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利逐漸消失殆盡的網際網路下半場,前路何方? | 肥肥貓
導讀
屌絲經濟的快速增長時代即將結束,中國已跨入一個產業資本過剩週期。這一週期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過往積累的社會金融資產規模過於龐大,另一方面則是以往的金融運作模式由於巨集觀經濟持續減速導致製造業以致整個實體經濟吸納能力減弱而不得已發生改變。只有技術有了突破,經濟才能進入下一個景氣週期,而下一個風口,在人工智慧。現有的增量經濟很快就要終結,如不加快人工智慧深度應用,培育壯大人工智慧產業,經濟很難再獲得像上一個20年那樣的新動能。
注: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詢“風雲之聲”,即可線上收聽~
擴充套件閱讀: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上海是怎麼錯失這十年的網際網路的(修訂版) | 肥肥貓

我在今年上半年的一篇文章談過有關上海和網際網路機會的話題,引起了不少討論,今天和大家再繼續深入的聊聊這個話題—— 是否錯過了上一輪網際網路大發展,就再也不會有搶風口的機會了呢?
我看未必。
過去20年網際網路的黃金歲月,主要靠的是三個增長,即:上網人數的增加、上網時間的增加、網上資訊量的增加。這三大要素構成了所謂的網際網路人口紅利。上海錯過的這一輪泡沫,被業界公認為是中國“屌絲經濟”的巨浪,也即消費網際網路領域的數量型擴張的時代。

但今年以來,已經有一些敏銳的觀察者發現一些徵兆:
-01-
屌絲經濟的黃金十年即將結束。
今年有一個很容易被誤讀的訊號或者說徵兆,是最近有相當一批網際網路公司扎堆去美國上市。我看到居然有人以此為證,說這是中國網際網路興盛的標誌,太蠢。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見頂”訊號。
上市意味著早期投資者收割韭菜,落袋為安,之所以在今年大家都扎堆上市,就是因為在目之所及的遠方再也無故事可講。以今年在籌備上市的某母嬰平臺XX樹為例,今年以來他家的平均月活躍使用者幾乎腰斬,電商GMV和付費使用者數量都在暴跌。中國這些網際網路企業要再不抓緊上市,增長的神話就要被戳穿了。

京東是上一波網際網路紅利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去年7月京東的市值曾經高達660億美元,到今年市值一縮再縮,如今僅300多億。要知道,在流量經濟裡,京東是最得天獨厚的一家——只有它同時在微信裡擁有“發現-購物”和“我-錢包-京東優選”兩個中心化入口。
即便如此的Buff加持,也難以改變其頹勢,它多年的支持者高瓴資本在一個季度內減持了40%的京東倉位;諸如富達這樣的二級市場大基金也在拋售京東股票;摩根士丹利把京東目標價下調了30%。說明聰明的投資者已經開始過去一些中國網際網路的頭面角色是否還存在增長空間趨於悲觀。

包括微博、騰訊在內的一系列消費網際網路公司,最近的股價都在跌。流量開始變得非常昂貴,使用者拉新和留存都成為難題。電商這邊,線上的流量成本、物流成本鯨吞了大量利潤,馬雲可以說退的正當其時。
你去看看過去幾年能火的應用都是些什麼?像什麼今日頭條、快手、抖音之類,都是以長尾人群使用者為主打物件,幫助長尾使用者“殺時間”的。這種商業模式的格局一出生就比更早期的BAT差了一個檔次,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現有的網際網路已經沒有太大的空白亟需填補。該有的服務都已經滿足了,你能想的到的點子都已經有人做了,新的創業公司只能在邊角料上打主意。
所謂長尾人群,還有所謂什麼渠道下沉,粗暴一點說就是屌絲,就是農村、小縣城使用者。這些人過去不會上網,最近幾年會了,這就是上一輪網際網路紅利的本質,就這麼簡單。
你知道十年前中國網際網路網民數量一年能增長多少?
53 %
你猜猜去年增長了多少?
4 %
這是因為2017年網民總數已經穩定在10億以上,逼近完全飽和。站在全球看也差不多,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紅利迅速消失。全球上網人口正在快速逼近40億,整個人類社會能上網的基本都上網了,這導致單純以流量和平臺為主的發展模式漸漸失去動力。流量紅利結束後,市場格局的變化會越來越小。

