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位元專欄 | 算力的增長有盡頭嗎?
一、算力的增長有盡頭嗎?
工作量證明是比特幣共識的核心機制,要完成工作量證明需要非常強大的計算力。未來隨著比特幣價格越來越高,比特幣生態越來越完善,比特幣上的算力也將越來越巨大,可以預計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比特幣算力的會一直保持增長趨勢。
可以這麼說,算力的增長,是我們這個區塊鏈時代最大的確定性之一。甚至有人提出過更大膽的想法,說算力可能會一直增長到新型科技智慧文明出現為止。
不過,今天我們也來嘗試一下逆向思考,反過來問一個問題:算力的增長有盡頭嗎?
問這個問題可能大了一點,我縮小下範圍重新問一遍:比特幣的算力增長有盡頭嗎?
如果有盡頭,那麼算力增長的盡頭是什麼情況呢?
二、算力增長的幾個約束性因素
我認為比特幣算力的增長是有盡頭的!
比特幣的算力會長期增長,但很難無限增長。因為算力的增長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硬體因素、能源因素、價格與成本因素等等。
A.從硬體角度來說:一方面礦機的硬體的更新換代是需要時間和技術積累的,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再想取得新的突破,難度會增加很多;比如說,也許晶片製造工藝從7nm進步到5nm的時間也許會遠遠70nm進步到7nm的時間。
並且有些硬體本身是有物理極限的,晶片雖然7nm工藝的晶片已經實現,但是據說5nm是現有半導體工藝的物理極限,“因為存在量子效應,工藝小於5nm以後,會導致漏電現象的發生”。
B.從能源角度來說:比特幣對能源的消耗也是有極限的,比如現在比特幣算力所消耗的能源已經佔了全球將近百分之一,已經超了很多個國家全國發電量的之和。
如果算力繼續增加,這個佔比越來越大的話,就會損害整個社會生態文明,那時它可能會在能源領域遭遇到它的極限。
C.從成本角度來說:對於比特幣來說:市場供需決定價格,價格決定成本,成本決定算力。
幣乎的老大咕嚕對比特幣未來的價格有過比較大膽的估計,他是用比特幣的市值對標黃金的總市值,估算出比特幣可能會到一幣一百萬元左右;
江卓爾則更加樂觀,估計比特幣會到一幣二百萬元(沒錯,是200W)。
可是即使是比特幣200W元一枚,在2017年的一波牛市中,比特幣最高到過15、6萬,漲到200W也就10多倍的事.
簡單按照每一輪牛市都在前一輪最高點基礎上翻10多倍的經驗,也許在下一輪牛市裡,比特幣的價格就有機會到達200W元一枚。
如果比特幣的價格長期穩定在200W元一枚的價格,那麼比特幣的挖礦成本最終也會到達這個數字的附近,再增加的話,成本超過收益將是無利可圖的。
如果假定比特幣的價格不會無限的上漲,對應著算力成本的增長也是有上限的。
三、算力增長到達上限之後的競爭
當然了,算力成本不增長,並不代表著算力不增長。但至少,現在我們大致有了比特幣物理和能源下限,以及成本上限。
如果比特幣的算力有上限,並假設現在比特幣的算力已經到達了上限,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麼事呢?
現實世界中武器進化,可能是個很好的參照。
在最開始的冷兵器時代,基本上就是看誰兵器多;誰的兵器多就能贏,如果刀劍不夠的時候,棍棒都得湊合著用上,不是有一個說法叫做“揭竿起義”嗎。
到了後來的熱兵器時代,基本上開始比誰的武器好;一挺機關槍的效果可能超過10把手槍,一輛坦克的戰力可能要強於一個步兵營連級別的戰鬥力。
到了現在的核武器時代,基本上比的就是看誰有;你有核武器,好的,咱們有話好好話;你沒有核武器,對不起,你沒有發言權。
同樣的,比特幣算力的增長,真的存在盡頭和極限的話,那極限之後就只能在物理限制、能源限制、成本固定的前提下,比拼大家“武器”的更新換代了;就得看能誰有更低能源消耗,更好的物理優化,以及在更低的成本前提下來努力提升算力了。
四、算力增長盡頭的風景
當然了,算力的增長只是比特幣生態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比特幣真實交易量和真實使用人數的增加,因為畢竟2040年之後,比特幣的收益要完全依靠手續費。
現在比特幣的礦機和算力已經有了海量的沉沒成本,如果到時候光靠手續費的收益無法彌補的話,比特幣的生態也許會遭遇重大打擊。
最好的結果,算力增長的盡頭是穩定和繁榮;
最差的結果,算力增長的盡頭是後退和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