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如何走出至暗時刻?
對已經來到重要轉折點的京東來說,昨晚的2019年Q1財報出現得很及時。
對昨天的資料,資本市場已經給出了肉眼可見的回饋——昨天,京東股價盤前大漲8%,市值再次回升到424億美元。京東的財報中有什麼提振市場地位的底層密碼?
先用資料說話
能讓投資人們買單的,無非是財報裡面的幾大出乎人意料的增長亮點。
總的來說,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集團淨收入為1211億元人民幣(約180億美元),保持了21%增速的增長。另外,這份財報中最大的一個功臣還是利潤,2019年第一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73億元人民幣(約1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5億元人民幣。2019年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15%。
可量化的數字勝於任何口徑。這段時間一直處在輿論聚光燈下的京東,交出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增長資料。
成本固然不小。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營業成本從上年同期的860億元增長了19.7%至1029億元(153億美元)。京東在財報中解釋稱,這主要是由於公司直營業務的增長和物流相關成本的增加。
不過,京東的成本支出看起來已經有了“節制”的趨勢——京東該季度的履約費用佔營收比已經比2018年Q1同期降了0.5個百分點。使得京東這次直接省去了6億元。
京東再次“迴應”一切
從資料上證明自己,對京東來說是天大的剛需。於是在外界看來,藉著這份財報,京東在向外界輸出更多的迴應,比如“降薪裁員”——這段時間圍繞著京東的最大的輿論導向。
真的有“降薪裁員”嗎?
不久前的京東正處在降薪裁員的輿論漩渦中無法抽身,而京東官方關於“2019年將擴招1.5萬個崗位”的迴應在強大的輿論環境面前少了些強勁的說服力。但在這份財報中,京東給出了一組資料: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東共有超過179000名正式員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約16000人。
也就是說,在第一季度零售行業相對淡季的背景下,京東員工數仍舊環比淨增加超過1000人。
“相比上⼀季度,(員工)人數平穩增長”。同時京東披露,2019年一季度京東集團員工薪酬平均上漲超過10%,物流員工的平均薪酬同比上漲超過5%。京東掏出的成績單,使得“降薪裁員”的說法頗有些不攻自破的意味。
而就在昨晚,劉強東也再次親自上場強調了這件事情。
在京東召開的2019財年一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劉強東表示:“絕不會停止對人才的投資,人才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所以我們會不斷增加員工的收入。過去15年,京東員工的平均工資一直在增長,未來公司會繼續在人才上的投資,確保京東所有崗位都具有吸引力,以吸引最好的人才。 ”
對人才的爭奪,早已成為各大網際網路企業的要緊事,對眼下處在重要變革時期的京東來說更是如此。單從資料來看,京東確實已拿出了足夠的誠意。
主營業務增長乏力?
人們總說,大環境下電商紅利不再野長,京東的核心業務增長已經現乏力——這是目前市場上對於京東零售(原京東商城)的主流判斷。
雖然阿里在圍追堵截,拼多多也已打到五環門口,但也從沒有人懷疑過京東目前在零售業依然難以撼動的地位。這回淨利潤重新整理了上市以來的最好紀錄,京東似乎就是在明確地告知市場:零售的戰場上,京東依然穩健。
京東零售經營利潤率趨勢圖
京東該季度零售業務的經營利潤率達到2.7%,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了0.6個百分點,京東方面稱“其中以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廣告收入高速增長”。
電商資料也有了更新——
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使用者數為3.105億,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京東2019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活躍使用者數同比增長15%。
從營收到如今的利潤,京東著實還在講一個高增長的故事。
在京東集團從零售到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的戰略轉型,在多元收入結構中,對於盈利和可持續方面的驗證,京東開出了不錯的起跑響槍。
逆勢變革,京東的彈藥充足嗎?
