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可信食品,區塊鏈功不可沒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係到人們的生活、生命安全,歷來受人關注。
資訊不對稱、食品造假等問題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阻礙,食品追溯不斷被國家提上日程。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鼓勵在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農業生產資料、特種裝置、危險品、稀土產品等七個領域發展追溯服務產業,支援社會力量和資本投入追溯體系建設,培育創新創業新領域。
區塊鏈分散式儲存、不可篡改、可溯源,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綠色食品的打造提供了新思路。
國家農業資訊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曾表示,用區塊鏈、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打造綠色農產品供應鏈,可以打通供應端和消費端流通渠道,建立從田間到家庭餐桌的農產品監控體系,平衡供給端和消費端需求,優化供應鏈條,讓人們的餐桌更健康,更安全。
用區塊鏈技術幫助農產品資訊上鍊,實現農產品生產銷售資訊的可追溯,打造誠信安全的食品安全生產體系,似乎已成為業內的一個共識。
那麼,如何用區塊鏈技術助力農產品生產的透明化?區塊鏈+農業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農業農村部資訊中心副研究員康春鵬博士認為區塊鏈將會在物聯網農業、大資料、農產品溯源、農村金融、農業保險、供應鏈等六大領域運用,並推動產業發展。資料觀整理了9個區塊鏈+農業專案,對區塊鏈在農業場景中的應用作大概瞭解。
1、中南建設與北大荒合資成立“善良味道”
“善糧味道”由中南建設與北大荒合資建立,其利用農業物聯網、農業大資料及區塊鏈技術,依託北大荒大規模集約化土地資源及高度的組織化管理模式,提出“平臺+基地+農戶”的標準化管理模式,建立從原產地到餐桌的封閉自治農業組織,打造農產品領域的高附加價值產品電商平臺。

為了保證資料真實可靠,善良味道將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大資料結合起來,在產業的每一個環節採集關鏈資料,將大米的育種、種植、收割、加工、倉儲和物流等環節的資料上鍊,在線上線下行成閉環,以生產出可溯源、安全放心的糧食。
2、中國農業銀行“涉農網際網路電商融資系統”
“涉農網際網路電商融資系統”由趣鏈科技與中國農業銀行總行聯合打造而成,主要利用區塊鏈分散式記賬、不可篡改、可追溯、信任成本低等技術,將涉農電子商務、供應鏈融資、網路支付、企業 ERP、農資監管等行內外系統打造成聯盟鏈,建立以信任共識為基礎的資料共享、流程簡化、客戶體驗良好的平臺,從而為“三農”客戶提供線上供應鏈融資服務,以解決“三農”客戶長期面臨的因擔保物不足、信用資料欠缺造成的融資難等問題。
目前,該融資系統已上線併成功完成首筆線上訂單支付貸款。據媒體報道,這是國內銀行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商供應鏈金融領域。
3、眾安科技“步步雞”
2017 年 9 月,眾安科技和連陌科技、國元農業保險、沃樸物聯、火堆公益、安徽壽縣茶庵鎮人民政府等達成合作,並在茶庵鎮首站落地和推廣金融科技扶貧養殖。“步步雞”便是眾安科技聯手合作伙伴在此背景下推出的,它結合區塊鏈、物聯網和防偽技術實時檢視資訊,給每隻雞定製一張雞牌“身份證”。

