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房價的波動週期越來越短?|財經新邏輯
本期硬邏輯:1、對房子流動性的抑制縮短了房價波動的週期;2、如果當前房價轉入上漲,可能會引來更多的限制流動性的舉措。
大概沒有多少人會想到,2018年下半年,樓市就趨冷了。比如貴陽,在一年內漲了50%以上,然後又快速轉為下調。,貝殼研究院成都分院釋出樓市專題報告,自2018年5月達到歷史峰值後,成都二手住宅成交價格便開始回落,10月較5月成交均價下跌18%。
在香港,被視為樓市參考指標之一的嘉湖山莊,近期成交價比今年高位已經下落了接近25%。
如果考察房價漲跌週期,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2008年之前,房價漲了10年左右,然後2008年猛然下跌。2009年4萬億刺激經濟,房價漲到2014年,然後又跌。2016年房價開始上漲,2018年下半年又轉向趨冷。實際上,2017年,一些一線城市房價就已經略有下跌。
很明顯,房價漲跌週期越來越短,同時,波動也越來越劇烈。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方面跟2008年之後的貨幣刺激有關。貨幣刺激的確能在短期起到一定刺激消費的效果,但是無法持續,並且,會遭到市場更為劇烈的清算。刺激週期是越來越短的。
另一方面,各地對房子流動性施加重重限制,也縮短房價的波動週期。限購、限貸、限售,所有這些措施,歸結為一點,就是限制房子的流動性。
限制房子的流動性的確可以降低房子的價值,從而也降低了房子的名義價格。但是它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市場對供求做出反應的靈敏性大為降低。
比如,當房子需求旺盛時,價格在漲,但是有些二手房業主還處在限售階段,這樣的話,市場的供給來不及反應,價格就會漲得過高。
而當房子需求退溫,價格下跌時,人們又會急劇轉向看空,搶跑拋售,以免落在後面無法出手。
那些宣揚“京滬永遠漲”的人,可能還沒有注意到這個趨勢。這個趨勢當然是不利於炒房者的,同時也對剛需造成困擾。
近期,一些中介或投資者開始放出風聲,說貸款利率鬆動了、深圳4天賣出3400套房之類,其實相當不智。
首先,這些跡象並不意味著房價馬上就要轉向上漲週期了;其次,即便現在房價轉向上漲週期,也不是什麼好事。
可想而知的,如果房價此時就轉向轉向上漲週期,各地對房子的流動性的限制將會更加嚴厲,如此,很有可能再次快速地逆轉房價局勢。
所以,在目前的侷限條件下,如果樓市能冷一長段時間,對誰都好。
但是經濟規律不以哪個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接下來房價怎麼走,沒人能知道。但是對於投資者來說,賺經濟增長帶來的財富增值是最好的。(本期作者:鄧新華)
財經新邏輯:用堅實的經濟邏輯解釋真實的世界。中國經濟的美好未來建立在每一個網友的理性選擇上。
本文來源:財經新邏輯 責任編輯:王豆豆_NBJS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