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穿越“AI”險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搜狗又有了 AI 落地的新動作。
11月上旬,在位於烏鎮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搜狗與新華社合作推出的全模擬智慧虛擬主持人“AI 合成主播”首次亮相。在演示環節,新華社主持人邱浩的虛擬形象呈現在熒幕中,觀眾輸入任意一句話,“AI 主播”就能用真人一樣的聲音、脣形進行播報。
相比微軟智慧助手“小冰”、高德地圖“林志玲”版語音播報等單純的虛擬形象,搜狗“AI 合成主播”在語音、影象合成領域均有所突破——影象上,搜狗模擬了真人播報畫面,這也符合新華社對於新聞播報真實度的要求;在語音環節,搜狗 AI 主播講究“實時性”,使用者在輸入文字後可以立刻獲得播報視訊。
仿照新華社主持人邱浩的搜狗“AI 合成主播”
談及該專案的商業化前景,搜狗 CEO 王小川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AI 合成主播可以充當人機互動的溝通角色,適用於醫療、法律、教育等行業。
“主播只是一種(角色),比如我們正在跟凱叔講故事談(合作),以後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合成機器人代替凱叔來講故事。”王小川舉例道。
以搜尋引擎、輸入法、瀏覽器起家的搜狗,正圍繞人工智慧展開更多觸角。
今年3月,搜狗推出搜狗旅行翻譯寶,售價1498元,目標客戶為在出境交流存在語言障礙人群;5月,搜狗再推搜狗錄音翻譯筆,售價398元,官方稱其為“第一個實現同傳功能的消費級翻譯產品”,再加上此次“AI 合成主播”,這已經是搜狗自去年11月赴美上市以來,釋出的第三款 AI 相關產品。
而在烏鎮世互會期間,王小川告訴鈦媒體, 搜狗還將於明年推出更大眾化的消費級智慧硬體,目的為“爭奪使用者入口”。
搜狗必須加快證明人工智慧對自身業務的助推能力,它身披的“中概股人工智慧第一股”的外衣,讓其遭遇的AI 落地難題更容易被外界感知。
11月5日,搜狗釋出2018財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財報資料顯示,搜狗第三季度總營收達2.766億美元,同比增長7%。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第三季度歸屬於搜狗的淨利潤為2390萬美元,同比下降23%。
由於今年7月抖音在搜狗搜尋引擎投放包含侮辱烈士字眼的廣告,搜狗啟動了為期10天的廣告平臺整改;再加上運營與研發費用分別上漲20%、26%……剛剛在紐交所上市滿一年的搜狗首次出現680萬美元的運營虧損。
股價方面,2017年搜狗上市不到一週便跌破13美元發行價,最高點僅為14.7美元,當時搜狐董事局主席兼 CEO 張朝陽在烏鎮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對搜狗股價並不滿意,而眼下,搜狗最新股價為5.75美元,相比發行價已下跌超過50%。
流量“造血”貴
成立15年,搜狗依靠移動工具起家,流量是其命脈。
根據去年搜狗招股書中引用的艾瑞資料顯示,搜狗搜尋在2017年9月佔據中國移動搜尋市場17.8%的份額,月活躍訪問使用者達5.11億,已成中國第二大搜索引擎(僅次於百度);搜狗輸入法在今年9月擁有3.07億移動日活躍使用者,是排名第一的中文輸入法。
不過,搜狗的營收來源較為單一。2017年搜狗上市時招股書顯示,搜狗在2014年、2015年及2016年間總營收分別為3.86億美元、5.92億美元和6.6億美元,其中搜索及搜尋相關廣告為主營收入項,分別貢獻3.58億美元、5.4億美元和5.97億美元,相應占比為92.7%、91.2%、90.5%。
2017年,搜狗全年營收達到最高峰的9.08億美元,搜尋及搜尋相關廣告收入為8.02億美元,佔比仍高達88.3%。
連續三年,搜狗搜尋廣告收入都佔據總營收的90%以上。圖片來源:搜狗財報
而在搜尋業務中至關重要的流量獲取環節,搜狗表現出對大股東騰訊一定程度的依賴。
2013年9月16日,騰訊以4.48億美元戰略投資搜狗,並以43.7%的持股比例成其單一最大股東,為此,騰訊將旗下搜搜、QQ輸入法等業務與搜狗合併;2014年,微信官方賬號接入搜狗搜尋。對此,搜狗在招股書中也曾提出:若搜狗終止或者縮減與騰訊的合作,公司業務和增長前景將會受到負面影響。
