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產品第三課—策略產品方法論
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 第一部分,怎麼寫需求文件,從專案描述、需求描述兩個角度,闡述如何清楚的寫一份需求文件
- 第二部分,準召率;如何完成效果迴歸,根據專案目標建立指標體系,具體包括核心指標、過程指標、觀察指標;
- 第三部分,通用方法論,策略產品的日常工作就是,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推動上線、效果迴歸的迴圈。
-
第四部分,例項,例項1搜尋優化,例項2滴滴叫車步長優化,分別迭代了三個版本,除第一版開始需要明確產品目標外,後續優化都是 上線——>指標觀測——>問題分析——>方案優化的迴圈。
策略產品工作流程中每個環節涉及到的方法論
1.怎麼寫策略需求文件
1.1 一份完整的需求文件應該包含哪些部分

為什麼要做需求文件
1.專案背景:專案的來龍去脈
2.專案目標:解決什麼問題,怎麼才算達成目標
3.需求概述:描述你要解決什麼問題
4.需求詳述:詳細描述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產品細節
統計需求+監控需求,不算在主流程內,但依然需要。概述和詳述都是描述專案要解決的問題,看情況是不是要merge到一起。
怎麼把在需求描述環節,把需求描述清楚?

功能和策略的不同解決方案
策略的需求描述,核心就是表達清楚這四類問題

策略四要素
1.2 例項—微眾銀行登入密碼
以微眾銀行為例,實踐 定義問題(定義待解決問題)——>問題調研(窮盡所有影響因素)。

image.png
定義問題

產品的目標&策略的目標
調研因素

策略調研
策略產品經常面對的兩類專案

兩類專案

需求概述和需求詳述的區別

例項-圖1

例項-圖2

詳述部分-闡述調研中的問題情況
1.3 需求文件自檢

需求文件的自檢清單
2 策略專案效果評估

策略專案流程
2.1 準確召回率

整體策略質量評估&策略相對效果評估

什麼是準召率
2.2 效果迴歸

什麼是效果迴歸

效果迴歸更關注哪些因素

效果迴歸應該關注什麼—圖1

效果迴歸應該關注什麼—圖2
2.3 建立指標體系

建立觀察指標的三種維度
以滴滴接駕為例,核心指標就是到達目的地;解決問題關鍵路徑中的過程指標,腦補使用者行為路徑,對每個環節建立指標;新的路徑影響了誰,找到觀察指標,例如為了擴大成交率,擴大司機派單半徑,就增大了司機的聽單數量,由此影響聽單距離、接駕距離。

分析指標未達標的方法
搜尋優化例項:

使用者搜尋路徑拆分
核心指標:
產品目標:降低使用者輸入成本
核心指標:使用者輸入時間,預期降低2S
影響使用者輸入效率的三個過程指標
1.sug展現率越高越好,節省使用者輸入時間
2.sug展現越早越好,節省使用者輸入字數
3.點選sug越多,後面輸入字數越少
觀察指標:
sug改動對輸入流程的影響是可控的,對輸入後搜尋體驗的影響是不確定的,某種意義上,搜尋起到了推薦作用,所以觀察指標:sug輸入qeury的搜尋結果滿足度
尋找觀察指標的時候,可以從 使用者行為 的上下文角度分析,就是優化這個環節,對上下游的影響。

上線後效果迴歸

效果迴歸後問題挖掘
3 貫穿工作中的通用方法論
通用方法論:
策略的日常工作,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迴圈

通用方法論1

抽象的視角
1.發現問題:關注 1.定義理想態,即專案目標 2.抽樣分析,未達到理想態的問題是什麼? 3.對所有問題進行歸類統計,確定優化方向和專案優先順序。
2.撰寫需求:以邏輯描述和case例項的方式描述待解決問題和解決的效果期望。
3.跟進開發評估:驗證每一班策略是否解決了所有問題,1.達到目標,策略上線 2.未達到目標,問題是什麼,接下來怎麼迭代。
4.效果迴歸:1.是否達成目標? 2.未達目標/過程指標/觀察指標問題是什麼?開啟新的產品迴圈 3.未達目標,抽樣分析
四個環節,不同的關注點。

四個工作環節的不同關注點
4 例項
4.1 例項1—京東到家訊息推送

京東到家訊息推送
產品目標:通過訊息觸達使用者,實現響應的轉化目的
核心指標:訊息點選率

版本0.0方案
產品介入,對當前點選率的問題做抽樣分析

發現當前方案的問題
理想態:所有人都點選
未達理想態:有99.5%的人沒有點選澤,怎麼拆解?
PM提出的新的分析思路,點選的人和沒點選的人有什麼區別?

問題分析—圖1
根據分析出的問題,確認一期迭代方案

迭代版本1.0
對1.0版本的問題分析
1.埋點問題,統計過程中資料缺失
2.沒有點選的使用者,都是曾經很少或者沒有買過肉蛋商品的使用者
確認2.0優化方案

迭代版本2.0產品優化方案
對2.0版本做效果迴歸,分析問題
1.個推薦維度在不同品類上不同表現
2.不同使用者對同一種維度的點選率也差異較大
3.同一使用者在不同時間段的點選率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迭代版本3.0產品方案
以細分問題,採用優化解決方案的方式,進行版本迭代優化

迭代小結
例項2—滴滴叫車

定義產品目標

版本1.0
原指標,輸入時長比較模糊,可以轉化為輸入步長

問題分析—圖1

問題分析—圖2
分析結論:

問題分析結論

各細項解決方案

各解決方案收益評估

版本2.0使用者路徑

版本2.0效果評估

版本2.0問題分析

版本3.0使用者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