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店欠薪 國安社群能重生嗎
儘管背靠中信國安集團,狂奔了三年的國安社群仍避免不了在關店、欠薪、裁員這一系列問題中“泥潭深陷”。5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國安社群從今年2月起就沒有再給員工發放工資。自去年底開始,國安社群就已經因為資金不足而陸續關店、欠薪。由於久未獲得足夠的資金“輸血”,只能不斷縮減業務,線上下關店、裁員之外,線上業務也幾近停滯。頂著光環出生的國安社群顯然並沒有在社群商業這個無聲的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未來又能行至何處也未可知。
欠薪風波
繼關店風波後,國安社群又拖欠大批員工工資。5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有不少員工陸續前往國安社群總部追問拖欠工資事宜。一名不願具名的國安社群門店員工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國安社群總部和門店的員工都是從今年2月開始就沒有再發工資,不發工資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沒錢了”。該員工表示,很多員工因為不發工資已經選擇離職,國安社群門店也因為交不起房租或員工離職而一個個關閉。“去年在北京還有100多家門店,現在還在開業的門店應該只有30多家了。”關於國安社群的發展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致電國安社群CEO趙晨希,但其手機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從瘋狂擴張到關店、裁員、欠薪,一個新業態從“出生”到“瀕死”的時間並不長。就在一個多月前,國安社群才剛剛因“裁員”事件而引發員工不滿。今年3月,國安社群被曝光再次裁掉1000多人,包括主管、經理、總監級別員工,從2018年底開始裁員,人數總計已經超6000人。彼時趙晨希還向記者透露過國安社群2019年的發展規劃,他表示國安社群2019年會砍掉大部分冗餘功能,精簡業務,同時還計劃重啟自建的末端配送體系“國安俠”。
不過2019年尚未過半,國安社群似乎就已經撐不下去了。上述員工向記者透露,他已經在國安社群工作三年時間,經營情況一直不溫不火,銷售額較好的時候一天能有1000多元,但是面積約為200多平方米的門店目前約有五六個員工,一名員工的工資至少要6000元/月,再算上租金成本,門店一直都處於虧錢狀態。從今年2月開始,部分供應商也陸續停止給國安社群供貨,門店貨架逐漸空置,生意就更不好了。
業務“停滯”
時間回到2017年,搭上社群商業的風口,國安社群曾規劃到2020年進入全國100個城市,建設2.5萬個社群門店。如今卻大幅縮減規模,2.5萬家店的目標顯然難以兌現。與此同時,伴隨大範圍關店,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國安社群的線上業務也基本停滯。
在國安社群App上,原來可以直接由門店配送的商品不少都已經顯示“店鋪休息”狀態,目前還可以購買的一些商品則均為入駐品牌預約配送,配送時間基本需要三天以上。另外,國安社群此前推出的“安心合作社”付費會員專案也已顯示“線上業務暫停調整”,該付費會員專案收取199元/年的會費,於去年8月推出,會員可以享受購物返現、運費減免等福利,不過尚未實行滿一年這些福利就已經停止兌現。關於已經支付的會員費用要怎麼處理,記者撥打相關客服電話也是無人接聽狀態。
擴張激進、盈利模式不清晰被視為國安社群“崩盤”的主要原因。趙晨希此前也向媒體坦言,“我們走得太快,太急。當時只想著將國安社群門店開到各個社群,只要進駐到社群裡就行,而對於店面選址、門店結構、擺放產品沒有仔細研究”。去過國安社群門店的人不難發現,門店雖然面積不小,但是商品並不算多。在業內專家看來,國安社群門店承載的更多是商品和服務的展示,零售屬性較弱,較難吸引客流到店。以國安社群方莊店為例,生活日用到米麵糧油等各品類都有一些,而社群高頻消費的生鮮商品則很少,沒有新鮮的蔬菜水果,只有一些海鮮和肉類凍品。
社群風口
近幾年來,無論是電商、實體商超還是各種風投資本都將目光盯緊了社群業態,除國安社群外,永輝生活、蘇寧小店等也都在門店擴張上拼速度,但是盈利者寥寥。國安社群背靠中信國安集團,還吸引了來自居然之家、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等多筆投資,使得擴張腳步顯得猶有底氣,但還是禁不住擴張帶來的高成本。據公開資料顯示,國安社群三年共計投入了200億元,一個月光工資就需要支出近億元。
社群零售專家王利陽認為,在社群商業中,零售商品消費只是第一步,有了基本的商品零售之後,才能考慮其他那些增值業務,否則很難維持基本的運營成本。商品零售與服務之間是相互促進的,當零售做到極致後,才真正能到比拼服務種類、服務質量的階段。如果基本的商品零售並不能首先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話,那付費會員、即時配送等服務自然也不會有人願意繼續買單。對於國安社群來說,此前的運營思維過於粗放,只是簡單把各種服務疊加,但現在社群商業缺少的並不是各種服務的拼接搭扣,而是缺少可盈利的業務點。
王利陽進一步表示,就目前的社群商業現狀來看,真正能產生價值的還是零售業務。零售是社群現階段必須要做的一個突破口。如果沒有零售業務做支撐,那就沒有可盈利的地方,因為社群消費者目前還是為商品付費的意願更強,為服務付費的頻次和支出仍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