如今,騰訊系產品依舊是搜狗重要的流量來源。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搜狗原生流量在總流量中佔比為26%,騰訊渠道貢獻了大約37%的流量,剩餘37%則來自於OEM(vivo、OPPO、小米等安卓手機預裝)渠道。
“我們要爭取使用者主動使用(搜狗搜尋)。畢竟騰訊和搜狗是非常緊密的關係,擺脫依賴不代表解決問題。”王小川對鈦媒體說。
對於搜狗來說,加大自有渠道的獲客力度,無疑是保持平臺獨立發展的最好方式,這一點在財報也有所體現:搜狗Q3財報顯示,其流量獲取成本為1.35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8%,佔據了公司總營收的48.9%。
差異化搜尋體驗是搜狗獲取使用者的另一途徑。
從2016年5月開始,搜狗逐步上線針對健康、醫療等垂直內容搜尋產品“搜狗明醫”,此後又針對法律領域推出“問問律師”知識問答平臺,目前已納入41家政府機構網站、312家醫療行業協會、357家權威機構和媒體的健康相關資訊,包括梅奧診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WebMD等700餘家機構。
搜狗搜尋中與 “糖尿病新藥”相關的海外權威健康資訊。
受此前百度“魏則西”等事件影響,搜狗明醫承接了部分從百度分離出來的使用者,目前,搜狗的醫療使用者查詢已經超過9.5%。 根據搜狗 CFO 周毅透露,目前醫療廣告佔到搜狗付費搜尋服務廣告總收入的20%左右,是搜狗最大的廣告業務來源。
為了使垂直領域的搜尋內容更加“乾淨”,搜狗不惜限制搜尋廣告的增幅。在最近的搜狗財報分析師會議中,王小川表示,搜狗做醫療搜尋的目的,並不是想直接增加醫療廣告收入,而是希望給使用者提供更多權威內容。
“我們不希望讓醫療廣告變得更多,而是爭取讓醫療廣告更少,因為搜狗最終的目的是讓使用者更愛用搜狗搜尋,最後使整個流量變大,收入提升。”王小川對鈦媒體說。
AI 變現難
搜狗有一套自己 AI 落地的節奏。
受制於搜狗在搜尋引擎、輸入法產品的資料積累,搜狗在人工智慧技術的長處表現在語音、語義領域,根據搜狗官方透露,目前搜狗日均語音請求達5億次,這些積累反饋到應用層,搜狗的 AI 技術已在翻譯、問答、語音互動等產品有所體現。
然而,AI 作為技術,本身並不為搜狗帶去直觀的營收貢獻,搜狗需要把 AI 做進業務裡,再進一步證明其商業化的可行性。
“我們希望小眾產品帶品牌,大眾產品帶使用者量,最終靠連線商家、連線使用者來賺錢。”王小川這樣形容搜狗的生意。
具體來說,諸如 AI 合成主播、AI 翻譯機等產品,在搜狗承擔得更多是品牌曝光角色;而輸入法、瀏覽器,則為搜狗帶來海量使用者,最終在兩者相互影響下,搜狗期望引入越來越多的流量,以支援其作為支柱業務的搜尋廣告。
今年5月,搜狗推出“搜狗翻譯錄音筆”
但戰略的清晰並不代表搜狗在戰術上無懈可擊,與當下 BAT 等一眾網際網路巨頭涉足 AI 的動作相比,搜狗與王小川顯得有些“佛系”。
回顧搜狗此前推進 AI 的種種動作,雖然也曾嘗試過智慧副駕、語音互動系統知音 OS 等更具想象空間的AI 落地產品。不過,搜狗既不像百度頻頻向一線車企丟擲橄欖枝,也不似阿里、小米、獵豹等廠商線上下音箱的激進佈局,更多的仍然是結合 C 端產品,比如輔助搜狗地圖扮演語音嚮導、與手機廠商合作語音識別等。
“搜狗的 AI 生意就是要 To C,我不認為我們有能力在 To B 裡賺大錢。”王小川這樣迴應,他進一步表示,當搜狗誕生一個新業務時,他會思考兩點,一個是未來趨勢,另一個是業務與搜狗能力、價值觀的結合程度。
在摒棄了為 B 端提供技術的“服務商”角色後,搜狗將戰略重點押注在智慧硬體,根據其 Q3財報顯示,搜狗第三季度研發支出為506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佔據了總營收的18.3%。
對於搜狗明年要推出的新款智慧硬體,王小川寄予厚望。在接受採訪時,王小川不願透露有關新產品的具體細節,僅表示該產品為面向個人的消費級硬體,且與語音互動相關,“但不是音箱。”他隨即對鈦媒體透露。
“智慧音箱的核心點在於足夠低價便宜,它不是靠技術驅動,而是靠資金驅動,這種類似於打車外賣式的燒錢生意,我們是不會做的。”王小川說。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蘇建勳)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