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產品第四課—在搜尋推薦匹配等核心業務上應用
本章有兩部分溝通:
- 第一部分,簡單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業務策略,包括增長、資料、風控策略,進行抽象,列出每個方向大致的策略工作。
- 第二部分,4個例項,分別是 1.調節螢幕亮度策略 2.目的地優化策略 3.公交線路推薦模組優化 4.滴滴叫車匹配策略,四個例項分別由淺入深,但是方法論都一樣,分別是 發現問題、解決方案、推進上線、效果迴歸,只不過更加細化了下。1.發現問題環節,重點說明了如何定義 產品目標 , 涉及多業務方的如何分析問題(需求理解) , 建立指標 2.解決方案環節,複雜業務模式下版本迭代 3.推進上線 4.效果迴歸。
分析問題環節,上一章主要手法是抽樣調研,本章因為場景不同&涉及方更多,主要靠PM自己拆分,以產品目標為核心目標,拆分出涉及方,各方利益,但總體思路不變,清晰梳理當前產品問題。
策略常見業務方向

應用MAP
各業務方向的策略需求抽象,以主要業務活動分類,資料策略中,畫像標籤是個大方向,主要工作內容是標籤拓展

策略應用全地圖
大多功能模組都屬於功能導向性

功能導向型定義
案例1,調節螢幕亮度策略
熟悉策略框架,明確產品目標——>需求理解——>輸出方案——>專案推動——>效果迴歸

調節螢幕亮度策略——框架
案例2,目的地策略模組思考方法
需求理解部分,如何預測使用者需求,比方說使用者在該環節具體採取的行為,對這個場景來說,可以按不同推薦維度這個角度去尋找所有因素。

目的地輸入模組優化——框架
例項3,公交線路推薦模組思考方法

公交線路推薦模組——框架
業務策略相比功能策略,複雜在多邊利益平衡,所以需要 1.拆解涉及方 2.明確各方利益 3.根據總體目標,確認各方邊界,達成專案收益整體正迴圈。

業務策略思考方法論
例項4,滴滴叫車匹配策略優化 0->1
1.拆解涉及方,乘客和司機 2.明確雙方利益點,對乘客來說,最快時間的打到車(距離短) 對司機來說,掙最多的錢(接駕時間最短、駕駛距離最長、更不堵車的訂單) 3.明確雙方邊界 4.確認階段性目標 5.平衡各方利益,調研資料分佈,產出方案

叫車匹配策略優化框架
例項5,滴滴叫車匹配策略優化,1->N
業務狀況的不同、專案不同階段,對專案目標的定義不同,最開始版本是以乘客為中心的叫到車就好,第二個版本改變目標,以司機為中心,推出推薦訂單策略 第三個版本,以區域叫車成功率為目標的專案目標。

滴滴司機乘客匹配策略優化迭代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