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超市社群電商更加貼近人們生活
社群團購是2018年資本寒冬下的一抹難得的的亮色,不過新賽道的崛起伴隨著創業者滿身幹勁的同時,總是要面對許多的質疑聲、唱衰者。

社群團購與社交電商有著很大的共通點,那就是依靠KOL來驅動交易,不過,社群團購的運營模式讓KOL影響範圍減小,而關聯性和粘性卻更大。資料顯示,社群團購在興起之後,於2018年的短短數月之間就有20多億資本湧入,預測顯示2019年還將會有50-100億的資本進場。傳統的頭部電商平臺也會加緊佈局,一場圍繞社群打響的“千團大戰”即將上演。
大千超市算社群團購當中較早的一批,且使用者規模、市場規模也比較成熟。因為大千超市所在的大千生活平臺本就是O2O模式,在擴大產品類目的時候總歸會涉及到零售範圍,尤其在新零售店模式的驅動下,社群團購模式的引入讓整個平臺的市場穿透力更強。
資料顯示,大千生活如今已經完成了全國1000家運營中心的佈局,覆蓋32個城市,預計2019年大千超市作為創收板塊就能獲得日均20萬單,每月6億的交易額。
社群團購在數字技術的支援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運營效率和購買效率,重構了人、社交技術和產品的生產關係等消費場景。不過相對於部分電商專注終極消費場景的打造,大千超市卻更多地將打破競爭壁壘的重點放在了服務上。
因為從本意上來講社群團購的模式是在微信小程式執行的基礎上,通過團長和社群、供應鏈三者之間建立的社交關係來打造的生態閉環。而在這環節之間往往就會產生相應的社交壁壘,交易環節一旦產生錯誤,那麼社交關係就會土崩瓦解,消費者也將不會再選擇平臺的商品,所以平臺就必然需要去打破社交的壁壘,日本作家家三浦展在其《第4消費時代》一書中提到,第三消費社會之前的人類以“物”為焦點,而在第四消費社會中人類以“人”為焦點。生活環境與社交人群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所以,建立強社交屬性,是維持社群團購的愉悅體驗感的重要支撐,所以大千超市從精英團長的培養、優質產品渠道篩選上直接和簡介地維護使用者粘性,提升使用者體驗。
另外,預售爆款打造、消費需求前移的社群團購優勢在於倒逼供應鏈,即大千超市採用大資料分析使用者資訊,預測使用者需求,根據使用者的潛在需求來生產相應的內容、尋找優質的供應鏈,再採用拼團、搶購、滿減等營銷方式來激發使用者的購買慾望,打造爆款。再面對不斷湧入的競爭平臺時,大千超市是從建立核心優勢,打造優質的產品和更貼近生活的服務。顯而易見,網際網路平臺的流量優勢以在數字化零售上的建設能力都讓社群團購具備了很大的競爭優勢,但是,下探到線下零售,如何用拼團+社交的方法構建“彎腰撿鋼鏰”的幸福感也是大千超市在發展過程當中不斷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