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賦能中小微企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馬雲曾在2016年10月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 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一說,只有新零售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自此之後,“新零售”就屢屢被人提起。近年來,以阿里、京東、蘇寧為代表的電商巨頭利用自身的資本、流量、技術等優勢不斷將觸角延伸到了實體門店,從解構傳統電商到創新供給模式,再到新技術的落地,網際網路巨頭們的頻繁動作讓新零售的風口越來越明顯。
當新零售的風口來臨,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能夠從大的方面為新零售平臺賦能,並且從資本層面來為新零售佈局,中小微零售企業卻因為資源的有限而導致發展機會受限。那麼,在這種背景下,中小微企業怎樣才能抓住新零售的發展機會呢?

中小微企業需要多渠道進行營銷推廣
新零售簡單來說,就是線上+線下+物流。未來的商業就是打通線上和線下,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完成電商平臺和實體零售店在商業維度上的優化升級,消滅庫存,減少囤貨量。
所以說打造新零售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你必須要有自我營銷推廣的能力。
說到營銷推廣,就必須要提到“流量”了。古往今來,有流量才會有生意。而實體店的形態,主要靠的是人流,而電商念念不忘的流量,其實就是從線下店抽取出來的人。人在哪裡,流量就在哪裡,店就要開在哪裡。 其背後的邏輯其實就是不斷尋找新的流量紅利在哪裡。
像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確實擁有著大量的流量,它們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流量,是因為很多人能夠更快的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價格還便宜。最初電商平臺的商家數量不是很多,所以大量的流量分配給了這些商家,現在大家都在網上開店了,你會發現流量紅利沒有了。 使用者通過搜尋自然分配的免費流量已經不足以支撐商家了。

所以淘寶、京東等這些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壟斷流量的第三方平臺,開始通過直通車、競價排名的手段把流量高價賣給商家,而這些對於商家而言獲客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所以 中小微企業不能再單單隻依靠這一個途徑來獲取使用者流量,必須尋找另外的流量渠道。
作為擁有十億流量的流量窪地微信便成為了這些商家的不二選擇。 首先微信有著更加下沉的渠道,其受眾群體相對於第三方電商平臺而言,更加契合中小微企業的目標群體。其次,微信有著更豐富和更廉價的使用者獲取方式。其中微信小程式有著裂變式的傳播方式,能夠更加快速深入的觸達到使用者群體,並且微信小程式有著六十多種的入口場景,使用者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入小程式,引流效果一級好。
得有店SAAS服務助力中小微企業轉型新零售
新零售時代,線上線下無縫融合是發展趨勢,中小微企業應該打造持續性的品牌價值。 微信小程式作為當下最火爆的營銷推廣渠道,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是其中非常便捷的一個渠道。
然而對於沒技術、沒資金的中小企業而言,擁有一個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的小程式絕非易事。得有店的SAAS服務可以幫助中小微企業快速生成小程式,讓中小微企業也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式在新零售的市場上與那些大企業分一杯羹。 得有店以技術和服務低成本地助力傳統商業升級,讓中小微企業擁有獨屬於自己的營銷平臺,沉澱自己的私域流量,幫助中小微企業快速搶佔萬億市場紅利。

得有店提供的不僅僅有小程式,還提供有H5、APP等各種技術形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一體化的移動商業服務,從展示、營銷和交易三種不同的應用場景入手,滿足商家的多元化需求。
得有店提供了豐富的場景化模板,適配全行業全場景。不管你是做零售、家居、生鮮、醫美、旅遊都可以滿足需求。得有店還提供了全面的資料分析和標籤化管理客戶讓商家可以更加深入的瞭解客戶的消費習慣實現精準營銷和電商升級,通過各種實用的營銷工具幫助商家輕鬆拓客,提升門店業績,幫助傳統商家實現轉型升級。
新零售時代,中小微企業要學會順勢而為,擁抱變化,融入生態,打造高效協同、合作共贏、利益共享的供應鏈生態系統。
目前,得有店也正在全國範圍內火爆招商中,攜手得有店掘金萬億市場紅利,共築商業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