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推“階梯定價”套餐,流量低至5元/G,當真越用越便宜?
日前,中國移動宣佈將推進手機資費階梯定價套餐試點工作,筆者瞭解到該“階梯定價”套餐主要基於資料流量消耗層面設定的階梯式收費方案。目前,中國移動該“階梯定價”方案已經在7個省市地區展開試點,同時中國移動是三大運營商中唯一的一家推行此類“階梯定價”套餐的運營商。

細節方面:中國移動推出的這套階梯定價套餐方案主要包含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18元的基本月使用費用,包含80分鐘全國主叫分鐘數、來電顯示,全國被叫免費。國內長途漫遊費用取消之後,上述方案屬於基礎標配了。對比此前中國移動18元檔位的4G飛享套餐(目前已經下線)而言做了一丟丟改動。
第二部分是資料流量計費標準:套餐外國內手機上網採取統一的階梯定價收費標準,目前按照國內使用者流量使用量大致分為0.1元/M、0.03元/M、0.01元/M,0.005元/M四個檔位。換算下來就是5元/30M——5元/G的階梯定價標準了。

流量費用這塊就階梯定價了,用多少就付多少錢。按照中國移動的說法——用的越多越便宜。
瞭解到中國移動“階梯定價”套餐的基本情況後,筆者的非理性直觀感受就是——中國移動將流量資費標準拉低了!!!刨除條件因素約束,至少從5元/30M拉低了5元/G,要知道目前流量基本上在10元/G了。
理性思考之後發現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從消費者長期保持的運營商“假實惠,真套路”固化思維角度來看,“階梯定價”套餐怕是也是套路滿滿。不過我們先不妄自斷論,先來算一筆賬。
我們以300M的月資料流量消耗量來計算,看看在使用“階梯定價”套餐後我們將消耗多少話費。由於中國移動只是公佈了階梯定價套餐的四檔收費標準,並沒有公佈具體的檔位劃分標準,在諮詢客服後也沒有得到有效的答案。所以這裡按照四檔標準一一計算一遍。
階梯定價套餐消耗300M流量:
18元基礎月費+30元(0.1元/M)、9元(0.03元/M)、3元(0.01元/M)、1.5元(0.005元/M),最終話費為19.5元—48元之間。
算上基礎套餐主叫免費分鐘數、消耗300M流量的情況下,最終費用在19.5元、21元是勉強可以接受的。BUT,按照中國移動“用的越多越便宜”的說法,300M應該不在“多”的計費範疇了。因此,最終話費得按照27元、甚至於38元來計算了。這樣來看,這就不划算了。

300M月資料流量消耗量這個計算基數顯然取值取得小了,畢竟對於大部分人而言300M一個月壓根兒不夠用。智慧終端裝置普及、移動網際網路全面發展,我國人均資料流量消耗量逐年上升。
前不久工信部公佈的2018年8月通訊業經濟執行情況中,8月當月DOU(戶均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達到4.85GB。分攤到個人基本上在1GB的標準了。
用1G月資料流量消耗量作為基數重新計算得出的結果是:
18元基礎月費+102.4元(0.1元/M)、30.72元(0.03元/M)、10.24元(0.01元/M)、5.12元(0.005元/M),最終話費為23.12元—120.4元之間。
取值23.12元、28.24元的最終話費還是挺划算了。但不知道月消耗量1G能不能劃入階梯定價的後兩個檔位。
結論:缺乏已知條件,階梯定價套餐是否用的越多越便宜還有待考證。不過有一個實錘的觀點:中國移動試點的階梯定價套餐是一道數學題。
文丨李民民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關注科技網際網路,有趣、有料;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