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變活動成功的前提:回報大於付出
從零開始學運營,10年經驗運營總監親授,2天線下集訓+1年線上學習,做個有競爭力的運營人。 ofollow,noindex">瞭解詳情
裂變玩法是作為運營人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如何玩好裂變是每個運營人都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
要說當下最火的運營手段是什麼,非裂變莫屬了。裂變滿足了所有公司對低成本拉新的美好願望,一個成功的裂變活動,可以把獲客成本降低到市場價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作為運營大牛,如果不懂裂變,那是不合格的。裂變玩法和Excel、Ps一樣,已經是運營必備的一項技能了。
根據公司發展的需要,前端時間我也操盤了一個裂變活動,整體來講符合預期,結果令人滿意,不過在做的過程中也踩了一些坑,還好機智如我,遇到的問題都被我一一化解了。
這裡先不講具體的執行,只講一點,裂變活動成功的前提: 回報大於付出 。
回報大於付出是裂變活動成功的前提
簡單說下我這次做的裂變活動,目的是為了給公眾號漲粉,方法是用資料包做誘餌,引導使用者發朋友圈,吸引使用者的好友入群,好友入群后想獲得資料包,也要發朋友圈,會吸引到使用者的好友的好友入群,進而達到裂變入群的目的,為公眾號漲粉積蓄流量池。
活動籌備大概3天時間,但是用什麼做誘餌,足足想了一個星期。首先送的東西最好是數字產品,便於發放,如果是送實物,哪怕再便宜,比如手機殼,郵寄幾百個手機殼,成本也不低,而且人工成本也很高。
另外送的東西最好是無成本的,像流量包、話費卡,統統不要,做運營的都懂得,這年頭能讓老闆出點活動預算的,可不容易。
思來想去,不如送老闆的簽名照吧,使用者保準喜歡,但是問題來了,使用者喜歡不一定會為之付出。最後沒有辦法,參考了幾十個裂變活動的案例,覺得還是老玩法,送資料包好了。
我見過好幾個公眾號,用資料包的形式漲了很多粉絲,變換下思路,做群裂變應該也行的通。
接下來就是問題所在了,如何讓資料包的價值大於使用者分享朋友圈的付出,假設資料包內只有一張圖片,使用者斷然不會為了獲得這個資料包,去發朋友圈的。
假設資料包內寫著下一期雙色球的中獎號碼,99%的使用者應該都會去發朋友圈吧,剩下的1%是思聰們了,看不上這500萬。思路很簡單,讓資料包的價值足夠大,大於使用者發朋友圈的行為即可。
然後我用了一個上午時間來收集、整理資料,把別人零散的資料下載來,分好類上傳到網盤,乾的就是資料搬運工的工作。
為了讓資料包看起來詳實,在檔案大小上就下了狠功夫,足足50G,是為了迎合大家寧可沒用,也要大而全的理念。在文件上分了6大類,檔案上萬份,不說看的過來不,反正就是超大,超全,超值。難怪肯德基力推全家桶了,實惠呀!
其實資料包整理出來後,心裡並不是完全有底,因為一旦這個資料包對使用者吸引力不夠,會嚴重的影響到裂變的效果,裂變的擴張速度和回報,也就是使用者得到的獎勵的價值是成正比的,這個資料包嘛,對於運營來講,吸引力有90分,對於我要裂變的另外一個行業的使用者群來講,做好了聽天由命的準備。
還好,活動上線後,入群、分享資料還OK,懸著的一顆心算放下了。
回報大於付出是所有活動成功的前提
有錢能使鬼推磨,放在活動裡面在合適不過了。裂變活動是通過獎勵,誘導使用者做出分享的行為,對使用者來講,發個朋友圈成本可以忽略,如果是聽課的海報,還能刷下逼格何樂而不為。
當時第一次見到網易課程的裂變活動,我還發了朋友圈,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告訴大家,看,我多好學的。
在我們運營工作中,活動不僅僅是裂變了,還有充值活動、登入活動、趣味性活動等等,活動形式多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每個活動都需要使用者有所付出,充值活動需要使用者有充錢的行為,登入活動需要使用者有登入的行為,趣味性活動需要使用者有付出時間的行為。
讓使用者有所付出,對於使用者來講,一定是有所期許的。這個期許也就是回報,是我們運營要思考和策劃的。這裡舉兩個例子,一個高階獎勵,一個低端獎勵。高階獎勵指的是精神層次的滿足,低端獎勵指的是物質層次的滿足。
高階獎勵:票選活動,你要說送給使用者幾百塊錢的獎品,對於那種物質條件很好的使用者來講,並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是票選活動就不一樣了,比如華南區十大帥哥票選,華北區十大校花票選,如果使用者提交了資料,讓他們去拉票,別說分享朋友圈了,他們甚至會單密微信裡的每個好友,求投票。
低端獎勵:現金獎勵,對於那種錢多運營傻的平臺,做啥活動最直接,送錢!我們最常見的送錢獎勵是拉使用者,得紅包。升級版的是紅包提現有門檻,反正不會讓你輕易的拿到。還有玩的很溜的現金獎勵,是已經形成產業鏈的看新聞,得現金。使用者會覺得,我就是看看新聞,竟然也能有收入,實則是羊毛出在豬身上。
不管是高階還是低端獎勵,能讓使用者付出必然是獎勵要能打動人,也就是回報大於付出。運營在做的一系列活動中,有的沒有一點點效果,剔除活動流程的問題不講,活動獎勵是最大的問題。
有個朋友做了款APP,希望使用者介紹給朋友,拉到一個人獎勵1元現金,我給的建議是,如果現金獎勵過低的話,不如換成實物,會更好些。
總結:
在獎勵的制定上,滿足了回報大於付出的條件,裂變活動的第一步算是及格了。我在策劃第二次裂變活動時,就卡住了,第一次面向的是C端使用者,資料包使用者能夠接受,第二次的裂變活動準備面向B端使用者,這個獎勵目前還沒有想出來,真的是頭大呀。
不過大家要做裂變活動,估計都是給C端使用者做的,除了資料包,還有線上課程、電子書等電子資料可以用,高階一些的玩法,也可以在每個群設定一兩個實物,讓花樣更多些,讓活動更有趣些,不然裂變玩法玩的多了,使用者就無感了。
#專欄作家#
老虎,微信公眾號:老虎講運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運營一百年,精通運營的各個模組,資料、使用者、推廣,信手拈來,將APP運營玩轉於手掌中。
本文由 @老虎講運營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