當增量消失後,就會出現存量市場的廝殺。未來,我們可能逐步會看到各個巨頭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多,彼此進入對方的生態圈。而新的公司要在未來幾年殺出來會更加困難。
簡言之:屌絲經濟的快速增長時代即將結束,想繼續在這片領域開荒的人,絕無可能複製過去那些成功故事。
-02-
更大的問題,是技術停滯
蘋果最新的釋出會給所有人帶去一個大大的失望,作為智慧硬體的領軍者,已經淪落到現在這種地步——把過去的配置修修補補拿出來繼續賣,現在被爆出來甚至連基帶都沒做好。

這說明一個問題,即便是蘋果這樣的公司照樣也面臨著創新乏力的困境。
再比如,移動視訊領域是近兩年的風口,直播和短視訊平臺出現了各路應用,但千軍萬馬的創業大軍幾乎沒有一個拿得出什麼劃時代的技術的,除了把女人的腿拉拉長,臉磨磨尖以外沒有任何技術含量,所以美圖這種公司的衰落是必然的。
還有最近上市引起爭議的某山寨貨電商平臺和某內容分發商,一時看著風光無限,其實前景一塌糊塗,無非是中國網際網路最老套的貼錢買使用者數的把戲。一旦停止花錢買使用者,停止燒錢買流量,分分鐘前功盡棄。恐怕“發錢、圈使用者、上市”才是背後真正核心的模式。
一個隨著使用者快速增長,虧損也在同比擴大的生意是不可能持續的,只能叫自殘經濟,不配叫新經濟。為了上市前夕資料好看而砸出來的人氣就是一種虛假繁榮。

什麼社交裂變、什麼流量下沉,名詞一個又一個,實質無非是誘導式營銷和低俗營銷換個皮而已,這種商業模式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老套極了。因為缺乏新技術,因為缺乏新的,能引人入勝的東西,所以只能靠誘導使用者沉迷於無價值和低俗資訊來賺蠢貨的錢。
網際網路演變到今天,從最早的車庫極客文化,逐漸演變成了一門怎樣吸引屌絲、中老年人的注意力和使用者時長的古怪生意,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哀。
消費品也一樣,過去20年間中國所有消費品基本上只依靠四種力量成長:市場基數增加,品類滲透,品類升級,市場份額擴大。至於新技術擴散?很少有這樣的例子。
有什麼產品是隻有我才能實現一個獨特的功能,而所有競爭對手都沒有的?極少,大部分商品都是——你有這個功能,我也有,但是我的功能比你的好用5%的樣子,僅此而已。

我看所謂的經濟不景氣,本質就是技術的停滯。因為創新乏力,所以消費者沒有功力再去購買新的東西,你今年出一個型號,明年出一個型號,年年都差不多,大同小異,當我是傻子啊,我為什麼要花這個冤枉錢?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明天某科研院所,突然宣佈成功解決了核聚變的核反應控制問題,這個世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大家會看到大量的熱錢就會撤出樓市而轉向核工業方向。油價會暴跌,房價也會大跌。各種核聚變發電廠會拔地而起。
緊接著由於能源瓶頸被突破。氫能汽車,氫能飛機將不再只是概念,隨著試驗車型的成功,大量資金就會進入製造業。
因為母技術的突破,帶來各種機械,化學等等行業需要把原有產品全部更新換代,製造業便會又興盛起來,一大批新的製造廠商出現。因為能源的鉅變,交通的成本也會一跌再跌,即便最保守的保護主義者也不敢拒絕這種能改變文明層級的貨物和技術擴散,國際貿易會空前的繁榮。我們今天苦惱的絕大部分問題,將會在一夜之間全部解決。

這就是為什麼只有技術有了突破,經濟才能進入下一個景氣週期。目前來看,現有的各種平臺和應用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很難再有技術創新,除了一個東西以外:
-03-
以技術躍遷而不是數量擴張為特點的下一個風口——人工智慧
家用計算機和智慧手機對我們來說就是一次躍遷。
所謂躍遷,就是你現在很難想象沒有電腦和手機之前的日子是怎麼過的;你穿越回去20幾年前,也很難憑空想象出有電腦和手機這種東西之後的日子是怎樣的。
這種東西,才配叫顛覆式創新。它就像是憑空爆炸出來的,道生一,一生二,有了電腦和手機發明在先,才有什麼遊戲、搜尋、變現、廣告、電子商務、O2O。新的商業模式才可以依附在這種巨大的風口中分享爆發指數成長的紅利。

