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市值下跌2000億 小米上市 是不是太匆忙了
小米的股價在這兩天經過小幅上漲後,在今日(11月14日)又出現小幅下降的態勢。近半年來,小米股價一直下跌,從7月18日的22.155港元降到了如今的13.16港元,半年時間市值蒸發近2000億。
小米股價再度呈現下跌態勢,不由讓人聯想到了11月7日雷軍在接受《央視財經》採訪時,稱(小米上市)再有個兩三年時間醞釀的話會更好。
下面我們從小米上市這半年暴露出來的問題,看看小米若再晚兩三年上市是不是真的會更好一點。
產品線無比混亂 小米成新一代跳水冠軍
自年初開始,小米手機為了鋪墊上市計劃半年時間陸陸續續釋出了十幾款新機型。從百元價位到三千元旗艦機型,小米今年幾乎是更新了所有手機產品,但其中有三款機型,確實格外尷尬。
這三款機型分別是小米6X、小米8與小米Max 3,下面我們就從這三款機型如今的處境,來看看小米的產品線有多混亂。
小米6X:小米6X作為小米首款主打拍照體驗的產品,前置2000萬畫素、後置2000萬畫素+1200萬畫素,在當時的確打動了不少消費者。
然而隨著小米8、小米8青春版和小米Mix 3釋出,小米整體的拍攝能力大幅提升。同時,小米6X搭載的上一代處理器驍龍660,在驍龍710釋出後,小米6X不僅在拍照還是效能方面,都失去了競爭力。
為了讓打動消費者,小米6X價格一降再降,4月份釋出時1599元的起售價,如今終端售價已經降到千元左右,絲毫沒有當初中端機型的定位。
小米8:小米8作為小米旗下最新的數字旗艦,曾經2699元的起售價讓不少使用者大呼良心。然而,隨著競爭對手的出現,小米8青春版、小米8探索版和小米Mix 3的釋出,小米8如今的終端手機已經跌到了2000元左右。
小米上代旗艦小米6,從發售到停產價格始終堅挺在2499元,堪稱手機界的理財產品。可小米8,如今半年時間降價600高達總體售價的1/4,已經成為如今最便宜的驍龍845處理器手機。
作為一款千元機,小米8價效比如此之高自然是十分優秀。但小米8是小米8週年的旗艦機型,售價如此一跌再跌無異於是在消耗小米在中高階產品中的口碑。
小米Max 3:6.9寸螢幕、驍龍636處理器、1200萬畫素+500萬畫素攝像頭,小米Max 3自發布之時就被外界淪為笑話。超低的效能讓這款主打大屏影音的手機,只有5500mAh的電池值得一小部分消費者關注。
小米Mix 3起售價1699元,但在7月20日正式開售時小米Max 3就跌破了發售價,如今小米Max 3終端售價已經跌到了一千四百元。上市近兩個半月售價跌幅如此之大,小米就幾乎把小米Max系列做成了一款失敗品。
從這三款產品,我們很清楚的可以感受到小米上市時的倉促。為了提振產品銷量,小米不斷的釋出新機,然而價格體系卻因為前赴後繼的新機型衝擊混亂不堪。
組織架構調整 雷聲大雨點小
除了產品線混亂之外,小米集團隨著近些年企業規模的發展,曾經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已經無法滿足已經上市了的小米。
2018年9月13日,在小米登陸港股市場之後的兩個月,雷軍用一封人事任命調整郵件,正式開啟了小米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改革。
這次改革的聲勢不可謂不浩大,增設集團組織部和參謀部,小米集團副總裁兼雷軍發小王川親自掛帥參謀部參謀長。就在外界以為小米集團即將開展一場自上而下的組織架構改革的時候,卻沒想到增設集團組織部和參謀部就是此次改革的全部。
小米此次架構調整,將原本的電視部、生態鏈部、MIUI部和互娛部拆成多個部門。當外界剛看到這份公告時,以為小米終於決定解決自己產品線混亂、各部門缺乏協同的問題了。
然而當1399元的小米8青春版和3199元的小米8指紋版出線後,再一次打破了外界對小米的期望。
1399元的小米8青春版推出後,小米6X、小米Max 3和紅米全系高配版,都要面臨這位“8字輩”新人的競爭。然後不管是從外形、配置還是宣傳方面,小米8青春版都是“吊打”同門兄弟的存在,小米再一次放大了同價位競爭的問題。
至於小米8指紋版,3199元的價格讓Mix 2s、Mix 3和小米8探索版都感到十分尷尬。
曾經我們認為小米組織架構調整之後,手機產品線至少至少不會那麼混亂了。如今看來,組織架構調整對小米的混亂絲毫沒有幫助,小米的調整顯得是為了調整而調整,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調整。
晚兩年上市 小米會不會更好一點
不得不說小米為了今年的上市計劃付出了太多,上市前夕為了提高估值,將自己包裝成一家網際網路服務公司。同時通過大量釋出新產品,讓自身業務營收達到一個新高峰。
從上市的角度來說,小米是成功的。但從股價的長遠發展來說,小米為了當初5000億港幣的市值,付出的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不到半年時間市值縮水近2000億港元。
雷軍說小米晚兩年上市可能會更好一點,實際上就這半年來小米的表現,不用等兩年在今年年底上市小米都不會向現在一樣這麼尷尬。
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先來看看剛剛結束的雙十一小米交出的成績單。雙十一當天小米全渠道支付金額達到52億元,除開手機產品,小米電視、路由器、智慧音箱等一系列的loT智慧裝置,都獲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
我們再回想一下,小米上市之前。當時的小米在大家印象中就是一個以手機為主的硬體公司,縱然有些不錯的loT智慧裝置,但都被手機業務的光芒所籠罩。
如果晚半年,隨著loT業務的發力,小米也就不用為了營收業績去打亂自己手機業務佈局。而且小米也會從一家手機公司變成以手機為主導的loT智慧裝置公司,半年時間足夠小米完成從手機到loT的一個蛻變了。
可惜小米最終沒有耐得住性子,雷軍也沒有堅持自己的判斷。半年時間市值腰斬,如今的小米想要重回5000億市值巔峰,面臨的挑戰並不比上市來的簡單。
小米的問題已經不是某一款手機或者電視能夠解決的了,想要讓投資者重新恢復對小米的信心,雷軍必須要重視集團內部存在的混亂問題。組織架構調整並不是簡單的人事安排,不解決同室操戈、過度內耗的問題,縱然小米8賣到了1000元,投資者也笑不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