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線一根279,耳機孔一個69....iPhone配件為啥這麼貴?
與“母公司”錘科的“交朋友”心態全然不同,蘋果產品的售價始終處於第一梯隊,繼去年四捨五入賣一萬之後,今年的頂配iPhone輕鬆飆到一萬三。新發布的iPad+Pro/">iPad Pro和Mac系列也貴到極果君不敢看……
不過,除了這些“大頭”,蘋果配件的價格也讓不少人感到心塞,再加上蘋果在這方面的各種“小聰明”,一直以來都是個槽點,被不少沙雕網友玩出了梗。
全都是套路
去年蘋果終於在iPhone上加入了萬眾期待的快充,極果君寧可吃土也剁了手買了臺iPhone X,然而,開啟包裝後,那個祖傳的5W“慢充頭”著實讓我心裡一陣難受。如今,8012年眼看就要結束了,而在今年的iPhone包裝盒中,你依然可以看到這個價值149元的“小白塊”。
然而友商已經在隨機附贈40W充電器了,想要快充?對不起,加錢。
以30W快充組合為例,349元的USB-C充電頭+149元的USB-C轉Lighting資料線共498元。
當然,如果你想充得更快,還有399與499元的61W和87W的MacBook充電頭可選。
這還沒完,儘管蘋果在去年也加入了無線充電,不過,在普通充電板上的充電效率卻十分捉急。想充得快?“抱歉,你還得買我們的充電枕。”
先不說價格會不會上天,它已經足足鴿了一年。
另外,自打2016年起,蘋果就慢慢淘汰了3.5mm耳機介面,直到今年新iPad Pro釋出後,這一介面也算是正式被踢出了主流iOS裝置的朋友圈。
如果單純從裝置的輕薄和防水性上考慮,這一舉措其實還可以理解。但是我買了個2000多的耳塞,介面突然沒了,咋辦?
你可以買一根小小的轉接線,放心,不要三位數,只要69元。
當然,你還可以選擇1279元的AirPods。(不過這玩意是真好用,良心推薦!),還有各種內建W1晶片的beats牌暖耳罩子可選。
除了iPhone,Mac的“套路”就更讓人有點吃不消了,從2016年蘋果砍掉USB-A介面之後,各式各樣的轉接線就成為了爆款。
儘管Type-C介面有各種各樣的好處,自打換了新MacBook,極果君就沒再去星巴克裝過B,一堆線擺在桌子上不光看著心煩,下班回家收拾起來也手忙腳亂。
當然,最難受的是,為了插一根網線,我得額外花249塊,解鎖更多擴充套件功能,還得繼續交錢。
讓人愛恨交加的MFI
雖然在Mac上還有綠聯等一眾良心配件廠商救人於水火之間,但換到iOS裝置上就沒那麼簡單了,儘管有無數便宜的第三方配件,但別忘了還有個血統純正的MFI。
MFI,即“Made for iPhone / iPad / iPod”,是蘋果在IOS產品外部裝置上的一個認證標準,這類產品會內建蘋果官方的認證晶片,再通過蘋果的一系列設計規範、質量檢測後,才能獲得這一認證。一般情況下,這類產品有著更高的傳輸效率,更靠譜的做工與質量,當然,成本上也要貴不少。
簡單地說,MFI認證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收費站,交完錢就能省心地跑起來,否則就只能在大馬路上承擔堵車的風險。當然,並不是所有第三方廠商都能獲得這一認證,蘋果會對廠商的資質重重把關,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實力的認可。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非MFI認證的配件,雖然不少產品便宜又好用,但是隨著各種安全補丁和系統版本的更新,你就會看到這一幕……
雖然蘋果此舉是在保障裝置的安全性,但實際上卻是在打造更完善的IOS生態系統。以及,賺點錢。
首先,通過MFI認證的產品搭載的官方認證晶片的成本在2美元左右,再加上一系列其他成本,這樣的配件通常要比未通過認證的產品貴20元人民幣左右。另外,這些廠商每賣出一個配件,還要給蘋果20%的分成,再想想龐大的配件市場規模,每年蘋果在配件上收的“稅”就已經足夠可觀。
另外,這幾年蘋果力求環保,官方資料線越來越經不起折騰,MFI認證配件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眼看著蘋果和配件廠商賺的盆滿缽滿,不少小作坊的劣質產品也打著這一旗號開始招搖撞騙。
所以,對於很多沒有通過MFI認證的廠商,蘋果的態度也越來越嚴格,很多非認證產品過不了多久就會出現無法使用的情況。蘋果也因此惹上了不少麻煩,品勝就曾以“壟斷”將蘋果告上法庭,但最後並沒有如願。
真的有必要買認證配件嗎?
當然。
儘管MFI認證確實為蘋果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產品的質量的確更有保障,劣質配件無論是對使用者還是對裝置的安全都有著很大的威脅,每年都有因使用劣質配件受傷或致死的案例出現。因此,出於安全考慮,極果君還是建議大家儘量選擇通過MFI認證的配件。
要命不要錢。
最後,上個月釋出的新款iPad Pro香倒了一大片使用者,釋出會結束後,有不少博主開始預測明年的新iPhone終於可以吃上Type-C了,這一有著免費協議、包容性更強的介面似乎將逐步緩解蘋果在配件上的獨大局面。(Type-C怎麼做認證?來人,放綠聯)
然而事實真的會這樣嗎?
顯然不會。(年度flag+1)
本文由極果使用者笨貓王么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