而電腦和手機之後的新的賽道,現在最被看好的就是人工智慧領域。人工智慧已經開始部分逼近甚至超過人類自然能力,正在迅速、全面、深刻地變革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服務、工業、乃至生活方式。
大資料和AI領域投資的機會分為三個層次:最底層的是基礎性的演算法,第二層是技術帶來的服務層,第三層是大量的應用層。
隨著超級計算機、感測網、腦科學等新理論的進化,人工智慧已經開始呈現出深度學習、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思維等新特徵。數學和工程師人才在這種變革中將獲得極大的經濟話語權和社會主導權。

就像蒸汽機和機器解放體力勞動一樣,在我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把人從越來越複雜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尤其是基於演算法突破的深度學習,通過構建神經網路模型和海量訓練資料,將極大強化特徵學習能力。
像教育就註定會被顛覆,人類今天的教育其實非常糟糕,在任何國家都是非常糟糕的。我們把從基因到性格都不一致的孩子們,排排坐放到一個教室裡,用統一的課本和老師去訓練他們,這本身是一個很低效率也很粗暴的方式。人怎麼可能都一樣呢?未來一定是通過資料和神經網路為每個孩子安排出個性化的學習曲線,並預測和分析每個人的天賦點在哪裡。
醫療和金融應該也是會被快速改變的兩個領域。在有些領域機器已經比醫生更精確了。讓機器人管理你的財產,也一定會比人靠譜。人工智慧這種東西會真正深入變革社會的方方面面,影響力正快速超過過去一切技術產業革命的總和。
-04-
後屌絲時代,精英型創業即將開場
劉強東算是過去數量型擴張的極好代表人物。別看京東今天做的這麼大,本質上他只是一個線上超市網站+規模巨巨巨巨大的快遞隊伍的集合。
這其實是京東股價經常被人challenge的根本原因,京東自辦物流實際上只是想賺這筆快遞的錢,並順便通過提高物流效率打敗競爭對手。但對於全社會來說,物流成本並沒有下降。

這是個很大的問題。起碼違反了分工促進產業鏈進而贏得更大產業鏈社會價值的規律,所以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觸碰天花板。而亞馬遜現在靠AWS雲服務賺的錢已經是賣貨的4倍,這才是貝索斯比劉強東厲害無數倍的地方。
現在如果你再開一家公司,叫京西,做和京東一樣的事情,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但很多人依然幻想這麼做),最多隻能靠殘酷的價格競爭從劉強東那裡搶來一點點利潤。我們需要的,是深刻的物流革命,是能用雲端計算、物聯網的高效能計算,把中國的物流成本真正的降下來。誰能做到這點,他的財富未來不可能比劉強東差。
如果你想在2018年的今天創業,門檻比十年前至少抬高了兩個臺階:
首先是對創業者素質的各種要求變得極高,會越來越精英化,高智商化,名校名企背景是必須的,最好還要有拿得出手的智慧財產權,更必須具有國際視野——過去土鱉管理層接地氣的風格逐漸會成為負擔而不是資產;
其次是可以創業的領域顯著縮小了,你要麼有前沿技術,人工智慧、新能源、新材料,要麼你有辦法把前沿技術和實體結合起來。不然像過去那樣的屌絲創業專案很難再獲得關注。
過去網際網路的輕平臺邏輯將不再適用,新的邏輯將會是重資源、巨大的人力資源成本(因為要高薪乃至天價去招募頂級的人才)。在網際網路紅利消失的今天,低成本創業已經是過去式。

在過去,無論是搜尋、電商還是社交,屌絲經濟的核心可以總結為四部曲:
第一步:輕資產idea + 拉團隊
第二步:可快速全國性複製,在短期內築起核心護城河
第三步:依靠資本的集中性形成壟斷性的市場效果
第四步:贏家通吃,撕去體面瘋狂變現,從而獲得壟斷性利潤。
但這個套路未來可能不再適用了,改革終究要進入深水區,網際網路也要踏入重資產的深水區。靠美女賣臉的時代結束了,我們需要的是教育的網際網路化,醫療的網際網路化,醫療的網際網路化是誰都能做的嗎?

