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出行想成為什麼
在“一地雞毛”的共享單車行業,哈囉為什麼能夠活下來,韓美認為得益於以下三點:戰略方向、技術投入和團隊的努力。
風口退去之後重新審視這個行業,智慧出行的戰略定位、“即使發不出工資依然毫不猶豫保持對技術的投入”、“免押金”的戰略手段,都在哈囉的“升級”過程中扮演著中流砥柱的角色。
從哈羅單車到哈囉出行
2018年9月17日,哈羅單車正式更名為哈囉出行;10月19日,哈囉出行宣佈正式接入嘀嗒出行,在全國81個城市同步上線嘀嗒計程車業務;11月21日,哈囉出行宣佈攜手首汽約車,已在全國60多個城市同步接入首汽約車網約車業務。
自從公佈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啟動“地鐵+單車一體化智慧接駁“的創新合作後,哈囉出行想要聯合多家出行服務商構築開放、多元、融合的智慧出行平臺暢想正一步一步成為現實。

一系列動作背後,哈囉想要成為什麼?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韓美在2018年第12屆創業周暨全球創業週中國站峰會上提到,“哈囉的定位是未來智慧交通。未來希望通過構築智慧出行平臺,基於智慧終端的運營排程,串聯出行大生態,反哺公共交通。”
投中網發現,這點與嘀嗒出行創始人兼CEO宋中傑對嘀嗒的“大眾出行”的戰略定位一致。宋中傑曾在2018蔚來資本企業家峰會上表示“隨著政府對於合規、合法、壟斷不正當競爭逐步加大治理,出行行業已經進入下半場,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
嘀嗒出行網約車模式特點在於“不抽傭”,為出行供需雙方提供交易平臺,只收取服務費。圍繞使用者和司機群體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計程車和順風車兩大業務就能覆蓋出行市場80%的人群及80%以上場景,所以在宋中傑看來,大眾出行的定位具有更持久和更大的價值。
韓美觀察到出行行業已經從過去以公交、地鐵為主的城市交通,進化到有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共享汽車、網約車和無人駕駛等多元交通生態。她表示,哈囉出行將“用科技推動出行進化”來把握行業在技術發展推動下的創業機遇。
成立於2016年9月的哈羅單車經過2年多時間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包括哈囉單車、哈囉助力車、哈囉共享汽車等產品在內的移動出行平臺。哈囉出行先後獲得螞蟻金服、復星、GGV、成為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2017年10月與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合併,成為螞蟻金服、深創投、永安行等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
共享單車的兩大使命
有業內人士分析,共享單車有兩大使命:一是利用技術解決租、還車難題;二是通過收取使用者租金實現盈利。如果哈囉出行的定位是為智慧城市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立體化共享出行解決方案,那麼完成以上兩大使命則成為哈囉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出行的必經之途。
而實際上從哈囉出行的發展軌跡看,它正在這條路上走著。韓美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慶幸哈囉能夠選擇這個好的賽道,有機會在這個行業裡為未來出行場景出力實現夢想。”
在哈囉單車日訂單超2000萬次,使用者超2億之際,哈囉出行創始人兼CEO楊磊曾表示其對技術的重視,“哪怕下個月發不出工資的時候,我們依然毫不猶豫保證對技術的投入。”目前,哈囉已經形成一套包括智慧運維BOS系統、出行物聯網系統、城市公共出行運力、智慧鎖、哈勃大資料平臺等在內的智慧系統。
在“城市黑洞”的治理上,韓美認為車輛定位技術很重要,能夠縮小定位誤差,做到精細化管理車輛,在城市重點區域可以做到車輛的規範擺放和維護。而通過大資料演算法,可以提前預判使用者的行為,並對其提前干預,避免車輛進入“黑洞”行為的發生。比如通過定位瞭解到進入“黑洞”的車輛,通過傳送簡訊警告、提高收費等多手段干預。韓美還介紹到在判斷使用者保障真實性上,哈囉現在的準確度可達90%,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運維成本。

在共享單車這個行業,曾經做到行業數一數二的摩拜和ofo,如今一個賣身美團,一個仍掙扎在“欠債累累”的生死邊緣,而後來居上者——哈囉則宣佈已經實現盈虧平衡。楊磊曾透露,哈囉出行每臺車的運維成本大概在0.3元左右,折舊成本在0.6元,車均日收入1元便能實現盈利。
另外,“免押金”成為哈囉獲取更多使用者、併為盈利提供更多基礎的“法寶”。楊磊曾表示2017年哈囉的D1、D2輪密集融資“就是在為免押做準備”。基於對行業和使用者資料的自信,韓美表示,用“信用出行”代替押金對使用者的約束,意在消解公眾對企業管理押金的質疑和焦慮,凸顯共享出行的社會屬性。
“沒有押金我們也可以活得很好。”韓美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