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騰訊產業互聯網布局全公開,與阿里的新戰爭正式打響
10 月 31 日,即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召開前日,馬化騰釋出了今年份的公開信。公開信內容的兩個關鍵詞分別是“消費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這“兩張網”也對應著一個月前騰訊成立的兩個新事業群: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而在 11 月 1 日的 2018 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隨著 QQ、微信、AI、內容、遊戲、智慧建築、智慧出行、智慧文旅、二次元等在內的騰訊業務產品將悉數亮相,騰訊也在會上公佈了更多其佈局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的戰略細節,尤其是其產業網際網路的全景佈局終於顯山露水,釋放出騰訊在 2C 業務到頂後轉戰 2B 的信心。

(來源:DT君)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也宣佈計劃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合作,共同打造中國第一所產業網際網路商學院——騰訊雲啟商學院,並邀請騰訊董事會主席兼 CEO 馬化騰來擔任“榮譽院長”。
湯道生:未來 20 年,網際網路的重要發展將會來自於產業領域
當天的會議上,騰訊高階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董事湯道生首先登臺,詳細解釋了兩大戰略路線圖。

圖|騰訊高階執行副總裁湯道生(來源:騰訊)
據介紹,在消費網際網路的領域,騰訊計劃為使用者提供更加深度個性化和富有品質的內容,未來將重點關注幾個趨勢:第一個是內容消費升級,帶來的內容精品化。第二個趨勢,用新的技術去推動文創門檻的降低,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進步,讓文創工具簡化,也讓更多使用者可以參與到文藝創作當中。第三個趨勢是社交與工具的平臺與內容平臺的融合。
“如果說過去 20 年網際網路的重要的進步集中在消費者的領域、2C 的領域,那麼未來的 20 年,網際網路的重要發展將會來自於產業的領域,我們所說的 2B 的領域,網際網路與產業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騰訊有決心迎接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湯說。

(來源:DT君)
據他介紹,在全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當中,騰訊整合了醫療、出行等等的這樣產業平臺,集中公司在安全、AI、地圖等的領域技術力量,同時也強化騰訊雲的平臺能力。接下來騰訊雲將出新的計劃,未來三年與合作伙伴與創業者共同加大產業網際網路的投入。
在擁抱產業網際網路過程中,騰訊的打法是,首先要生根垂直行業,去了解垂直行業,在零售、醫療、教育、出行、製造,還有智慧城市等領域扮演好數字化助手的角色:一方面打造出完整的系統性的解決方案,提升數字化應用的便利性與操作性。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對於行業的深刻的認知,做好合作夥伴的定製化的數字顧問。
湯道生特別提到了騰訊最近跟富士康的合作。騰訊利用富士康過去 40 年來所積累的大量工業製造的經驗,與其合作打造了一套工業領域的作業系統,將裝置原製造過程中的資料、知識一起搬到雲上,開發出多種工業應用。

來源:DT君)
不過,在 2B 上,騰訊的理解也和在這個領域已有所建樹的阿里有所不同。未來阿里和騰訊在 2B 領域的競爭將十分值得期待。
根據湯道生的說法,產業網際網路歸根結底也是要服務於使用者,也是 2C 的,騰訊將利用服務消費端消費使用者的經驗,幫助企業合作伙伴實現生產製造與消費服務的價值鏈的打通,以獨特的 C to B 的方式去服務智慧產業,服務產業也服務於人。
“過去 20 年,騰訊見證了網際網路的崛起,未來的 20 年,我們期待與合作伙伴攜手共生,迎接產業網際網路”,湯道生說。
幾大產業方向曝光,騰訊雲或成最重要支撐
另外,在上午的會議上,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相關幾大細分方向的負責人也登臺演講,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更多騰訊產業互聯網布局的動作。

(來源:DT君)
其中,在智慧出行上,目前騰訊已經形成了四橫兩縱一中臺的業務機制。據騰訊智慧出行業務單元及智慧平臺業務負責人鍾翔平介紹,四橫是指智慧出行的四個業務板塊,包括騰訊車聯、騰訊自動駕駛、騰訊位置服務、騰訊乘車碼,這是騰訊助力產業升級的基礎平臺。兩縱將是騰訊海量內容平臺和安全保障系統。而在業務矩陣的底層保障,騰訊雲將作為中颱,幫助車企建立自己的車聯網雲平臺和超級大腦。資料顯示,鍾翔平將全面負責騰訊地圖、騰訊車聯網、騰訊自動駕駛、騰訊位置服務、騰訊叮噹、騰訊智慧翻譯等業務及團隊管理工作,他曾帶領團隊在智慧網聯汽車解決方案、自動駕駛技術、高精度地圖及模擬平臺等技術領域取得優勢。