一臺大型診療裝置就是幾千萬人民幣,你投十個醫院我看看,屌絲還能白手起家嗎?挖一個醫生什麼代價?從零開始培養一個醫生什麼代價?

醫療服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本的投入才能緩慢的獲得產出,重資產決定了其需要忍受長期的微利和虧損,主要依靠規模來維持運營。這可就不是什麼中關村賣光碟的人就能做的,創業者的精英化是必然的趨勢。
現在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創業者?是能用人工智慧來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的;是能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的人;是能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的人。
屌絲只能出局。
-05-
上海的機會在哪裡?
上海的科研實力在過去中國網際網路的數量擴張型時代被嚴重低估了。
在野蠻生長時代,其實並不需要太高深的技術,也就不依賴於龐大的人才供給。很多創業成功的人士不僅連程式設計都不會,甚至還有不太會用電腦的。但在網際網路擴張進入到了今天這種深水區,人才匱乏的短板將越來越顯現出來。深圳這方面的先天缺陷將會逐漸暴露出來。

未來的風口不再是幾個程式員幾個產品經理加個咖啡館孵化器就能搞出來的,無論是基礎理論、核心演算法以及關鍵裝置、還是高階晶片、基礎材料和元器件,都需要網際網路以外的產業配合,這方面,上海有著天然優勢。
上海的經濟構成也更合理,沒有特別依賴的行業。也都不是每個城市都像上海這樣齊備,擁有涵蓋無人系統、視訊監控、醫療裝置、語音語義理解等終端和系統應用廠商的應用晶片,生物醫藥與高階醫療器械、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高階能源裝備、新材料等的全套產業鏈。

而且從人工智慧的落地場景看,上海更是驗證AI商業邏輯和市場的絕佳城市。人工智慧和過去網際網路不一樣的地方,是它有強大的垂直整合的特點。以前,網際網路公司基本上是以軟體為主的,但是今天,軟體、硬體、服務,這三者要進行強有力的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出它們的效果。
上海的科技、資料、資金密集型高階行業將會首先從中獲益。以電信、汽車和金融服務為代表的高科技、高資料、高資金行業,先行佈局應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音處理、人機互動等人工智慧技術。
最有需求的是金融行業,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上海的金融業全面改造其服務渠道、服務方式、風險管理、授信融資、投資決策的金融服務前端、中臺、後臺全業務鏈條。包括AI 優化的金融服務欺詐檢測系統準確性和速度大幅提升。

像工業機器人,面向港區作業的無人駕駛集卡系統,鐳射焊縫跟蹤系統高階製造業,想要讓AI落地必須現有良好成熟的工業基礎,這方面上海過去長期是中國高階工業的龍頭老大,未來會是AI產品最大的買家。
上海有著全國最好的醫療系統,人工智慧在這方面能通過醫療資料的智慧分析,有效排查潛在病症和實現藥物挖掘。無論是基因序列與檢測還是癌症/白血病等重大疾病預測、醫療大資料輔助診療,上海是AI和醫療相結合的最佳實踐地點。
再比如和上海傳統的汽車行業相結合——車聯網已成為國內外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爭奪焦點,正快速進入產業全面爆發前夜。汽車工業是一個上百年的產業,但是今天因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會影響車廠,而且會影響很多上下游的產業。無論是打車服務的提供商,還是晶片製造商、Tier 1供應商、整車廠商,上下游的很多公司、很多領域都會從中受益。
人口老齡化對上海來說是挑戰也是機會,這種急迫的需求將使得人工智慧在上海的醫療、養老、環境保護、城市執行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很有可能困境為契機,極大提高公共服務精準化水平,提升生活品質。

10年後,20年後,上海拿什麼全球參與競爭?市委書記李強說,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其使命不只體現在自身發展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服務全國大局,代表國家參與全球合作競爭。
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最近上海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以及SAIL獎評選,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的。目的就是搭建多方對話、合作交流的平臺,為全世界有志於為人類未來智慧作出貢獻、提供方案的思想家、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提供舞臺。

