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出擊或缺強力支撐 創維欲借酷開網路趟出新路並非易事
千億目標下,創維在彩電上下游、白電、房地產各領域多處出擊,但最為外界關注的酷開網路在小米的現有優勢下仍前景難判
《投資者網》談子璇
5月31日,創維數碼股東大會通過議案——公司英文名稱將由“Skyworth Digital Holdings Limited”變更為“Skyworth Group Limited”,中文名稱也同時更名為“創維集團有限公司”。
從“創維數碼”到“創維集團”,公司或寄希望於更名帶來新氣象,但要趟出一條新路並不容易。
千億目標下的多元化衝動
根據奧維雲網資料,2018年彩電內銷4874萬臺,同比增長2.6%;但量升價降,同年銷售額1484億元,同比下滑9%,為2015年以來的最大跌幅。資料同時顯示,雙11當週國內線上銷售彩電260萬臺,同比下滑10.2%,銷售金額64億元,同比下滑21.8%。
上述資料顯示,當前中國家電業已經進入“存量市場”,市場增長明顯放緩,導致家電市場競爭激烈。此種背景下,各企業只得以價格競爭取得市場銷量,造成了整個行業的利潤攤薄。
目前,彩電創新處於低潮期,沒有能夠刺激需求的重要產品升級;4K電視、智慧電視已經普及,而創維數碼主推的OLED電視是行業均價的2倍以上,也難以進入普及期。
此時,再看創維數碼此前提出的五年轉型升級總體戰略(2017-2021)——最終實現1000億元的營收目標,似乎有些遙不可及。近幾年年報顯示,創維數碼年營收一直在300-400億之間波動,並未進入收入快速上升通道。千億目標是否仍在計劃中?對此,《投資者網》詢問了創維數碼投資者關係總經理麥美琪,但截止6月13日18:00,本網尚未收到對方迴應。
創維數碼近年來圍繞主業業務進行了一系列的產業佈局與投資,包括上游的面板(公司持有全國最大的面板生產線“廣州LG公司”10%的股權)、中游網際網路大屏流量入口與下游內容生產商等;其中國內科創板首家受理企業晶晨科技就有創維數碼2%的持股。
上述業務都是圍繞公司視訊智慧家居展開,是對“彩電”上下游的垂直一體化深度佈局。除此之外,在白電領域創維也開始加大動作。
2018年7月,創維數碼釋出戰略性產業創維廚電,正式宣佈殺入廚電市場。彼時,創維廚電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計劃2022年實現獨立上市。
如果說進軍白電領域尚屬業界風潮的話,涉獵住宅房地產市場則讓業界頗為意外。2018年底,創維數碼旗下的滁州創維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以10.52億元的價格拿下了滁州市一塊接近50萬平方米的地塊,計劃將其發展成為附帶商業設施的住宅區。
也有被否決的多元化舉動。創維數碼一度計劃收購大股東黃巨集生持有的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股份,後因主要收購條款雙方未能達成協議而終止。有趣的是,終止訊息釋出後,創維數碼股價上漲超6%,可見市場並不認可此項交易計劃。
儘管否決了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創維數碼目前除了彩電之外,還有空調、冰箱、洗衣機業務。如今又在廚電、房地產出擊,公司是否有足夠多的資源和能力支撐各業務發展?值得關注。
酷開網路和創二代能否挑起大梁
創維數碼目前如此多的業務和資產,但最受外界關注的無疑是酷開網路。
酷開網路2016年初以1億元資產組建成立,主營網際網路電視運營,現擁有電視終端3600萬臺,2018年營收已達7億元,淨利潤1.1億元。
酷開網路已受到各大牌企業青睞。2016年9月愛藝奇以1.5億元入股,當時酷開網路整體估值30億元;2017年6月,騰訊以3億元入股,整體估值達39億元;2018年3月,百度投資10.55億元,持股11%,此時酷開網路的整體估值已近百億元。
不過,儘管業界期待網際網路電視運營未來的一大藍海,如今的競爭依然水深火熱。2019年5月,酷開電視舉行2019年戰略釋出會,不僅在宣傳海報上打出“超小米”,還確立了新的戰略目標:酷開電視要做網際網路電視第一品牌。
釋出會上,酷開電視將酷開C60與小米E55A兩臺55吋全面屏電視,從硬體屏體、音響、外觀底座、系統配置、外觀價格等多方面進行了優勢對比。之後,酷開電視更是在其官方微博丟擲一組照片,向用戶展示了酷開電視與小米電視在做工和用料上的區別。
這側面說明了小米目前的強大地位。樂視電視之後,小米就接過了網際網路電視的接力棒,作為後起之秀向傳統彩電廠商發起挑戰。
業績相當不俗。據小米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小米電視出貨量840萬,同比增長225.5%。而據酷開方面資料顯示,2018年全年,酷開電視產品在中國市場售出107.8萬臺,在海外市場售出53.9萬臺。在網際網路電視的市場上,老牌的創維成了挑戰者。
值得注意的是,帶領酷開挑戰的是創維新生代。酷開網路的CEO王志國為80後,與林勁、孫偉中被外界視為是創維彩電的“年輕派”。2018年7月,王志國從劉棠枝手中接過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