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頓商學院教授:傳統的人才管理模式,正悄悄毀掉你的公司
世界經理人專欄
8月16日,2018第二屆國際 人才供應鏈 管理高峰論壇在廣州成功舉辦,人才供應鏈理念締造者Peter Cappelli彼得·卡普利博士、中國最著名的高管教練之一Frank T. Gallo高潤至博士和中國人才供應鏈建設思想的先驅許鋒博士等大咖同臺,分享了人才供應鏈打造的最新觀點和研究。
Peter Cappelli更把人才供應鏈管理思想和敏捷開發的思想結合起來, 結合全球最佳實踐,指出了VUCA時代 人才管理 走向敏捷的方法 。
會後,Peter Cappelli博士接受了網易、鳳凰網、人民日報、新浪網、南方都市報、網易新聞、今日頭條、騰訊視訊、搜狐視訊、第一資源等多家媒體的採訪,再次以國際化的視野,為中國人力資源從業者帶來了前沿的觀點。現將Peter Cappelli博士採訪內容整理如下:
媒體:連續兩年參加人才供應鏈管理高峰論壇,您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呢?時隔一年,您有什麼新的研究成果嗎?
今年的論壇規模比去年更大,議題也越來越精彩了,同時吸引了更多的人。總的來說,論壇非常精彩,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今年我分享的主題跟去年有所不同,我與大家探討的是敏捷時代的人才管理。
近年來我們運用了敏捷的原則來管理專案,過去我們將權力集中在上層,現在把權力滲透到基層管理者,讓基層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生產和控制專案。在敏捷管理的環境下,我們 不要囿於傳統的人才管理的方法,也不要制定過多的規劃,而是優先考慮迭代,較大程度地釋放團隊本身的自主權和潛力 。
媒體:您今天提到的人力資源管理向敏捷轉型,這一概念在國外應用的情況如何?
敏捷管理首先應用在技術軟體開發領域,比如像矽谷的一些高科技公司。一些敢於創新的公司首先借鑑了這種做法,敏捷系統在美國公司應用更廣泛。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開始接觸並且在企業管理中應用敏捷管理的原則 。
國外已經採用敏捷管理模式的公司,包括德國電子和工程公司博世、美國金融服務公司USAA、跨國公司3M的醫療資訊系統部門,以及最引人注目的例子瑞典的防務公司薩博(Saab)。為了製造鷹獅戰鬥機,薩博建立了一百多個敏捷團隊,涵蓋軟體、硬體和機身等。
媒體: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您認為人力資源管理向敏捷轉型的第一步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最大的難點在於什麼?
首先是需要激勵可以進行敏捷管理的人員,並且對他們進行授權,以讓他們有更好的管理權以及決策權。相對地, 敏捷管理最大的難點在於高層管理者放棄控制的權力,而對於下屬的控制減少 。
同時,企業內部的領導方式和文化也需要做出相應改變, 改變以往自上而下的決策模式,並且在招聘、薪酬、績效、學習等方面進行創新和調整 ,才能提升企業應對變化的能力,真正做到敏捷管理。
媒體:作為年度最高規格的行業盛會,您認為這場峰會將對中國的HR行業帶來哪些積極影響?有什麼祝福可以送給倍智,送給明年即將舉辦的第三屆國際人才供應鏈管理高峰論壇嗎?
我認為倍智人才研究院主辦的人才供應鏈管理高峰論壇對中國人力資源從業者具有重大的意義。首先這個峰會能幫助中國人力資源從業者提升整體的行業實踐水平,而 不僅僅是簡單地複製美國企業的人才管理實踐,更多的是要從思維上以及實際操作中做出調整 ,以根據中國企業實際情況推動相應的人才管理實踐。
衷心希望第三屆國際人才供應鏈管理高峰論壇能夠再創輝煌,我也希望能繼續成為明年峰會的一份子,繼續與大家探討人才供應鏈的打造。期待與中國的HR們在下一屆論壇中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