人工智慧今天還處在一個發展非常早期的階段,非常像十幾年前的中國網際網路的成長。根據 Gartner 技術曲線,語音識別等技術實現大規模應用還需約 5 至 10 年。這段時間誰佔住了地盤,會決定未來20年的發展格局。這當中最關鍵的還是人才。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上海在17號推出的檔案《加快推進上海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在這方面提出了不少計劃。
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到2020年,人工智慧對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精細化治理的引領帶動效能顯著提升,要基本建成國家人工智慧發展高地,成為全國領先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應用示範地、產業集聚地和人才高地,區域性領域達到全球先進水平。

上海應該是意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要拿出更精準、更有針對性、更具吸引力的突破性人才政策,維持對海外人才的傳統吸引力,更要意識到打造更適宜的生活環境,更有吸引力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讓全球的各類人才願意以上海為家。

-06-
政府應該在這場變革中最應該做什麼?
對於資料分享和資料安全的立法需求非常緊迫。
人工智慧的基礎建立在資訊的採集、儲存、分析計算、傳輸和反饋之上,在資料和資訊支撐方面,中國在資訊化方面非常領先,對新技術的態度非常包容,中國企業也將在這樣環境下獲得快速發展。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大資料目前還沒有美國那樣的壟斷化趨勢,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局面。
如果在美國你要用的資料,大部分或者全部由 Google、Facebook、亞馬遜所掌握,那磨刀石在別人手上。今天你的技術再領先,也維持不了多久。

很多這樣的技術公司,唯一出路就是賣給美國 Facebook、Google、亞馬遜。同樣在中國,如果你要做人工智慧,所能用到的資料,都是為 BAT 所掌握。那最終這個磨刀石也不在你手裡,你也沒有太大機會。你就是一個技術還不錯的團隊。最後的出路可能是把這個團隊,以並不太高的估值,賣給這些有資料的大網際網路公司。
那麼在哪些領域,美國的 Facebook、Google、亞馬遜也沒有資料,中國 BAT 也沒有資料呢?這種領域有沒有?答案是有。
比如說醫療資料,BAT 也沒有;很多金融相關的資料目前還是銀行、保險公司的內部資料,網際網路公司也沒有;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領域。那麼就以這兩個領域來說,和人工智慧結合,至少不管這把刀是不是很鋒利,找資料來源或者找磨刀石的起步,你和大公司是平等的。那就有可能在醫療、金融等領域,你和人工智慧的結合跑出大公司來。
如今,計算的成本在不斷下降,伺服器也變得越來越強大。過去我們覺得人工智慧不實用,是因為它會用到的算力太大,大家會覺得在經濟上不能夠承受。但今天的算力已經到達了臨界點,可以使得很多的人工智慧變成實際,變得可用。

對於中國網際網路來說,它有非常獨特的地方,7.5億的網民全部說的是同一種語言,全部是同樣的文化,全部遵守同樣的法律,這麼大的一個人群,這麼大的一個市場,這麼大的一個數據集,並且在不斷地產生新的資料。
而基於資料交換,資料交易的商業模式,現在全世界都沒有很好的法律進行配套,也沒有很好的平臺和統一介面。如果中國政府能在這方面搶先拿出國際化的標準,就搶佔了先機,也為BAT以外的新生力量打開了通路,真正做到了彎道超車。
一點結語
中國已跨入一個產業資本過剩週期。進一步說,這一週期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過往積累的社會金融資產規模過於龐大,另一方面則是以往的金融運作模式由於巨集觀經濟持續減速導致製造業以致整個實體經濟吸納能力減弱而不得已發生改變。
現有的增量經濟很快就要終結,如不加快人工智慧深度應用,培育壯大人工智慧產業,經濟很難再獲得像上一個20年那樣的新動能。
下一個風口,在人工智慧。

更多肥肥貓的文章:
背景簡介: 本文作者為知乎大V肥貓貓,文章最初於2018年9月27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肥貓貓的小酒館( https:// mp.weixin.qq.com/s/rcsF 01jT8sFZddm8FaR5-A ),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 吳啟然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