Offer,不是不能,而是會比較難。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在北京的很多大學生、研究生都是有實習經歷的,對於產品經理這樣一個不限專業,不限學校,很難評估水平高低的職位,HR認為一份產品經理的實習經歷至少會保證他招錯人的概率低一些,換個角度看,那麼多實習過的同學一抓一大把,為什麼要招你一個沒實習過的。我去北京的時候發現北京的實習氛圍真的是太濃厚了,北京找份網際網路實習工作太簡單了,而深圳因為網際網路公司少就很少這樣的機會。我面試北京國雙科技時候,10個同學一起面試,數來數去,沒有實習經歷的就我和另外一個北郵的女同學而已。有過產品經理實習經歷的同學,確實會在產品面試的過程中,對於產品的開發流程、產品內在邏輯有一個深入地認識。咱們實驗室大概8月中旬放人,其實這個時候如果狠狠心完全可以去北京找份網際網路產品的實習,哪怕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我室友也求職產品經理的工作,他就是在8月中旬的時候才去北京找了份去哪兒網的產品經理工作,雖然只實習了短短一個月(籤合同簽了三個月的實習,但你要走,也攔不住你,又沒違約金),但也算有過相關經驗,更重要的是通過實習知道這個崗位是什麼樣的,怎麼做產品,自己適不適合這個崗位。
②如果沒有產品經理的實習怎麼辦?
我8月中旬的時候並沒有狠狠心也去北京找份實習,基本上也屬於沒實習來找產品經理工作的,上一屆的樑浩師兄也沒有產品方面實習經歷,但也找到了產品經理的工作,所以沒有相關實習經歷那你就自己多下功夫,多做準備吧。
a、多看書,產品經理入門的書籍至少都要看完,至少知道這個崗位是什麼樣的,這個網際網路行業是什麼樣的.比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結網》《使用者體驗要素》等等(需要資料的可以找我要)。
b、認真做實驗室的科研專案。雖然求職產品經理的時候不會問你程式碼相關的問題,但是如果你能夠站在一個專案/產品經理的角度來向面試官深入解釋你在專案中做的工作,對於所做專案(產品)的深刻認識,都是很加分的一項
c、多使用app,多使用產品,看看別人寫的產品體驗報告,自己有空的時候也多寫寫,找找感覺。對於那些特別想進去的公司,去之前一定要了解他們的產品,寫一份報告,整理自己的思路。比如去面試國雙科技的時候,雖然那麼多人都有實習經歷,但是群體面試的時候,我發現大家準備地都太不充分呢,只有我很完整地說出了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產品線。去面試網易有道的時候,因為自己還是很想去這家公司的,自己平常也經常使用他們的產品—有道雲筆記,去之前熬夜寫了份有道雲筆記的產品體驗報告,第二天列印後帶過去。第一面的時候面試官因為看到這份報告,所以就被我引導了,直接就這份報告來談(避開了沒有實習、談你不擅長領域的尷尬),一面通過後進入總監面,問我平常都用什麼金融類產品,讓我現場設計一款炒股app。自己並沒有畫過原型圖,只能憑著感覺徒手畫出來,自我感覺還是有些創新之處的。後來就是漫長的等待。雖然最後沒有拿到網易有道的offer(聽同學說北京地區有道只發了2個產品offer),但是我感覺這個是我準備非常認真的一次求職。
d、準備求職非技術崗的同學,暑假期間最好把行測給做完了,因為不管是銀行、還是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運營崗位,筆試的大量題目都是行測。我是暑假就做了一遍行測,所以自己筆試的時候行測這一塊還算是比較有經驗,除了前期沒找到怎麼答產品設計答題的感覺而掛掉筆試(阿里巴巴,京東),後面的一些筆試都通過了。
e、刷經驗,多分析,多思考:每一次面試失敗了,不要緊,要分析自己為什麼失敗,要總結經驗:產品經理都問什麼問題?怎麼回答才是面試官想要的?面試多了,思考多了自然就會有經驗了。比如騰訊是第一次面試,因為沒有經驗,提出觀點沒有創新性,整個小組群面都被刷了,去哪兒沒有群面,但是第一次單面就因為講了太多專案技術方面的問題被刷了,自己回去之後就會思考,就會找人請教,下次面試就會有針對地改進。
f、針對要求職的公司,體現在網上下載求職大禮包,裡面有時候會講到面試經驗,面試過程等等。
g、意志要堅定,找工作是一個戰線很長的事,不要懷疑自己,要相信自己。畢竟是北大的研究生,即使形勢再不好也能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如果在此基礎上,你再認真準備,多付出,肯定會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
③多和同行的夥伴交流,相互鼓勵
找工作時一個持續時間比較久的過程,特別是你拿到一個Offer後可能就不再想怎麼認真找了,就會疲了,就會不認真了。比如我在拿到華為的產品經理offer後,感覺待遇給的也還可以,公司對清北的學生也都很客氣,公司平臺也不錯,自己就有些放鬆了,有些網際網路公司的面試都沒認真準備。又因為學車錯過了滴滴、網易的面試,後來還是同住的小夥伴方進同學的鼓勵下,自己才重新鼓起了鬥志,打起十分精神認真準備了網易、58同城的面試,熬夜寫了產品分析報告拿去面試。
再比如,我求職產品經理的時候,有一個深研院同學的產品經理求職群,大家相互交流,相互鼓勵,幫助很大。比如面試騰訊的時候,有的同學上午面試就完了,然後就在群裡告訴我們題目大概是什麼樣的,下午一看,遇到的問題就很一樣。還有就是,能夠跟找同一份工作的同學相互交流面試經驗,分享面經。
④關於華為
華為每年在北京都有一個清北專場的招聘會,強烈建議大家不要在深圳面試華為,而要去北京參加這個清北專場的招聘會。清北專場的招聘會,面試很容易,因為都是清北的學生,刷人很少,一天就全部面試走完,而且待遇給得也好,普遍比其他招聘會發的offer高2000元左右。其實自己一直比較嚮往華為的,因為覺得這家公司很偉大,另一方面培訓體系做的也很好,入職後會有3個月的培訓過程,所以當初對華為的清北專場招聘,準備得也很用心,看了很多面經。建議大家抓住這個機會,至少拿住華為的Offer來保底,自己也會心安一些。
基本上我的求職經歷和感悟就是如上所述,總之就是一句話,最重要的是想明白自己想做什麼崗位,想從事什麼樣的行業,想在哪個地方生活,如果這些想明白了,那就用心去找一份真正自己喜歡的、嚮往的工作,去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