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超市:社群拼購是開啟下沉市場正確方式
一邊是傳統零售門店在做“瘦身”,不斷關閉門店,一邊是不少網際網路巨頭與新品牌跑馬圈地,想通過新零售來融合線上線下。
拼多多的上市,也讓不少同行看見了社交的潛力。中國的電商版圖中,從此出現了除阿里巴巴、京東之外的電商第三極。靠著拼購模式,拼多多隻花了三年時間就高效“抄底”廣袤的三四五線城市,它在線上拼團領域玩得不亦樂乎時,卻意外攪動了線下市場的“一池春水”——以拼購為主的模式,成為社群電商在下沉市場的“正確開啟方式”,併成為國內社群電商領域的另一主流門派。

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社群電商面向更加遼闊而細分的市場,立足社群這個基本單位,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是眼下電商領域所剩無幾的“風口”和“藍海”。
表面上,這些社群電商模式各有各的特色,其本質都是在致力實現“線上+線下”的閉環,消費者坐在家中動動手指,就能在短時間內收貨。
在大千超市的閉環設計中,最重要的突破在於把物流從過去的總倉分倉模式變為了現在的“網格化管理”模式,社群被認為是一個個重要支撐點。因此,商業模式也發生變化,過去的傳統電商模式是“電商平臺+物流企業+消費者”,在大千超市體系中,進化成了“電商平臺+社群+團長+即時物流”。
大千超市通過與全國260個城市上千家運營中心合作,其規模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加上對供應鏈物流的把控以及社群團長作為基本單位,保障了大千超市的線上線下業務配送時效。目前大千超市提供的商品品類以生鮮果蔬、休閒零食、酒水飲料、糧油副食、日用百貨等,以家庭高頻高耗品為主,滿足居民日常需求。
在大千超市模式中,效率是整個環節的根本,配送效率直接影響使用者體驗,產品從產地到倉庫再到消費者手中,背後不僅有物流和倉庫的管理,還有品控以及流程的標準化和資料化管理等,但最終配送到達的時間直接影響到產品是否能夠及時送達給使用者,所以“快一點”成為社群電商能否活下去的關鍵,而在大千超市中,運營中心與實體門店的合作能夠更加廣泛觸達使用者,採取社交傳播可有效啟用線下流量。大千超市對社交營銷充分挖掘,以限時搶購,秒殺,拼購等玩法為加大訂單量從而降低物流成本帶來實際意義。
不過,在行業沒有發展成熟之前,一切都處於摸索之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社群電商的市場蛋糕足夠大,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電商巨頭能夠做到對於社群的個性化管理和精細化運營。國內消費領域蘊含著非常大的發展活力和潛力,市場不斷細分是當前的主要特點,得益於大資料,通過電商可以看到精準化的消費群體劃分,而年輕人的消費取向則趨向社交化,這些特徵,都給了社群電商足夠的基礎條件,就看大千超市能否站住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