圖|騰訊公司副總裁鍾翔平(來源:騰訊)
在智慧醫療上,騰訊醫療業務負責人丁珂提到,中國的醫療健康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癌症越發常見、一些老齡化疾病開始佔據醫療開支的很大一部分,另外醫療資源供需也仍是一個大問題,整個醫療體系的資訊化建設同樣迫在眉睫,網際網路+生態不夠完善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據介紹,對於這幾個問題,騰訊的智慧醫療團隊將提出針對性的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涵蓋醫療科普、生態建設、智慧醫院以及 AI 應用。騰訊智慧醫療的目標將是安全、高效、智慧、健康。

(來源:DT君)
而在金融+智慧製造上,騰訊認為,金融機構未來將通過雲化技術構建原子化的業務能力和場景,並無縫嵌入到合作方場景,形成無邊界的金融業務合作生態。騰訊雲副總裁王慧星表示,騰訊雲也將依託金融科技能力和騰訊生態資源,全方位助力金融行業的數字化建設和轉型。在工業領域,騰訊將把自己在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優勢能力,與工業領域合作伙伴的行業優勢結合起來,一起共建工業一站式服務平臺,從而以較低成本提升研發、製造、供應鏈、協同以及營銷和服務的效率。

圖|騰訊雲副總裁王慧星(來源:騰訊)

(來源:DT君)
而貫穿幾個業務負責人的分享的一個關鍵詞是:騰訊雲。騰訊雲將在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中扮演可以說是最關鍵的角色,基於其人工智慧、安全、資料服務等能力為騰訊深耕垂直產業的過程中支撐一系列的應用。據騰訊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透露,過去幾年,騰訊雲包括伺服器、儲存、資料庫等在內的基礎產品,能力和效能一直在呈現幾何級增長,騰訊本次戰略升級後,騰訊雲將進行新的“改造”,現有安全體系,探索將全球最前沿的人工智慧、大資料和區塊鏈技術融入雲端安全防控新體系。

(來源:DT君)
不久騰訊新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部門,也會圍繞騰訊雲的“進化”開展工作,包括進一步打通和整合騰訊的核心資源,將公眾服務、醫療、金融、出行、工業等各個垂直行業進行縱向整合,同時將安全、AI、大資料、LBS 等基礎能力橫向拉通。“我們將繼續做好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能源發動機”,跟合作伙伴共建雲端智慧產業生態”,邱躍鵬說。

圖|騰訊公司副總裁邱躍鵬(來源:騰訊)
而前沿技術也將是騰訊深耕產業網際網路的重要突破點,騰訊認為,量子計算等前沿的技術有望用以支援產業的升級,量子計算的發展有望為人工智慧的計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兩巨頭齊聚產業網際網路,未來競爭看點十足
產業網際網路並不是一個特別新的概念,但隨著騰訊今年的重磅官宣,這個詞成為了近期的熱議話題。其實,早在 2015 年 7 月,國家就已提出“推進網際網路+的行動指導意見”,這可以被視為產業網際網路的雛形。
而對於阿里和騰訊這兩家在移動支付戰場上打的不可開交的公司來說,雙方的對戰邊界也將擴大到產業網際網路上。實際上,在產業網際網路的價值認識部分,阿里很早就將其提到一個很高的戰略地位。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就曾經表示,阿里人堅定地認為產業網際網路將會是一個大趨勢,從經濟發展、城市治理、服務民生,工業、 農業、政府管理都將和網際網路密切相關。目前,阿里雲的 ET 城市大腦和工業大腦也都被部署到了一些城市和工廠、機構中,覆蓋的場景同樣包括交通出行、醫療、金融、智慧製造等。

(來源:DT君)
DT 君認為,接下來,騰訊和阿里的產業網際網路之戰,在技術水平上的兩個競爭點將值得我們關注:誰將擁有更強的產業資料的獲取和沉澱能力、誰計算能力提升更快。儘管目前看來阿里起步較早獲得了一部分先發優勢,但如果騰訊能夠在這兩個方面有所突破,仍不乏後發致勝的可能。
還有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其他人還會有機會嗎?回顧網際網路這 20 年的發展,這個階段以消費為主線的網際網路已經走向頂峰,留給創業或二次創業的企業的紅利和發展空間已經非常有限,而當消費網際網路大門愈發難以叩開之際,產業網際網路不失為一個新的視窗,最後勝出的玩家不乏既不是阿里也不是騰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