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數千家企業後,揮淚總結IP社群電商運營必須跳出的3大坑

圖片發自簡書App
坑一:團隊——沒人&人太多
很多傳統企業的老闆存在這樣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既然我請了一個專業的公司來做【IP社群電商】的事情,我就什麼事也不用管了。專案得有人對接吧、你公司的原始素材得有人收集吧、內容生產得有人幹吧、自己社群裡的客戶得有人接待吧、活動得有人配合執行吧……
不管是什麼專案,配備1-3人的專職團隊是必須的。前期起步階段,可以其他部門兼職一下,但是到了社群的運營階段,如果沒有專職的團隊來介入,專案的推動根本不可能。
關於團隊的組建,有2個建議:一是貴精不貴多。小的專案1個人,大的專案2-3個人。有的公司一下弄來十幾個人,參與專案,七嘴八舌的提意見,幹活時一個都抓不住,都是打醬油的吃瓜群眾,頂什麼事?二是在體制外組建團隊。如果組建一個團隊,還用原先體制內績效目標(比如銷售額)來考核團隊,那麼會很難推動專案進行。新的IP社群電商的KPI完全不用於原先體制內的考核方式。
坑二:節奏——太慢&太快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太慢了
有些公司,特別是某些體制內的機構,決策的速度實在太慢,戰略規劃的週期實在是太長。看準一個大方向,覺得合作方足夠專業,抓住時機,趕緊先切入,在專案推進的過程中“快速反饋,不斷更迭”,而不是做詳盡的計劃,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宜進化 忌計劃
· 太快了
很多企業,才網際網路+了幾個月,就想賺得盆滿缽滿;微信公眾號才幾百個粉絲,就想賣東西;群裡的活躍度連10%都不到,就想搞團購;社群還沒搭建好,就想推出自己的三級分銷體系。對於做社群的人來講,變現的捷徑是什麼呢?
答案是:不著急去變現。
做社群,節奏感很重要。開始的時候、啟動的時候一定要快,運營的時候要慢;而目前我觀察到的大部分企業,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坑三:忽悠——沒內容&沒產品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沒內容
很多傳統企業不具備內容的生產能力,然後就去網上把別人的內容整合成自己的內容。甚至遇到河北一家買膏藥的小微企業,要求自己公司的員工,去網上去找各種疑難雜症的案例文章,然後移花接木,把自己的膏藥PS到病人身上,達到藥到病除、包治百病的宣傳效果。
· 沒產品
這裡的沒產品,並不是說廠家不生產產品,而是指以下2層含義:一方面,你認為你的產品好,但是消費者根本不買賬。很多企業老闆都覺得自己的產品獨一無二,是專門為解決消費者的某個問題量身定做的,但是事實往往不是這樣;一方面,自己知道自己產品不行,根本就拿不到檯面上來,但心存僥倖,想要通過宣傳包裝,擴大銷量,賺一把再說。
不管是沒內容,還是沒產品,想要打造【IP社群電商】,都是難上加難,都只能靠忽悠,都是在作惡,而如今,在網際網路時代,作惡的成本極高、代價極大,成功的機率也都非常低。
沒有一個富有執行力的團隊,活沒人幹,專案推動不下去;
不講求節奏感,在啟動階段該快的時候慢慢吞吞猶豫不決,錯過了好時機,該慢的運營階段,該精耕細作打基礎的時候想快,結果“基礎不牢 地動山搖”;
沒內容沒產品,靠忽悠來籠絡粉絲,社群連線缺乏粘度,最終無法順利變現。這些是老虎微運營在運營了數千家企業後總結出來的最常見的3個大坑,希望大家能夠規避。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