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文字更有感染力,VR技術能讓人更同情當事人
網易科技訊 10月24日訊息,據一項最新研究稱,虛擬現實技術能夠讓人們更理解與自己生活不同的現狀。與那些閱讀了無家可歸相關文章的參與者相比,佩戴虛擬現實(VR)頭盔體驗失去工作和無家可歸經歷的參與者對於無家可歸者會表現出更強而且更持久的同情心。
這一發現最近已經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雜誌上。研究的合著者Jeremy Bailenson在一份宣告中稱:“這些經歷會讓我們變得更加人性化。而且我們一點也不驚奇的是,VR中的強烈體驗與人們的想象力相比影響更加深遠。”
虛擬現實技術的支持者一直都擁護的是,VR技術的好處在於能夠讓某人體驗其他人的經歷從而提升他的同情心。但是相關研究進行的很少,之前進行的研究都是小規模的樣本研究,而且大多數參與者都是大學生。這些研究也並未探索VR體驗在同情心方面的長期效果。
因此在最新的研究中,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兩個月的研究,涉及了超過560名年齡在15到88歲的參與者,它們代表了至少8個不同的種族背景。參與者們在測試中體驗了無家可歸的經歷。一段7分鐘長的VR體驗會讓其中一部分參與者瞭解失去工作和所有一切的現實。其中一些場景包含了從公寓中挑選物品出售來支付租金,在公交車上尋找庇護所,以及尋找方法如何保護你的財產避免被陌生人搶走等。
其他參與者或者被給予以一篇文章閱讀並且被要求想象變得無家可歸時的情景,或者會通過一種2D的桌面電腦版VR進行互動。通過VR頭盔體驗了無家可歸的參與者對於無家可歸者表現出長久的積極態度。這些參與者更可能認同“我們的社會在幫助無家可歸人群方面做的還不夠”的觀點,而且聲稱他們非常關心無家可歸人群的現狀。
研究的首席作者Fernanda Herrera稱:“從其他參與者的角度來看,與只是想象穿著別人鞋子的情景相比,VR體驗帶來的經歷能夠立即產生更多的同情心和親社會行為。這是一項非常令人激動的研究發現。”(過客)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道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