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高併發:企業必須從傳統效能測試轉向雲壓測
近幾年,中國網際網路實現了超高速的發展。阿里巴巴雙十一每秒鐘最高要處理28萬個訂單,國內很多直播平臺的併發線上人數已經突破1000萬,甚至很多線上教育平臺的併發訪問量都突破了百萬的數量級。如果企業的IT系統扛不住這些流量的衝擊,就會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所以越來越多的中大型企業開始意識到,保障系統能夠承擔高併發請求,為使用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已經成為企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因素。
來自谷歌的調研資料表明,如果網站開啟慢每500毫秒,使用者訪問量可能下降20%。如果企業不幸發生宕機事件,甚至會造成數以億計的經濟損失。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整個IT系統涉及的層面非常之大,網路層、伺服器資源、作業系統、應用和很多元件的異常都可能導致效能問題。那麼如何才能迅速定位到造成這些故障的根本原因呢?效能測試,就是找到異常原因的一個最佳途徑。

效能測試的重要性
傳統的效能測試,是通過自動化的測試工具模擬多種正常、峰值以及異常負載條件來對系統的各項效能指標進行測試。負載測試和壓力測試都屬於效能測試,兩者可以結合進行。通過負載測試,確定在各種工作負載下系統的效能,目標是測試當負載逐漸增加時,系統各項效能指標的變化情況。壓力測試是通過確定一個系統的瓶頸或者不能接受的效能點,來獲得系統能提供的最大服務級別的測試。
在網際網路發展的早期,這種模式幾乎能夠滿足大多數企業的需求,但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整個IT基礎設施已經變得更加複雜,而且對系統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效能測試已經有點「捉襟見肘」了。
傳統效能測試在當前應用環境下的短板
現在很多中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業務量急劇上升,很多使用者已經突破千萬,網站動輒十幾萬甚至百萬的訪問量,這就導致整個IT系統的架構愈發複雜,很多公司的分散式CDN節點已經超過4000個,使用者的對外服務頻寬突破10Gbps。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還使用傳統的效能測試方式,已經遠遠達不到企業發展的需求。而且傳統壓測的人力成本、資源成本、時間成本、費用成本十分高昂。
此外,市場上現有的Loadrunner、Jmeter等工具操作複雜,學習成本非常之高,測試人員不易掌握。而且某些併發的測試工具license授權費用超過百萬,令絕大多數企業望而卻步。很多企業也想開發自己的開源效能測試軟體,但是搭建超過10000的使用者併發系統,需要做大量的應用程式碼改造。而且整個過程往往需要數月之久,還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風險極高,一般只適合阿里巴巴、騰訊、美團這樣大型網際網路公司。

雲壓測產品橫空而出
2005年「雲壓測」概念被提出,伴隨雲端計算技術快速發展,使用雲資源實現彈性、可擴充套件、自由伸縮分散式壓力產生模式橫空出世。特別是近幾年,隨著Saas概念的普及與發展,以Soasta、 OneCPT 為代表的雲壓測產品已經成為傳統測試行業最為強勁的對手。
雲測試是利用雲端的資源一站式完成效能測試,使用者無需再購買包括伺服器、機房在內的多種資源,從而能夠節省大量的資源成本和人力成本。在Gartner的測試工具魔力象限中,Soasta與眾多傳統測試工具廠商已經開始並駕齊驅。而 One CPT雲壓測平臺 ,也是目前國內目前屈指可數的、唯一可以與Soasta對標的雲壓測廠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雲壓測?
相較於傳統的效能測試方案,雲壓測具備以下4個方面的優勢:
- 簡單易用:雲壓測的指令碼3分鐘就可以生成,因為測試資源全部部署在雲端,可以實現秒級啟動,同時能夠實現測試資料的秒級回傳。
- 規模化部署:絕大多數雲壓測廠商的測試節點都能夠覆蓋全球,實現基於位置的按需定製,像OneAPM CPT還可以實現全鏈路真實節點,達到千萬級的併發請求。
- 全棧監控:雲壓測產品都是基於分散式的雲端計算服務,能夠基於位置快速進行響應,還能夠實現同步監控資料回溯,達到全棧監控資料採集,全面覆蓋網路層、伺服器層、作業系統層以及應用層。
- 價效比較高: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SaaS服務天然具備靈活的優勢,雲壓測產品都可以按需計費,也不需要硬體部署,很容易實現一體化測試管理服務,而且團隊之間也可以實現編組協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其實早在2012年,倫敦奧組委就已經成為全球首個雲壓測最大的使用者,截止到2013年,全球已經有上萬家企業開始廣泛使用雲壓測。不過因為多種原因,直到2014年,雲壓測概念才開始在中國落地,阿里雲雖然在國內最早使用了雲壓測技術,但是無法支援本地化部署。
2015年OneCPT雲壓測平臺釋出一經發布,很快就獲得市場和資本的青睞。一方面是OneAPM經過8年的技術沉澱與積累,產品和技術層面遙遙領先於對手;另一方面,OneCPT支援本地化部署,而且實現了全鏈路資料測試,真正能夠幫助企業帶來非常「直觀」的價值。

電商巨頭亞馬遜曾經做過一份資料調研,如果電商網站的速度每下降100毫秒,營業額將減少1%。其實無論是電商網站,還是轉型中的傳統企業,亦或是高速成長的中小企業,IT系統所承擔的角色已經愈發重要,而網站和系統的穩定性、高可用性、高併發都是衡量一個IT基礎設施最為重要的幾項因素。
現在,很多企業的業務發展較快,使用者訪問量可能瞬時變大,如果系統無法處理較短時間內的大量使用者湧入,就會造成宕機。此外,如果資料庫連線數到達上限,使用者請求無法及時處理,也會給企業發展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效能測試,必須將各種潛在的效能問題,提前扼殺在搖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