據瞭解,雞牌能夠自動收集雞的位置、運動資料,並實時上傳區塊鏈。為了保證雞牌不可複製,裝置採用沃樸物聯提供的國際專利的防偽技術,結合混沌學防偽、光學防偽等技術,一雞一牌,拆卸即銷燬。據悉,其中的區塊鏈防偽標籤融入了國密級演算法、混沌原理、鐳射光學、手機APP智慧動態影象掃描、雲端資料比對等技術,難以仿製、影印和回收,保證了商品從源頭到終端的唯一性。
基於區塊鏈等金融科技進行生態養殖,據悉,步步雞是眾安科技依託於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打造信任經濟的第一步,是眾安科技的整個產品防偽系列的一個專案,之後眾安科技還會將區塊鏈溯源方案用於其他農業產品、奢侈品、工業品等產品的防偽溯源上,使得農業生態鏈條的各個環節能夠便捷可信地加入其中,包括製造、包裝、物流、倉儲等。
4、阿里跨境食品供應鏈
2017年3月24日,阿里巴巴與普華永道簽署了一項新的跨境食品溯源的互信框架合作,雙方宣佈將應用“區塊鏈”等新技術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搭建更為安全的食品市場。
“假貨”問題一直讓阿里困擾,馬雲曾通過微博迴應打假,可以看出,此次跨境食品溯源戰略合作是阿里打擊假貨的一次嘗試,通過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等技術特性,將食品流通過程資訊上鍊,解決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問題。據瞭解,此次合作,阿里先從澳大利亞首先試水,此後將逐步建立起全球供應鏈全程可溯源機制。
5、中國食品鏈聯盟“鏈橙”
2017年12月,中國首個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成立,聯盟的成立旨在通過區塊鏈技術加強食品追蹤、可追溯性和安全性的合作,提升中國食品供應鏈的透明度,進一步保障消費者飲食安全。
基於區塊鏈技術,中國食品鏈聯盟將從產品種植、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和銷售等全流程對食品進行追溯,並對食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鏈條上的企業和使用者進行實名認證,一旦發現詐騙或者假冒商品,執法部門可以直接定位、取證、追責。
目前,中國食品鏈聯盟已開發“鏈橙”系統,其利用區塊鏈,將贛橙生產、銷售資訊上鍊,提供贛橙從田間到餐桌的可追溯查詢,確保消費者購買的臍橙為正宗江西贛橙。
6、清華大學、沃爾瑪、IBM食品全鏈條追溯
清華大學、沃爾瑪、IBM 共同推出的食品可追溯合作專案,基於區塊鏈技術將產品資訊(如原產地資訊、工廠加工記錄、檢驗報告、運輸過程等)數字化,可實現食品供應體系的全鏈條追溯,讓食品供應鏈上的參與方都能共享交易記錄,促進食品供應鏈的參與方的彼此互聯、互信與協作。
以豬肉供應鏈追溯為例,通過區塊鏈技術,食品可追溯合作專案可實現:一是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食品安全相關檔案電子化後,資料可被分享,通過資料共享可追溯到豬肉試點農場,生產日期、批次等資訊;二是驗證食品安全數字化儲存平臺的可靠性。授權使用者能更新資料,更新後的資料會在 5 分鐘內向區塊鏈的所有使用者顯示;三是實現高效快速的食品召回。定位一批次的產品只需花費不到 10 秒鐘,在半分鐘內可以調出單個商品的相關檔案;四是實現全鏈條可追溯。使用商品資訊資料進行搜尋時,只需要幾秒鐘就能顯示出產品從農場到目前流通環節的資訊。
7、富鴻網結合區塊鏈技術的智慧農業
今年10月份,在“臺灣國際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智慧生活主題館中,鴻海(2317)集團旗下的亞太電(3682)富鴻網展示了其物聯網智慧農業相關應用服務,這其中,就有區塊鏈技術的運用。
據瞭解,目前富鴻網正在用區塊鏈技術協助新竹縣開展農產品的產銷工作,通過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可溯源的技術特性並結合物聯網技術,從農產品生產、加工到銷售過程記錄資料,從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售端皆有據可循,從而更新農(特)產品傳統的生產、銷售服務模式。
8、阿里巴巴· 1688 如皋電商產業帶
今年10月19日,江蘇省如皋市人民政府與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集團總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農業、智慧市場、農產品物聯網、區塊鏈農業、農業數字經濟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本次合作,如皋市將建設“阿里巴巴· 1688 如皋電商產業帶”專案,打造全國領先、區塊鏈技術融合智慧市場的大宗農產品交易平臺,全球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農產品實時產、供、銷資訊大資料庫。
9、匯豐銀行的區塊鏈技術融資
今年5月14日,匯豐銀行稱已經完成世界上第一筆運用區塊鏈技術的貿易融資。據瞭解,在此次融資交易中,匯豐銀行代表美國食品和農業公司嘉吉(Cargill)向金融機構荷蘭國際集團(ING)開出了信用證。本次貿易融資所涉交易為從阿根廷向馬來西亞出口大豆。
匯豐銀行表示,為美國食品和農業集團處理信用證明的區塊鏈交易已表明該平臺已準備好在整個行業中得到商業採用,下一階段將是鼓勵儘可能多的參與者簽署公用事業協議。
從以上應用可以看出,目前區塊鏈在農業中的應用主要有食品生產溯源、智慧農業與供應鏈金融;而在具體的運用上,呈現出與物聯網、雲端計算不斷結合的趨勢。
資訊不對稱、無法形成規模化、供需不平衡,這些問題長久以來存在於我國農業生產、流通、消費環節中,並制約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區塊鏈的出現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思路,雖然從目前區塊鏈+農業的發展現狀來看,這樣的結合還存在諸多如技術不完善、標準不統一、安全問題有待健全等問題,但隨著區塊鏈+農業場景的不斷探索,區塊鏈將賦能傳統農業,對傳統農業存在的諸多痛點進行革新,促進農業發展。(資料觀 程遠肖)

責任編輯:陳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