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衣櫥,“馬爸爸”圓你一個香奈兒的夢
9月,是每年時尚界最重要的月份,各大時裝雜誌展開封面與廣告之爭,四大時裝週相繼開幕,為來年潮流趨勢奠定基調。
俗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試問哪個女性不向往緊跟潮流的時尚生活?
只是,僅靠吃榨菜和泡麵顯然是不足以支撐起香奈兒套裝和Burberry風衣。有時候,我們或許還得靠“馬爸爸”。
“馬爸爸”都看好的共享衣櫥
隨著共享單車出現倒閉潮,共享經濟模式遭遇了巨大的質疑,但實際上,共享經濟在中國仍具有相當的活力。
9月8日,中國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釋出的《共享經濟下的便民服務創新》報告稱,2017年,中國開放共享繳費模式市場規模約2500億元。未來三年,市場規模有望保持年均80%的增速,到2020年達到1.5萬億元。
看好共享經濟的就包括上週剛剛公佈了阿里傳承計劃的馬雲。
除了投資共享單車,2018年3月,馬雲和阿里執行副主席蔡崇信還通過藍池資本向美國租衣平臺Rent the Runway投資了2000萬美元。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涉及時尚共享經濟了。
早在2016年,阿里就參與了香港服飾租賃平臺YEECHOO的天使輪融資。2017年9月,阿里作為領投方之一,投資了國內女裝月租平臺“衣二三”。對的,就是那個此前以一支女性靠服裝發跡廣告引起巨大爭議的租衣平臺。

最懂賺女人錢的馬雲,接二連三投資時尚共享經濟,看中的是女性服裝市場巨大的潛力。
8月時,速途研究院釋出了2018上半年中國共享衣櫥行業研究報告。資料顯示,2013年國內女裝市場規模為8180億元,到2017年已經達到10356億元,預計2018年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800億元。
報告認為,女性觀念的改變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再加上女性對美的追求,為女裝市場加了一把猛火。現代女性的衣櫃可以說是潮流聚集地,但是再多的衣服也填補不了“少一件衣服”的空缺,共享衣櫥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女性不想永無止境的買,卻想要源源不斷的新衣的訴求,而廣闊的女裝市場也給共享衣櫥奠定了發展的可能性。

根據報告,“女神派”以257萬次下載量穩居中國共享衣櫥APP上半年下載量榜首,馬雲投資的“衣二三”以114萬次的下載量排在第二,而於2017年才面世的衣庫以20萬次的下載量排在第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女神派”、“衣二三”以及“美麗租”皆入駐了支付寶信用服務分類,支付寶使用者可以根據芝麻信用積分享受免押金服務。速途研究院的報告稱,這一方面使得共享衣櫥平臺可以憑藉支付寶平臺引流,增加消費者的關注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打消消費者在押金方面的顧慮,使消費者更放心地參與體驗,有助於共享衣櫥的推廣。
也就是說,馬雲早已部下了一盤大棋。
但是,速途研究院的報告也指出,目前國內的二手物品文化還沒完全形成,消費者對此頗有顧慮,而衣物又是貼身物品,這加重了消費者的擔憂。對於企業而言,在找到合理盈利模式的同時,要拓寬產品資源,兼顧庫存和消費者需求之間的平衡,而服裝無限次更換的模式也加重了企業供應鏈的壓力。共享衣櫥行業在發展的時候面臨著諸多無法跨越的挑戰。
共享衣櫥對時尚零售業的衝擊
共享衣櫥在面臨著挑戰的同時,也在為時尚零售業製造挑戰。
一直以來,我們購買的都是我們需要用到的東西,無論這些物品的使用頻次是多還是少。對於我們經常需要用的物品,或者不便分享的私人物品,討論所有權是有意義的。但是,對於那些我們只會用到一次或者只需要使用很短一段時間的物品來說,擁有所有權似乎就不是那麼划算的一件事了。
與此同時,科技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溝通渠道以連線使用者與物品所有者,讓大規模的資源分享變得更容易,成本更低。
這些就是共享經濟出現的基礎。
對於物品所有權者來說,共享經濟將其所擁有的財產變為收入來源,擴大了這些財產有用性的時間與範圍。對於消費者來說,共享經濟則提供了便利、經濟價值(短期使用某項物品的花費通常會低於直接購買的價格)及更多的選擇權。
通常來說,服裝及配價格高昂但使用頻率低,正好符合適用於共享經濟的物品的特徵。
目前,共享衣櫥大多采用的是租賃模式。租賃模式允許客戶租借商品一段特定的時間,通常租費大約是貨品售價的10-20%。譬如,馬雲與蔡崇信投資的Rent the Runway正是採用這種模式。Rent the Runway成立於2009年,目前擁有5500萬用戶。

