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慢”的代價
國際電商巨頭可能將為在中國的“慢性子”付出代價。4月17日午間,有訊息稱:“亞馬遜將在本週宣佈退出中國,目前還沒有確定最終公告時間。”北京商報記者隨即向亞馬遜中國方面確認此訊息,截至發稿,尚未收到相關回復。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訊息屬實,也並不令人意外,亞馬遜中國的運營受制於美國總部,對中國市場的應變速度一直比較慢,退出市場也是意料之內的事情。
業務板塊“存與廢”成疑
根據亞馬遜中國官網資訊,目前亞馬遜在中國佈局的核心業務包括以亞馬遜海外購和亞馬遜全球開店為中心的跨境電商;涵蓋紙書、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和電子書的亞馬遜閱讀;亞馬遜物流運營和亞馬遜雲端計算服務(AWS)四大板塊。
如果媒體訊息中的“在中國僅保留兩塊業務,一是kindle,二是跨境貿易”表述準確屬實,那麼這意味著亞馬遜中國裁撤的不僅包括“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也就是跨境電商進口業務,還包括物流和雲端計算(AWS)。
種種跡象表明,亞馬遜中國的“海外開店”、雲端計算和物流業務目前仍在正常執行。4月17日,亞馬遜全球開店寧波跨境電商園正式投入使用;4月10日,亞馬遜全球開店杭州跨境電商園開園;4月9日,AWS CloudFront 宣佈正式在中國推出三個新的網路服務提供點或局端(POP,Point Of Presence),分別位於北京、上海和中衛;4月13日,一位應屆碩士畢業生在社交媒體上稱收到了來自亞馬遜中國FBA團隊的口頭offer。
或間接參與中國海淘市場
然而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邊緣化”的形勢已經顯而易見。根據易觀資料,2018年二季度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佔比中,亞馬遜海外購佔比約為5.9%。天貓國際佔29.1%、網易考拉佔22.6%、京東全球購(目前已更名“京東海囤”)佔13.7%。從整個B2C電商維度看,亞馬遜中國的佔比更加微不足道: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亞馬遜中國在整個國內B2C市場中的市場份額不足1.2%。該資料顯示,天貓及京東佔據83.8%的B2C網路零售平臺市場份額,領先優勢繼續穩固。而唯品會及蘇寧易購也分別以5.7%及3.7%的份額佔比繼續穩定在第二梯隊。
最近,由於一則合作傳聞,亞馬遜中國海外購的未來將往何處去,成為了一個頗受關注的話題。兩個月前,媒體曾傳出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與網易考拉合作的訊息。該訊息稱,雙方已在2018年底簽約,或採取換股方式,該談判歷時數月,由網易考拉主動發起並推進。
訊息強調,亞馬遜是一家強勢的大公司,而非一個純買方或者純賣方的身份,因此雙方經歷了商業談判中能出現的所有困難。
當時,網易考拉與亞馬遜中國的負責人皆對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不予置評”,4月17日,記者再次詢問網易考拉相關負責人,其再次迴應稱“不予置評”。
投資行業分析師何廣鋒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稱,根據資訊中的表述,亞馬遜有可能剝離亞馬遜中國的業務,交由網易考拉來運營,亞馬遜將持有網易考拉的股份,並獲得網易考拉運營亞馬遜中國帶來的收益。此舉意味著,亞馬遜看好中國業務,但自己無法獲得良好的運營效果,希望交由更擅長的企業來經營。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跨境電商行業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與網易考拉的合作不失為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的一種選擇,徹底從一線競爭中退出,從資本層面繼續參與中國市場,並以自己的全球供應鏈優勢為網易考拉賦能。”
國際巨頭的反射弧
2014年,亞馬遜中國正式上線亞馬遜海外購商店,目前消費者可直接購買來自亞馬遜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網站的逾2000萬件商品。商品經由亞馬遜全球物流體系從海外運營中心直送中國消費者。亞馬遜Prime會員服務於2016年10月在中國上線。
分析人士認為,即便亞馬遜海外購退出中國的訊息屬實,也並不令人意外。一家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預料之中。亞馬遜這種國際大公司,在中國不接地氣,總部又在美國,所以反應比較慢。”
亞馬遜在中國的表現一直按部就班。2004年,亞馬遜收購卓越。在收購完成一年多之後,開始啟用亞馬遜的資料庫系統替代卓越網以前的系統,這一替換過程歷經三年時間。2007年卓越才改名為“卓越亞馬遜”。2011年,再次更名為“亞馬遜中國”,用了七年時間,才慢慢抹掉卓越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