深化開放物流
人們幾度認為京東沒有新的故事可講了,於是,京東將戰略轉型的深化提上了日程。目前,京東將一筆無限的期待放在了京東物流身上,京東的思路,是開放物流的進一步深化。
這段時間京東物流動作頻頻。為了京東物流效率的提升,京東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就宣佈擴大業務範圍至個人快遞業務,在真正的外部市場和物流領域開疆擴土。
目前,京東物流已經開通了31個城市的服務,緊接著,京東物流還宣佈開始提供同城服務,並在京東快遞小程式首頁上線了同城送入口。不久前,京東物流還上線了“雞毛信”功能。誠然,物流的每個角落,想要成為一家真正的物流公司的京東物流都不會放過。
而京東物流的成績已有了不小的起色,京東服務收入佔比在穩步提升。
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東在全國運營超過550個大型倉庫,總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在收入大幅增長、訂單量增加、倉儲面積基本沒有變化的背景下,京東打造的智慧供應鏈的成熟應用已經成了京東物流降本增效的主要貢獻者——倉庫的庫存週轉天數已經從去年同期的38.1天降低為36.5天,單均倉儲成本顯著下降。
京東方面還藉由這次財報透露,該季度全國首個電商冷庫貨到人揀選系統已經在京東物流投入使用,使得揀貨效率提高3倍以上;全球首套機器視覺批量入庫系統——
“秒收”開始應用,相比傳統的人工操作方式,作業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由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IoT分揀系統,每小時能夠完成4000個集包袋的分揀任務,其分揀準確率達到了99.99%。
京東物流的內裡有無數的故事可講,但想要在不遠的未來實現上市,虧損絕不能佔據其太多的版面。京東正面迴應道:通過規模效應和智慧物流技術的應用,京東物流的毛利率持續提升,而開放物流如今已經成為京東物流的下一撥增長點。
再次強調技術
若是能從上面所述中提煉出的最大的一個關鍵詞,那就是“技術”。
京東在不遺餘力的將技術穿戴在身上每一個地方,這一點從它的投入或許能窺探一二。
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集團技術研發投入達到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而得益於技術驅動和開放物流戰略的實施,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90%。
要重視技術,2017年就曾喊出“技術,技術,技術!”的口號的劉強東深以為然。電話會議中,他說:“我們將持續在關鍵技術領域和頂尖人才方面進行投入,通過前沿創新進一步擴大使用者基數。隨著我們不斷擴大規模和持續提高運營效率,長期來看京東有能力為股東創造巨大價值。”
技術服務轉型初見成效。
利潤得以上揚出一條好看的增長曲線,技術就是背後最大的功臣,它帶動了主營業務的經營利潤率持續走高。目前,京東物流鋪設的6張大網,還肩負著讓供應鏈不斷提速,讓業務不斷提效的天然使命。
除了以上提到的基本盤,京東還想要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
在財報中,京東還宣佈正式成立京東健康子集團。京東表示京東健康作為京東集團旗下唯一經營大健康相關業務的子集團,將依託京東集團的各項能力和資源優勢,在現有醫藥零售、醫藥批發、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城市四個業務版塊基礎上,逐步完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產業佈局。
組織變革是要務
京東給出了這樣一組資料:在過去兩年間,京東的人均產出從49.5萬元(2016Q1)增加到人均75.7萬元(2018Q4),提升了53%;從運營成本上來看,2016Q1至2018Q1三年間,每1元的管理費用產出的收入分別為62.6元、81.4元和93.1元。
這組資料展現的大概是“管理效率”這樣一個本就難以被量化的概念。而對在特殊戰略轉折下的京東來說,這是個無比關鍵的詞語。
組織架構的變革,是一個刮骨療毒的過程——它需要京東將現有組織解耦,再重新組合。
自今年年初,京東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新聞就不斷充斥著網端。京東在推動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組織架構變革,或以更好的盤活資源、發揮組織活力。甚至於體量並不小的京東還喊出了“小集團,大業務”的轉型Slogan,並將運營職能下沉。
雖然新鮮力量的不斷加入,讓京東看上去正在趟出自己的一條鮮明的路徑。但也不能迴避的一點是,對於眼下處境相對微妙的京東而言,轉型會是一個長週期過程,能否憑此打造出新的引擎,從而完成資料提振任務,也是這次財報之後的又一精彩看點。