通過按次收費或者包月服務的模式,共享衣櫥得以降低商品的成本,從而為客戶提供機會,讓他們享用平時不一定捨得購買的商品,由此加快更新他們的衣櫥,跟上總是在快速變化的時尚趨勢。
目前為止,共享經濟對零售業的影響尚未算顯著,但有分析認為,時尚界的共享經濟如若興起,其對傳統零售業的衝擊將是巨大的。
Rent the Runway的CEO珍妮弗·海曼(Jennifer Hyman)認為, 共享衣櫥的興起,快時尚將首當其衝,因為消費者通過共享衣櫥能夠享用到高質量的當季服裝,因此將減少高街快時尚產品的購買。 畢竟,快時尚產品雖然價格低廉,但質量總是飽受詬病,而且只穿一季的設計初衷容易造成浪費與環境汙染。
不過,分析認為,消費者仍會購買牛仔褲或經典皮夾克等常用衣服。 共享衣櫥等時尚租賃服務更多的是用來解決那些特殊場合,譬如,晚宴或者求職,才會穿著的服飾。 也就是說,未來,消費者會越來越注意衣服的使用場合和頻率。
另一方面,哪怕共享模式會對零售業銷售產生衝擊,整體來說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因為雖然消費者購買的衣服數量減少了,但他們的花費卻可能隨著租賃次數的增加而上漲。
共享衣櫥的社會意義
對於共享衣櫥來說,人們熱衷討論的不僅是其經濟效益,還有其背後的社會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對新衣服的渴望通常超越了我們的購買能力及儲存能力。因此,共享經濟成為了解決方法之一。
將一個物品歸為“我們的”,而不是“我的”,消費者共享的不僅是物品本身,還包括其附加成本與意義。
共享衣櫥某種意義上等同於消費者以合夥人的身份共同出資購買服飾。使用共享衣櫥功能的使用者通過協同消費分擔衣物成本及潛在的擴大實體衣櫥空間的成本。

從經濟因素考慮,這是一種頗為理想的模式,但從情感上部分消費者會覺得難以接受。 因為在共享模式下,使用者放棄了衣物唯一擁有者的身份,這意味著,其同時也放棄了這些衣物被賦予的自尊心、社會地位及其他與所有權相關的權利和社會意義。
有消費者認為,分享衣物的做法並不符合人類的本性。所有權通常等同於“佔有及依附”。這種“佔有及依附”使得一件物品感覺像我們自身的延續,而正是這樣的情感使我們對財物分享有著天然的抗拒。
此外,所有權提供的是一種獨佔性,是對物體的徹底支配。如果我們與他人分享個人物品,這種獨佔性將受到損害,而獨佔性正是時尚行業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消費者購買名牌服飾而非大眾同類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些名牌能給予他們一種獨一無二的感覺,但共享經濟破壞了這種獨佔性。因此,真正的時尚愛好者很可能對這種損害獨佔性的共享經濟模式並不感冒。
然而,另一種觀點認為,跟上潮流並不只是來自獨佔性,也來自好品味的展示。一個人可以通過衣著來展示自身的品位,而這與所穿服飾的所有權無關。
這種觀點還認為,是分享而不是所有權更能讓人們體會到時尚體系的價值,因為分享包含了互動,這提供了從其他共享衣櫥使用者處學習時尚知識,提高個人時尚品位的機會。
對於使用者來說,在做出分享的決定前,他們會進行一番精心的計算,衡量分享與否的各種利弊。其中,核心問題是你願意與誰分享,即分享的物件。我們更願意與擁有好品味的人共享衣物,因為他們更懂服飾的價值。
共享衣櫥正是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平臺。通過平臺已經選定好的衣物將擁有類似品位的潛在客戶連線在一起。它為客戶提供的不僅是更多的服飾選擇,還有來自同類客戶的時尚知識和品位。
當然,在實現這些社會意義之前,共享衣櫥必須像共享單車那樣,首先熬過存活這關。畢竟,大規模的折戟沉沙是否會在共享衣櫥上重現,共享經濟是否只是資本市場的曇花一現,現在誰也給不出一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