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小程式復原老照片“錢”路漫漫
一款標榜“AI影象增強”的微信小程式“你我當年”於近日意外走火。通過其上傳模糊老照片,可獲得免費處理的清晰版本;而多組明星童年照、舊照的處理前後效果在網上引發廣泛傳播與熱議,“明星童年修復照”一度以3億次加閱讀量登上微博熱搜。小程式使用峰值期顯示,“前方有33285人排隊,大約等待665700小時”。小程式產品設計者、北京大觥科技公司技術負責人袁泉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排隊70年的計算失誤只當是一個小玩笑,最初被當做業內Demo使用的“你我當年”的走火實屬意外;而與市面盛行的美顏軟體相比,主打AI神經網路影象處理的黑科技技高一籌。
粉絲帶火的“Demo”
網紅AI復原老照片的小程式“你我當年”眼下是追星女孩們中意的小道具。明星老照片復原後引起的熱議常見於各大粉群和微博、豆瓣。
“為了減少使用者排隊,眼下我們還在不斷增加伺服器。”袁泉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團隊將產品的熱度視為意外所獲:“最初小程式只是一個向客戶展示的Demo。公司主要業務是與影視公司合作,此前向客戶展示影象處理效果時,有時會遇到效果超出預期但被視為作弊的窘境。所以便開發了"你我當年",用以現場像展示。”袁泉稱。
談及產品的話題引爆,袁泉笑言已對朱一龍轉粉——小程式在4月從Demo到網紅是由粉絲修復朱一龍童年照帶起一眾關注度和使用量。
使用者畫像顯示,當下受眾集中在對偶像照片很有熱情、喜好分享的18-24歲。上傳內容來看,朱一龍的照片數量居高不下。而此前春節期間上線時,使用者以40-55歲之間的懷舊人群為主。
在“貴人”朱一龍之前,作家馮唐在AI小程式剛上線時帶了第一波懷舊節奏。在微博上傳了修復後的親友舊照,馮唐配以文字“似乎還記得,似乎已經忘了,你我初相見時的樣子”。
“做加法”的技術流
馮唐眼中的“神奇AI黑科技”,也因屢見修復效果失真受到網友質疑。
有豆瓣網友上傳了王祖賢的模糊舊照,有的修復成西方人的面部特徵;有的將大小眼修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刻意美化以博得關注和使用量”、“排隊背後或是人工修圖”的聲音也普遍存在。
對此,袁泉解釋道,“不存在人為干預。在影象處理中具體運用的是CNN、GAN等AI技術,即卷積神經網路和生成式對抗網路”。據袁泉通俗地解釋,原理類似訓練一個機器人,讓其對質量很差的圖進行“腦補”;同時找來一個“鑑定師”提出意見,讓機器人不斷鑽研,雙方不斷提升。“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忠實本真。但AI"腦補"的只是一份猜想,它會自動往人類的平均顏值上猜,這樣也是最容易猜中的。”
與時下流行的一眾美顏軟體相比,AI修復照片小程式的“賣點”顯得與眾不同。在技術人員眼中,其技術含量也更高。袁泉指出,美顏軟體中常見的磨皮功能是做減法,將照片去掉細節,而修復軟體是自動補充細節,技高一籌。
某網際網路公司高階演算法工程師楊柳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美顏軟體基於規則,AI修復基於神經網路技術。深度學習神經網路通過針對樣本資料特徵提取、特徵學習,學習到相應的特徵引數,即所謂的模型。通過模型針對新的影象進行處理,效果更好。”
難言火爆的商機
雖然新穎而有爆點,但AI修復小程式的前景與商機也並不明朗。
“你我當年”目前已開發出兩個版本,一個是免費小程式,一個是免排隊的安卓小程式收費版。“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依舊是影視製作。對於"你我當年",眼下仍在加租GPU伺服器,期望能夠與使用度打平,不讓大家排太久的隊即可。日常收費版是10元/10張額度,大致實現平衡算力成本。”袁泉介紹道。
對於此前市面上紅極一時的影象類App“臉萌”、“瘋狂猜圖”等曇花一現、速生速死的路數,袁泉坦言目前“你我當年”的商品化的運營還沒有更多想法,也期望開發App版本,使其常態化。
在楊柳看來,AI修復老照片的小程式或許難成持久商業爆款,但其技術應有廣泛前景:“現在深度學習神經網路已經在影象應用方面很廣泛了,而"你我當年"小程式只是在某一點上契合使用者訴求的一個小小應用。”
在大觥科技技術團隊的成員看來,未來仍要在“AI大規模的生成影像”的實驗上更進一步。據透露,目前由靜態圖片到動態效果的“黑科技”正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