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簡析三種可能的殺手級應用!
作為消費者,最關心的莫過於5G能帶來什麼“殺手級”應用,下面姜戈簡單介紹3種可能的“殺手級”應用。
回顧一下2G、3G、4G通訊時代。
2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是簡訊、3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是手機QQ、4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則是微信,抖音,移動支付等各類APP。無論從消費者還是運營商,似乎看不到什麼手機應用能在5G時代帶來區別於以往的爆發性的流量增長。

5G,未來已來!
5G,到底是啥?
5G 的字面意思是 5th-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也就是第五代無線系統,包含了毫米波、波束賦形、Massive MIMO 等眾多關鍵技術。
科普一下5G的三大應用場景:增強型的移動寬頻(Mobile eMBB)、高可靠低延時通訊(uRLLC)以及大規模物機器通訊(mMTC)。
第一個“殺手級”應用:增強型的移動寬頻(Mobile eMBB),說白了就是快!
不過對使用者來說,最關注的無疑是 5G 超高的網速。理論上講,5G 網路可以實現 10Gbps 甚至 20Gbps 的下行速度,遠高於目前 4G LTE 實現的 1Gbps。
看到這裡,可能有一些消費者會說:我感覺現在的 4G 和 Wi-Fi 已經夠快了,5G 有什麼用?
不過就和「效能過剩論」類似,至少在目前,網速遠沒有到「夠用」這個程度。舉個例子,在 4G 時代,網速足以讓我們流暢看 720p 解析度的線上視訊,到了 5G 時代,網速足夠支撐我們直接線上看無壓縮的 4K HDR 電影。
再比如說,4G 的網速足以滿足雙人甚至多人同時進行高清視訊通話的需求,5G 時代,由於有了更高能的頻寬,可以配合 VR 或 AR 頭盔實現實時的 3D 視訊通話,那些科幻電影裡的全息 3D 通話也不再遙不可及。

VR
第二個“殺手級”應用:高可靠低延時通訊(uRLLC),超低時延。
除了快,5G 還可以實現毫秒級的延遲,遠遠低於 4G。
超低的延遲可以為無人駕駛、工業生產的行業應用提供核心的保障,加快行業升級,當然,是否能成殺手級應用,受制於業態和技術發展,政治法規和倫理道德的多元素的影響。

無人駕駛
對普通使用者來說,有了更低的延時和更快的網速,類似英偉達 GeForce Now、谷歌 Project Stream 這樣的雲遊戲平臺可能在 5G 時代迎來爆發。
第三個“殺手級”應用:大規模物機器通訊(mMTC),萬物互聯。
此外,5G 還可以在低功耗的情況下實現更多裝置的接入。

萬物互聯
智慧城市、環境監測、智慧農業、森林防火等以感測和資料採集為目標的應用場景以及炒了很多年一直沒怎麼火起來的 IoT 裝置也可以在 5G 時代發揮更多的潛力,讓「萬物互聯」真正成為現實。
打個比方,如果說 4G 為數字生活打開了一扇窗,5G 則直接把我們和數字生活之間的這堵牆拆掉了。
對於高可靠低時延和大規模機器通訊的應用來說,則主要指的是車聯網、工業物聯網等細分、少量、門檻較高的行業引用,也可以統稱為物聯網應用。與eMbb不同,mMTC追求的不是高速率,而是低功耗和低成本。需要滿足每平方公里內100萬個終端裝置之間的通訊需求,傳送較低的資料且對傳輸資料延遲有較低需求。
通過mMTC技術,未來所有家庭中的白色家電、門禁、煙感、各種電子器件都會上網,城市管理中的井蓋、垃圾桶、交通燈,智慧農業中的農業機械,環境監測的水文、氣候,所有通過感測器蒐集的資料都會聯網。
有研究機構預測到2030年,一個人會對應15個物聯網連線,實際上這可能是一個保守的資料。這個感測器網將會將整個社會透明化,一切東西都在網路監視之下,同時也會誕生全新的商業模式。
5G,未來已來!
4G是達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高度,5G會進一步推升移動網際網路的體驗。可以說4G是改變生活,5G會改變社會。
最後回到使用者個體,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大可不必瞭解 5G、AI 背後的技術名詞,甚至不需要搞明白 5G 到底有多快、手機上的人工智慧到底能做什麼。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未來的數字生活中,5G 和人工智慧將為我們提供更加智慧、更加無縫的體驗,而這個未來,距離我們已經非常接近。

歡迎訪問姜戈的個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